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不是胃癌「前奏」,但存在引起胃癌的誘因
幽門螺桿菌感染不是胃癌的「前奏」而是所引起的胃部慢性良性疾病長期持續存在是胃癌的誘因。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淋巴瘤等胃部良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並促進病變慢性化而演變成胃癌。且看解釋如下: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按位置可分為:胃竇炎、胃體炎、全胃炎。其中胃竇炎多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胃體炎多與自身免疫有關,全胃炎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擴展引起。
由於幽門螺桿菌容易在強酸環境的胃中長期生存繁殖,可直接損傷胃黏膜,並釋放氨及空泡素使胃部炎症慢性化和持續加重。
長期的慢性炎症及幽門螺桿菌的持續損害使胃粘膜表層上皮和腺上皮被杯狀細胞代替形成腸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被幽門腺細胞所代替,形成假幽門腺化生。化生分布範圍越廣,發生胃癌的危險性越高。
病變進一步發展至胃腺體深部,腺體破壞,數量減少,粘膜固有層纖維化,粘膜變薄,胃腺體萎縮,形成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病變一般以胃角為中心,當波及胃竇及胃體擴展成多灶性萎縮病變時容易發展成胃癌。
萎縮性胃炎病變持續過程中細胞再生加快,容易發生過度增生,形成異型性增生,嚴重時可演變成胃癌。
我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伴有以上胃部良性疾病,應當在用三聯(一種質子泵抑製劑和兩種抗生素;一種鉍劑和兩種抗生素)或四聯(一種質子泵抑製劑+兩種抗生素+一種鉍劑或其它胃黏膜保護劑)療法殺滅清除幽門螺桿菌的同時積極正規治療;僅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無任何胃部慢性良性疾病,是不會誘發胃炎或胃癌的。
只要平時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避免胃黏膜損傷,是不需要針對幽門螺桿菌用藥進行殺滅清除的。


※不要再被騙了,吃大蒜不抗癌,做這3件事,才能抗癌防癌
※有沒有血栓,身體5個「部位」一看就知道!教你1個動作,化解血栓
TAG:雨落三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