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首爾—韓國人流行蹲牢房:相比壓力山大的社會,這裡更自由……

首爾—韓國人流行蹲牢房:相比壓力山大的社會,這裡更自由……

這是城君原創的第1066個城市故事

「不要!」

「要!」

「不要!」

「要!」

……

在韓國,兩位身穿藍色粗布衣的「囚犯」,

被「關進」當地的一個「牢房」里,

不斷地重複練習以上的對話。

只有在這裡,

他們才有勇氣開口拒絕,

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情緒:

不想加班,

不想參加飯局,

不想回家面對嘮叨……

這棟黑色建築里,只有28間「牢房」。

每間「牢房」只有5平米,

角落放著一個馬桶和一個洗臉盆,

門外有人定時定點送飯來。

睡覺的地方,就是牢房的地板。

每天,「囚犯」有20個小時被鎖在房間里,

獨自冥想,甚至是回顧自己的一生,

過著看似苦行僧的日子。

但是,在這座「監獄」里的每一個人,

都是自願被關進來的,

他們甚至為此付出了高昂的費用。

其實,這是一家「監獄式」療養中心,

名為「內心監獄」,

專門給人們提供休息的地方。

康生(譯名)已經是第3次光顧了,

今年57歲的他,是現代汽車的工程師。

儘管工作多年,資歷深厚,

康生每周依舊還要工作70多個小時,

這在同行當中,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天,除了繁重的工作,

康生還要同時扮演多種家庭角色:

兒子、丈夫、父親……

這讓長年累月工作、加班的他,

時常喘不過氣。

最近,康生不堪重負,

決定強行給自己休假一周。

他花了50萬韓幣(約3000人民幣),

躲進這家與世隔絕的「監獄」里。

換上「監獄」提供的襯衫和寬鬆褲,

睡在207號房的地板上,

康生覺得自己擁有了全世界。

客人從單間里出來,協助清理和維護設施。

沒錯,這樣看似艱苦的「牢獄生活」,

對康生來說,

其實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平靜輕鬆。

常人根本無法想像,到底是怎樣的壓力,

迫使他在休假的黃金周,

義無反顧地選擇躲進「監獄」?

這裡沒有網路,沒有手機和電腦,

所有的工作和外部壓力都被拒之門外。

被關進「牢房」的期間,

他將注意力從工作轉移到自己身上,

他放下了工作,

放下了平日里的所有身份,

儘管康生自己清楚,很快,

自己又會選擇重新躲進來。

在韓國,人們的生存壓力普遍太大了,

整個社會都在瘋狂地加班。

很多上班族,

每周都要工作超過100個小時,

幾乎是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

人們對此叫苦不迭。

就算是韓政府嘗試將每周法定的

工作最長時限從68小時縮短到52小時,

也無法從根本上限制韓國的加班。

因為隨著智能通訊的發展,

老闆可以24小時,

不分時間段地聯繫到自己的員工。

據韓國《東亞日報》的一項調查發現,

在下班後甚至周末,

因為智能通訊的緣故,

上班族們平均每周要多工作11個小時。

工作日下班後,

用智能手機或筆記本繼續工作,更是常態。

不僅如此,

韓國人還要為隨時有可能失業感到焦慮。

不少韓國老人過了法定工作年齡,

不管願不願意,

仍別無選擇地活躍在應聘市場上。

無論何時,人們都很難選擇,

主動放下身份。

於是,在韓國,

監獄成為公認的「避難」好去處。

至少在監獄裡,

人們可以不愁吃穿住,

只需要幹些體力活。

人們願意為被關進監獄而付出代價,

只求獲得短暫的喘息。

對他們來說,監獄不是監獄,

「他走出辦公室,踏進漫長走廊的黑暗中,步履沉重地走進陽光里,走進外面開闊的世界,無論他從哪裡轉過身,這個世界都像一座監獄。」

所以,像「內心監獄」這樣的機構應運而生,

「囚犯」們爭先恐後,

花錢把自己鎖進「監獄」里,

來對抗技術和社會的無情步伐。

其實,在中國又何嘗不是這樣。

並且,沉重的壓力也不只限於職場,

競爭激烈的工作、教育和生活環境,

更是讓整個社會各個年齡段的人,

常常處在一種焦慮之中。

這個社會的壓力避無可避,

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困境。

說是監獄,其實是獨處的空間,

在紛擾的世界裡,

留點生活給自己。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北京—《邪不壓正》里沒有告訴你的舊北平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