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正義:不出50年,人類駕駛汽車會消失

孫正義:不出50年,人類駕駛汽車會消失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不到 50 年的時間裡,人們將不再允許在城市或高速公路上自行開車,除非他們擁有特殊許可證。因為駕駛者可能會造成交通堵塞和事故。」

「以後人們開車就會像是騎馬一樣古老的運動。」

上個月19日,作為軟銀集團的掌門人孫正義,這個掌握著千億美元願景基金的CEO,在軟銀公司的年會中,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預測。站在他身旁的,有通用汽車公司的總裁 Daniel Ammann 和滴滴出行的 CEO 柳青。

(圖片來自nikkei,版權屬於原作者)

到底人類駕駛何時被自動駕駛汽車取代?讓孫正義下結論的背後,是軟銀早已開始布局的自動駕駛行業。

今天,密探試圖梳理軟銀及旗下願景基金在自動駕駛賽道的投資情況,分析為什麼軟銀選擇了這些公司,而如今的創業公司們,還有什麼機會。

說不定,孫正義盯上的下一個人,就是你。

投什麼:自動駕駛軟、硬體皆投

說起自動駕駛,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谷歌旗下的 Waymo,是 Uber,還是傳統車企比如通用、福特?無論是科技巨頭、共享出行公司,還是傳統汽車製造商,諸多公司都在貪婪地爭搶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份額。但是在這個戰場背後,最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和風投機構大規模的資金的流動。

根據 Pitchbook 數據,2017年關於自動駕駛的投資共有 69 筆,總額超過 40 億美元。而在2016年,34筆投資交易額僅為 6.26 億美元。到底軟銀在其中佔據了什麼位置呢?

在梳理軟銀對自動駕駛投資事件之前,密探不妨先對自動駕駛產業中的重要鏈條進行簡單劃分,如下圖所示:

跟傳統的汽車製造相比,自動駕駛汽車具有特定的軟硬體技術需求。硬體涉及 AI 晶元、感測器,其中感測器又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相關的軟體技術涉及到高精度地圖、演算法及車聯網技術(V2X,vehicle-to-everything)等。

密探梳理髮現,軟銀除了在 V2X 技術領域沒有出現相關投資信息之外,剩餘的所有領域幾乎都觸及到了。

(密探根據 Crunchbase 數據整理)

在 AI 晶元領域,軟銀去年已成功收購 Nvidia 價值約 40 億美元的股份,並轉移給了旗下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而 Nvidia 對於自動駕駛的支撐,已經從擁有被稱為自動駕駛「大腦」的車載晶元,到跟博世(Bosch)合作,打造了性能足以滿足 Level 5 級別的自動駕駛平台等多個動作。

說完「大腦」,我們來看看「眼睛」。

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而言,感測器就相當於「眼睛」。因為只有通過感測器,汽車才能夠識別道路、交通標誌、行人、車輛以及各種基礎交通設備。

目前主要感測器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有什麼不同呢?簡單理解是,像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公司,感測器以視覺技術為主導,主要通過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組合實現相關功能,相對更經濟、性價比高一些。而像谷歌 Waymo、百度,則以激光雷達為主導,相對成本較高,但在精度上更勝一籌。

孫正義跟 Light 的創始人會面時,毫不掩飾提及 Light 的精密攝像頭日後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自動駕駛。在孫正義看來,Light 可以視作激光雷達的潛在替代品。

在拿到 1.21 億美元投資後,Light 的創始人 Grannan 接受採訪時承認:希望這項在消費領域中使用的技術能夠推向汽車、航空、機器人等垂直領域。這被認為 Light 將為自動駕駛汽車研發攝像頭。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軟銀沒有在激光雷達方面進行投資,最典型的一筆就是以色列初創公司 Innoviz,軟銀領投了其 B 輪融資,而 Innoviz 的第一款產品就是高清固態激光雷達(HD-SSL)。

在軟體方面,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領投了地圖公司 Mapbox 1.64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如今,Mapbox 每天收集超過2億英里的匿名感測器數據,並對其進行實時處理,從而實時更新地圖。僅實時更新這一項對於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要的高精度地圖來看,就很有價值。

對於自動駕駛來說,各種智能演算法很重要。而軟銀在這一領域,看上了專註自動駕駛數據收集與相關軟體研發的創業公司 Nauto,同時,還有一家做機器人自動導航技術開發的公司 Brain Crop,也獲得了軟銀和高通共 1.41 億美元的投資。

