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最美小馬路

上海最美小馬路

一個戴著紅袖章的街道管理員,看上去60歲有餘,汗水洇濕了襯衫,他正將一輛輛歸位不整的共享單車挪整齊。旁邊里弄走來的阿姨牽著外孫路過,對管理員說:「大熱天的,你老辛苦的!」「不辛苦,不辛苦,這些車子歪七倒八的,看的難受,現在順眼多了。」管理員答道。

從常熟路轉個彎就是五原路,老樣子,花花綠綠的共享單車齊順地排在一面長著凌霄花的白牆下面。很好看。歸功於那位管理員的盡職盡責與辛勤付出。

五原路,一條不足千米,兩邊長滿梧桐樹的小馬路,西接武康路,東交常熟路,安安靜靜地嵌在安福路,永福路,華山路等等幾條滬上名氣很大的馬路當中,頗有一番「無意苦爭春」的氣度。不喧不嘩,不攀不比,卻有一種讓你走過便會愛上的獨特魅力,低調里折射出的華彩才是最耀眼的不是么!

和上海極大多數馬路命名原則一樣,這條馬路名也取自於地名,「五原」是內蒙古的一個小城。這條小馬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前一直被稱為「趙主教路」,源於一個來華傳教的法國籍義大利傳教士趙方濟主教。

其實趙主教與這條路本身並沒有關聯,但在租界時代,外國人喜歡用一些他們本國的偉人,英雄或是旅華名人的名字來給當時滬上新築的馬路命名,以寄託他們對名人尊敬的情懷。好比旁邊一條武康路以前叫做「福開森路」,福開森也是一位來華的傳教士。租界時代結束,這些路名自然就要被改掉了。

來滬旅行,五原路無疑是一個深度體味上海的好去處。路很短,很窄,很安靜,很清幽,很少人。老式洋房,新式里弄,名人舊居,創意餐館,擼串小店,獨立咖啡館,流動小攤,高級定製,便民小鋪交相輝映……滬上特有的井市煙火與格調精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恰到好處地完美交融又彼此獨立。

夏天的早晨,小馬路被綠綠密密的梧桐樹冠蓋成一道靜謐的蔭涼,陽光灑下的地方,一地的「梧桐葉」,影影綽綽。 即使不順道,也會心甘情願地繞個彎 「故意」路過五原路,什麼也不做,走過這條路本身就很令人賞心悅目。

店鋪陸續開門了,那些買賣做的小的店鋪最為勤快,水果鋪子,百貨小店,修鎖配鑰匙小鋪……都開門營業了。

鄰里鄰居,爺叔阿姨們來來往往,相互問好,家長里短。換拉鏈的阿姨早早就將一台老式的縫紉機搬了出來,挨著牆擺在自家門前,旁邊放一個小電扇,一切就緒,熟練地踩著縫紉機,衣服在手裡滑來滑去,時不時抬頭應著往來鄰居的親切問候。

一個大叔騎了一輛三輪「貨車」過來,這輛三輪車裡裝滿了各種雜貨:扇子,刷子,掛鉤,髮夾,剪刀,燒飯圍裙……應有盡有,目測有數十個品種。大叔早早蹬著「貨車」在不足千米的小馬路上來回販賣,方便社區里的街坊鄰居,生意很不錯,這個阿姨買個刷子,那位爺叔買個掛鉤的。

大叔停了車子問換拉鏈的阿姨 「儂涅伐?(你熱不熱啊嗎)?」 「格兩天外頭老色宜額,屋裡廂悶色特勒(這兩天外面舒服,家裡悶得很)。」正聊著,貨車大叔又有生意了,一位鄰居阿姨問: 「晾衣杆子帶來了伐?」 這會兒大叔身後的漂亮咖啡館也迎來了當天的頭兩位客人。

前面不遠處,經過三兩路邊納涼的鄰居,走過幾家潮人服飾店和精緻餐廳,便是「Nicolson』s」,一個英國人和一個台灣人合開的肉鋪。店員們正在張羅著給自家的同名牛排館送貨。

