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低血糖要命,糖友必知的5大要點!

低血糖要命,糖友必知的5大要點!

糖友們都知道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血糖控制得好,意味著預防併發症的效果好。但如果血糖控制過低了,對糖友們來說同樣不是什麼好事,還會增加得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低血糖要命,糖友必知的5大要點!

一、低血糖的危害遠超高血糖

近年一些大型研究,發現對有些病人嚴格控制血糖反而使患者死亡率增加,便逐漸修改治療指南。這些病人主要是老人,血糖如降得太低形成低血糖,會對大腦造成損害。

研究者利用美國老年醫療保險資料作回顧性分析。在1999~2011年的12年中,因高血糖而住院的每年住院率下降了38.6%,而因低血糖每年住院率上升了11.7%。住院的低血糖病人都是嚴重的低血糖。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的低血糖住院率近年超過了高血糖的住院率。從2007年起低血糖住院率稍降低,但高齡者仍維持較高。12年中因低血糖住院者超過高血糖組40%,而低血糖者近年一年內死亡率達近20%。故低血糖對老人的威脅較高血糖大。

低血糖要命,糖友必知的5大要點!

二、低血糖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對於不同的人群,低血糖的診斷標準並不相同。對於沒有糖尿病的人群,低血糖的診斷標準小於2.8毫摩/升;

對於糖尿病人,低血糖的診斷標準是≤3.9毫摩/升;

而妊娠糖尿病也就是妊娠前血糖正常,在妊娠24~28周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篩查的時候才發現血糖升高的孕婦,低血糖的診斷標準是血糖小於3.3毫摩/升(有疑問的可以加微信:itangyou)。

三、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低血糖發生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血糖供應減少,一個是胰島素供給的增加,凡是出現上述兩種情況之一者,就可能出現低血糖。對糖尿病人而言,可能出現低血糖的情況包括:

1、進食量過少,有的糖友為控制血糖,不敢多吃;

2、運動量過大,為了能把血糖降下來,有的糖友會進行60分鐘以上大強度的運動;

3、服用降糖葯後未及時進食;

4、使用過量的降糖葯(主要是磺脲類降糖葯和胰島素);

5、空腹飲酒;

6、使用胰島素的糖友產生胰島素抗體,有時會引起低血糖;

7、糖尿病前期或輕度糖友如果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刺激胰島素過渡分泌,也可能在進食2~3h後引發低血糖。

低血糖要命,糖友必知的5大要點!

四、低血糖的這幾點要辨別

1、飢餓感≠低血糖

很多糖友認為,只要出現飢餓癥狀,就說明發生了低血糖。其實,有飢餓感並不一定發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

不少糖友都有這樣的體會: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飢餓感越是明顯,一旦病情穩定了,飢餓感也就消失了。

因此,當出現飢餓感時,一定要及時監測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還是低,以避免盲目施治。

還有一種情況是「低血糖反應」,並不是真正的低血糖。這種情況多發生於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由於糖友血糖在短時間內下降過快或下降幅度過大引起的,令糖友出現心慌、出汗、手抖、飢餓等低血糖癥狀。

2、癥狀變化多

臨床觀察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並不完全一樣。

例如,嬰幼兒及低齡兒童低血糖可表現為哺乳困難、哭鬧易驚、易激惹、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渙散、惡夢連連、遺尿等,發生在夜間可表現為尿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必須細心觀察方能發現。

成年人發生低血糖往往癥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飢餓感、心慌、手抖、出虛汗、四肢無力等。

而發生於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經缺糖癥狀作為突出表現,如嗜睡、意識障礙、偏癱、癲癇樣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誤診為「急性腦卒中」。

另外。「無癥狀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人當中也比較多見。

3、低血糖未必有癥狀

事實上,當血糖低於正常時,有些患者有癥狀,有些患者則沒有癥狀。

沒有癥狀的多見於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長期頻繁發生低血糖者,臨床稱之為「無癥狀性低血糖」。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機體神經系統受損、交感神經對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關。存在這一問題的患者,一定要加強血糖監測。

低血糖要命,糖友必知的5大要點!

4、糾正低血糖,乾糧非首選

當由於沒有正點進餐、活動量過大或注射胰島素後進餐不及時出現低血糖癥狀時,一些患者常選擇吃饅頭等糧食來緩解。但奇怪的是,有時連吃兩個饅頭都不能緩解心慌、出汗和飢餓等癥狀。這是因為沒吃對!

正確的做法是,進食糖塊、果汁、蜂蜜、甜點等。這些食物都是單糖,吃進去後可很快被腸道吸收入血,故能迅速糾正低血糖癥狀。而饅頭等澱粉類食品屬於多糖,需要在體內經過逐級代謝分解變成單糖方可被人體吸收,故糾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對較慢。

五、預防低血糖措施

對於低血糖症必須做到「防重於治」,在低血糖預防中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合理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葯。

藥物使用過多是低血糖發生的主要原因。根據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尤其是並發腎病、肝病、心臟病、腎功能不全者。

掌握各種胰島素的特點及正確的注射技術。定期輪流更換注射部位,防止產生皮下硬結,影響胰島素吸收。

2、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戒煙戒酒,飲食定時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穩定的攝食量。

積極採用分餐制,一日至少進食三餐。易出現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還應在三次正餐之間增添2-3次加餐,即從三次正餐中勻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

糖尿病人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

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採用。

3、對於糖尿病病人來說,主張中、輕度的運動方式。

劇烈運動可致低血糖發生,因此劇烈運動或體力活動增加時應及時加餐或酌情減少胰島素用量。

4、自我血糖監測能夠明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率。

有些糖友病情不穩定,常發生夜間低血糖,因此睡前應監測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適量加餐。

對於無癥狀地低血糖糖友應加強血糖監測,及時降低胰島素的劑量,調整飲食和運動治療方案。

低血糖要命,糖友必知的5大要點!

5、作為每一個糖尿病病人外出時應隨身兩件寶物:

一是食物,如糖果、餅乾等,以備發生低血糖時急用,及時糾正低血糖,避免導致嚴重低血糖;

二是急救卡片(註明姓名、診斷、電話、用藥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關的重要信息,使發生嚴重低血糖時能在最短時間得到診斷和治療。尤其合併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友,應注意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編輯:圈圈審核:黃醫生圖片:攝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家庭調養 的精彩文章:

生山藥知母汁
1800千卡能量食譜

TAG:糖尿病家庭調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