Brain Crop 的主要業務是控制機器人來使用視覺線索和地標進行導航,讓機器人看到並避開人和障礙物。當中用軟體處理混亂和非結構化的環境,跟自動駕駛汽車的「最後一英里」,有相通之處。

(密探整理,版權屬於矽谷密探)

這麼看下來,僅 V2X 技術這一項,軟銀暫時無相關投資行為。簡單說,V2X 指的就是車輛與周圍的移動交通控制系統實現交互的技術。X 可以是車輛,也可以是紅綠燈等交通設施,目的都是為了幫助自動駕駛車輛掌握實時駕駛信息和路況信息,這也是自動駕駛車輛邁向無人駕駛階段的關鍵環節。

但密探發現,軟銀在這一塊並非毫無作為,比如跟 Honda 旗下的研發部門從去年 11 月起展開合作,針對的就是汽車聯網技術,希望把汽車、移動中的物品、各種其他東西加以連接。

為什麼投:王者策略

一個相機上面擁有16個鏡頭是什麼感覺?

這家處於矽谷宇宙中心 Palo Alto 的創業公司 Light ,做的就是這個。他們在一部如同智能手機般大小的相機上,裝了16顆攝像頭。後期可通過演算法,自動合成出高質量的圖像,像素超過 5000 萬。

(圖片來自Light,版權屬於原作者)

上個月 18 號,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宣布,給 Light  D輪砸下 1.21 億美元。在此之前,Light 的 CEO Dave Garnan 只跟孫正義見過三次面。

我們在東京舉行的第二次會議上,他(孫正義)說,"我相信這個產品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運用到自動駕駛"。」 Dave Garnan 事後回憶起跟孫正義會面場景。

雖然這次願景基金投的是一個製造精密鏡頭的公司,但背後體現的恰恰是軟銀為自動駕駛布局的野心。

如果說,投資 Light 並給予創業公司新方向是孫正義對自動駕駛的格局所需,那軟銀直接給通用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Cruise 投資 22.5 億美元的新聞,就來得更為直接了。

今年5月底,同樣是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宣布,將對此前被通用收購的自動駕駛公司 Cruise 進行戰略投資。投資將分兩部分進行:第一筆 9 億美元在交易結束時;一旦 Cruise 自動駕駛汽車準備進行商業部署,軟銀將完成第二筆 13.5 億美元的投資。

軟銀管理合伙人 Michael Ronen 曾透露:軟銀幾年來一直在關注自動駕駛行業。軟銀決定投資通用汽車和 Cruise 的原因之一是:對 Cruise 團隊快速迭代的能力感到震驚。

確實如此。

如果說自動駕駛領域的組合多半是老牌巨頭+創業公司的話,雖然通用比起 Waymo、特斯拉等動靜來得要小很多,但無疑是走得快且好的。過去一年半時間裡,通用自動駕駛汽車迭代了四次。從第四次曝光的產品圖來看,是沒有方向盤的,車內也沒有剎車,可以算得上真正意義上是「無人駕駛」了。

僅從智能駕駛技術來看,通用在現有量產車型上比如凱迪拉克 CT6,搭載了 L2 級別的 Super Cruise 智能駕駛技術。通用宣稱,這是業內首個量產並可真正實現讓駕駛者在高速公路上釋放雙手的 L2 級別智能駕駛系統。

(圖片來自通用汽車,版權屬於作者)

今年年初,研究機構 Navigant Research 發布了自動駕駛競爭力排行榜,這份報告從公司願景、市場發展策略、合作夥伴、生產策略、技術、產能、產品質量及可靠性、產品組合和長期投入度等十個維度做出的綜合評價。通用汽車就佔據了全球自動駕駛領域主流玩家的第一位,緊隨其後的是谷歌 Waymo、戴姆勒—賓士—博世聯盟、福特汽車和大眾集團。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於 Navigant Research)

像密探此前報道所說,願景基金的投資就是一種「製造王者」的策略 ( Kingmaker strategy ) ,軟銀除了製造王者,還毫不猶豫對現有王者下手,比如 Nvidia,又比如 ARM。

回到自動駕駛行業來看,軟銀已經集中在出行領域砸了大手筆。從東南亞版的「Uber」——新加坡公司 Grab 到印度的共享汽車公司 Ola,再到巴西的 99Taxis 等,再加上滴滴和 Uber,這些代表企業都是全球不同區域的領頭羊。