透過門窗,隱約看到一個擺滿紅酒的柜子,乍看很像是一家賣紅酒的店。可 「Nicolson』s」實際上是賣牛羊排的,品質不錯。他們家的肉主要來自阿根廷,紐西蘭和澳洲,都是盛產好肉的地方。賣生肉,也賣加工過的肉,寬敞潔凈的空間,除了牛羊肉和少量海鮮,只附帶出售一些胡椒玫瑰鹽之類的調料。專註也是做好一家店的條件之一。

店員小哥一邊包裝牛肉一邊笑呵呵地說:「旁邊陸續也開過幾家肉鋪,後來都關了。也不知道為什麼,顧客買上幾次後還是高興來我們家,我們開了快五年咯。」

Nicolson"s

梅雨季剛剛結束,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都喜歡在早晨清涼的時候出來吹吹風,看看景,聊聊天。搬個椅子往小馬路邊一放,梧桐光影里,一坐就是大半個鐘頭,偶爾給路人指個路,在旁邊漂亮小店主人離店的空檔,他們還會幫忙看會兒店。

五原路上還有一個我和很多朋友的「老地方」。除了自己常來以外,平常約什麼人,見什麼面,做什麼事,約會地點都喜歡選在「都市日常圖書館」,久而久之便成了我們的「老地方」,她還有一個名字叫做「LGMY Art Live Space」。

「都市日常圖書館」是一個集咖啡館,藝術展覽,圖書館和活動沙龍於一體的藝活空間。 平時白天人少安靜,是一個讀書和工作的好去處。「圖書館」里錯落有致地排放著漂亮的書架,牆壁上懸掛著新進藝術家的畫,兩個長的像大學生一樣的服務生隔天輪班看店,有趣的是兩個人做同一款飲品的方法和口味是不一樣的。

這裡時不時也舉辦一些小型的民謠演唱會, 後來得知上個月「圖書館」過還辦了一場小型弗拉明戈音樂會。 外面臨街的一方小院,在春秋天的的午後坐下休憩讀書看風景最適合不過了。

都 市 日 常 圖 書 館

幾年前有過一小段時間,五原路沿街的潮店日漸增多,看著他們此起彼伏,熱熱鬧鬧,叮叮噹噹地裝修,心想,糟了,這條路終究還是被動手了,最終沒能逃過被最大化地發掘商業價值,要變成長樂路田子坊了。然而慶幸的是經過一番小小的喧囂之後,雖增多了商鋪,但本色原貌保住了,她還是她。

除了臨街開在面上的店鋪外,五原路還有很多「隱藏」著的好地方。

「都市日常圖書館」的隔壁有一道小門,斑駁的門半掩著,裡面藏了一家小小的服裝定製店,沒有名字。10來平米的房間里擺著兩台新式縫紉機,排牆齊齊整整地掛滿了客人訂做的衣服,仔細一看,款式相當不錯呢,做工也很不俗。老闆低頭忙活著畫線,裁剪……

沒有名字,更沒有招牌,早先用紅漆在一塊木板上簡單的寫了「成衣訂製」四個字掛在門外,現在由於街道整治,牌子不讓掛了,乾脆什麼都不要了,關起門來做生意。老闆說:「我們做了十多年了,熟人都知道的,門面,名字和招牌對我們沒影響,關係不大的。」這或許就是老話說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了吧。

除了路邊換拉鏈的臨時小攤,關起門來做生意的裁縫鋪外,在馬路靠近武康路那頭也還有一間門臉堂皇的高級成衣定製店。

無 名 成 衣 定 制 裁 縫 鋪

五原路上關起門來做生意的可不只裁縫鋪,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店。「寧舍」也是其一。「寧舍」其實就在五原路臨街212弄,但由於「從不」開門,很難被發現。

原來緊閉的黑漆鐵門上還淡淡地寫著名字,現在什麼都不寫了。即便經常泡在五原路,也是因為佩琪姐領我去喝茶才發現了她的存在。

「寧舍」是一家私房菜館。一個庭院,兩個房間,外間作茶室,裡間作餐廳,僅設一桌。女主人親自拾掇園內的一草一木,傢具茶具也都是早些年一件件淘來自用的。由於主人的名里有一個寧字,於是給菜館取名「寧舍」。館如其名,庭院蔥蘢,寧靜脫俗,而且隱私性很強,鐵門一閉, 便得一幽居一世界。菜館是實行預約制的,一天只接待一桌客人,因主人禮佛,每周一僅供應素食。

