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會說話晚,代表有福氣?真是這樣嗎?

孩子會說話晚,代表有福氣?真是這樣嗎?

我之前有個同事,她家的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叫媽媽,我們都替她著急,但是她自己一點也不急,還說小孩子說話晚,是有福氣的表現,因為有個詞語叫貴人語遲。我們聽了之後都很無語,所謂貴人語遲,是說有才能的人,往往不會輕易的說話或者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不是指會說話晚。所以各位寶媽們,千萬不要因為一句俗語,而不好好教孩子說話。那麼,日常生活中,寶媽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更早的學會說話呢?

一、不要對孩子的要求反應過快

隨著寶寶一點點的長大,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認知,會開始對父母表達自己的要求,比如餓了會指著奶瓶「啊啊」兩聲,表示要喝奶;看到玩具想玩,還是會指著「啊啊」兩聲。這時候就要求家長,不要對孩子的要求反應太快,不能聽到孩子「啊啊」就就把東西拿給他。因為父母經常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啊啊兩聲,爸媽就能明白我的意思,從而懶得學更多的辭彙。

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孩子指著東西的時候,告訴他這個東西的名稱,並且儘可能的讓寶寶重複下來,如果寶寶學會了,就把東西給他,並鼓勵孩子,這樣能激起孩子學說話的興趣。

二、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就要教會他正確的讀法

很多家長,為了哄孩子開心,會在孩子一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像孩子靠攏,比如:「雞蛋」會說「蛋蛋」、「喝奶」會說「喝奶奶」、吃飯會說「吃飯飯」......這樣教孩子說話,可能學的時候會容易一些,但後期還是要改的。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了,改的時候肯定很艱難,但如果不改,又會影響孩子對語法、對辭彙的正確認知。所以家長何必一開始知道是錯的,還這麼教呢?

三、不要因為孩子學的慢,或者說錯了,而呵斥孩子

很多家長性格比較著急,一個辭彙教孩子兩、三次就沒有耐心了,如果孩子一直學不會,還會對孩子發脾氣。小孩子一般都很敏感,被父母呵斥幾次之後,就會有心理陰影,從而不敢再開口學說話。所以,父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要多一點耐心,今天教不會,還有明天、後天,不要急於一時。

孩子學說話是個漫長的過程,但家長這些行為,能夠讓孩子學話的過程更簡單一些,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映雪育兒 的精彩文章:

孕婦不能參加婚禮和葬禮?看了下面這些你還不得不信
家有0-3歲的淘氣包,趕緊把這幾樣東西藏起來,不然很容易傷到寶寶

TAG:映雪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