「我們投那些賽道的領導者,並不是從排名第一到第四的都投。」 在 Fortune 舉辦的一場對談中,來自 SoftBank 的投資人 Lydia 如是說。

除了投投投之外,軟銀集團也親自上陣,成立研發團隊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只不過針對的是電動巴士。

2016年4月,軟銀集團和 Advanced Smart Mobility 聯合成立 SB Drive,專註研發自動駕駛公共汽車。就在這個月4號,SB Drive 和百度日本分公司達成合作,將由百度和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共同開發的10輛阿波龍(Apolong)迷你電動巴士,明年初運往日本。

(阿波龍迷你電動巴士,圖片來自SB Drive)

下一個機會在哪裡?

布魯金斯學會曾查看過去三年(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期間)中不同參與者對自動駕駛汽車或核心技術的投資交易報告。研究發現,自動駕駛領域共有160 起投資事件,投資額達到了 800 億美元。

按照此前統計的話,軟銀近三年僅自動駕駛相關領域的投資,就遠超 60 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出行市場和汽車服務周邊市場。

跟傳統汽車相比,自動駕駛對汽車帶來的電子化要求更高,因此從根本上來看,自動駕駛最終性能的好壞取決於 AI 晶元、感測器、智能演算法等多方面。

但密探梳理軟銀從 2014 年至今的投資發現,除了對各類汽車上游軟硬體的投資、中游的各大出行公司、廠商投資之外,軟銀在汽車產業上的服務鏈條也並不落下

軟銀曾對一家汽車維修人員跟車主溝通的平台公司 YourMechanic 的 A、B 輪進行了投資;對一家汽車拍賣平台 ACV Auctions 的 B、C 輪進行了投資,還有涉及移動加油服務的 Neighborhood Fuel、機場租車領域的 FlightCar 等多家公司。從整個汽車產業鏈來看的話,這些企業更偏向產業鏈下游的增值服務商。

回到自動駕駛領域的話,什麼方向還有機會?

正如密探前面分析的,V2X (車聯網技術)領域,軟銀目前並沒有相關的投資。為什麼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存在技術難點。而其中一個難點在於,V2X 的實現需要 5G 網路的配合,只有當數據傳輸帶寬更上一層次,才能保證自動駕駛車輛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實現「實時」傳輸,提高傳輸精度。

這也涉及到了軟銀目前沒有相關投資的一個猜想,就是 V2X 本身就存在行業標準的爭議,到底是採納 DSRC (專用短距離通信)技術標準,還是採用基於 5G 網路的 C-V2X(Cellular-V2X)。恰好下面兩家創業公司是其中的代表:

這家以色列創業公司 Autotalks 著眼於自動駕駛通信晶元組開發,甚至在今年打造出了摩托車與其他車輛和基礎設施通信的 B2V 晶元。他們研發的技術就包括車對車(V2V)和車對基礎設施(V2I),採用的標準就是DSRC。 在它去年完成的 D 輪融資里,就有曾經跟軟銀一起投過 Innoviz 的韓國資本三星催化劑基金(Samsung Catalyst Fund)。

而矽谷一家創業公司 Savari,是一家提供感測器相關的軟硬體服務的製造商,則希望藉助 5G 為互聯汽車(V2V)提供蜂窩(Cellular)通信服務。去年,Savari 加入了奧迪、福特、戴姆勒等汽車供應商所在的 5G 汽車協會。這家公司的投資方還包括了國內的上汽。

正如孫正義一直相信的,機器會變得比人們更聰明,這也被稱為「奇點」(singularity),即使駕駛領域,不外如此。這也是為什麼他在今年軟銀年會上大膽預測,人類駕駛汽車,50年內就會逐漸消失。

如果按照通用汽車的想法,2019年的某個階段,自動駕駛汽車將開始投入商業服務。你們覺得,這一天能如此快到來嗎?

對於國內眾多的造車企業們,你們覺得誰更有機會分一杯羹呢?

更多軟銀相關報道,可看密探此前文章:

獨家揭秘,孫正義怎麼花他的1000億願景基金?

日本首富孫正義和他的1000億美元投資基金,要如何攪動全球科技?

本文來自矽谷密探,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LOL:當年皇族如今RNG 這位新的「老霸主」能打出5連冠?
格力入侵海立股份遭阻擊 董明珠變身野蠻人意欲何為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