寧 舍

另一個「隱藏」在街面上的店鋪在靠近武康路的路段,普通弄堂口,進去左邊一道小門,躲著一個童話般的小院:大樹,灌木,鞦韆,青草地,貓咪,爬滿藤蔓的房子,忍不住要找小矮人的蹤跡了……不是咖啡館,不是餐廳,這是一間西洋古董店,叫做「Hands」。

穿過院里的小徑,步入房間,西式的沙發桌櫃,杯盤碗碟,擺件配飾,吊燈壁畫撲面而來,目不暇接,琳琅滿目,這些東西大多是店主Suki從歐洲淘回來的。Suki熱情健談,是個愛分享的人,無論你是有意掏錢的買家,還是隨意看看的學生,只要你喜歡她的東西,她都會樂此不疲地向你介紹物件的整個來龍去脈。 想來可能正是這份對古董發自內心的喜愛與執著,才讓Suki將「Hands」運營的有聲有色吧。

Hands

因了北島發起的一個名為「大隱於詩」的活動,我和小吹來到「寄存處」。這個有趣的地方準確說是在烏魯木齊中路270弄1號,和五原路的交界處。

「寄存處」是一個小小的藝術空間,不定期舉辦一些原創展覽,寄存並出售世界各地設計師和生活家的原創作品,內容包羅萬象,沒有限制。無論你是否專業的設計師,只要你的創作有足夠的創意,有足夠的溫度均可以送來參與展覽與出售,所以除了繪畫,攝影,各種手工藝相關原創作品以外,「寄存處」也寄存販售過四川朋友媽媽自己做的臘腸,房東阿姨手工編織的帽子……

問主人怎麼想到做這麼一個空間,她說沒有想過,正因為沒想才做成了這樣,本來她的初衷是想開個賣菜的店來的。說的好。永遠不要限制自己的想像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的行動力,隨心總能遇到美好。

寄 存 處

鬱鬱蔥蔥的法國梧桐,風格雅緻的店鋪無疑為五原路增加了美感,但五原路的魅力不僅於此。自築路以來,名字改過,經歷了租界地,菜場,西瓜市,雜貨市場等,五原路自然地呈現著每個時代所賦予她的風貌特徵。

上世紀早年猶太人設計建造的自由公寓,今天看上去裝飾藝術感仍然很強,倍有質感。被濃密梧桐樹擋住的251號,很容易錯過的歷史建築,現在是商務部的駐滬辦事處。

258號,自由公寓

251號,英式建築

轉身進289弄。1-3號是幾幢漂亮的英式建築,也是「隱藏」著的好地方,要走進弄堂深處才能找到,五原路的美不僅僅在街面上。

289弄1-3號,英式建築,原外僑公寓

這條路上也曾經住過很多名流政要,商界大腕,國軍高官,演藝名伶,漫畫大師,留下了很多名人故居和著名的歷史建築:191號,抗日名將鄭洞國舊居;212弄7號,國軍陸軍總司令張發奎舊居;212弄16-18號為大新百貨創始人蔡昌的舊居;258號,自由公寓里住過崑曲藝術大師俞振飛,京劇演員言慧珠;283-285號,滬上鋼鐵大王朱恆清舊居;288弄3號,「三毛」創作者,漫畫家張樂平舊居;314號,宋慶齡創辦「中福會幼兒園」前身……

在一幢幢洋房裡弄,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想要真正的了解五原路,恐怕得請個嚮導給細細講解才行呢。

歡迎點擊其他逛吃筆記

下一季環旅招募計劃

去錫蘭,體驗古老神秘阿育吠陀的深度人文之旅

去錫蘭

體驗古老神秘阿育吠陀的深度人文之旅

即 將 推 出

詳細行程 敬請期待

濃情西班牙

濃 情 西 班 牙

曼 琳 的 環 球之 旅

曼琳的環球之旅

除了分享生活中的一切美好,還專為那些有精神追求的人士提供異於常規旅行的,與當地歷史,文化,傳統相結合的深度體驗之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曼琳的環球之旅 的精彩文章:

TAG:曼琳的環球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