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宗教之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
(一)基督教四傳中國
基督教一傳中國指流行於中亞的基督教東方教派的支聶斯脫利派首次傳人中國,時逢唐朝「貞觀之治」,在長安建寺傳教,當時人們稱為大秦景教或最教,稱其寺為波斯寺或大秦寺、景寺。後在845年唐武宗祟道毀佛的風雲中,被作為「胡教」與其他外來宗教一起遭到厄運,退出中原,只在朝廷政令不及的西北地區留存。
基督教二傳中國指元朝初年基督教再度流傳於中國內地,被稱為也里可溫教或十字教,對蒙古民族產生了文化影響,隨著元朝的滅亡,其傳播再度中斷。
基督教三傳中國是明末清初天主教傳教士又一次來華傳教,他們既穿儒服,學漢語,又介紹近代西方科學技術知識,力圖使基督教教義適應中國文化。這一時期東正教也從東北地區向內地深人,沙皇俄國曾派出龐大的傳教士團體。後來天主教會內部爆發「中國禮儀之爭」,因羅馬教皇和康熙皇帝的干預導致雙方直接衝突,清朝遂宣布禁教,驅逐傳教士。
基督教四傳中國是1840的鴉片戰爭以後,在不平等條約保護下,西方基督教各派傳教士蜂擁來華並取得成功。這一-時期來華的傳教士以新教各派居多,足跡遍布城鎮鄉村。
(二)中國基督教的現狀
在中國的基督教中,天主教新教影響較大,各自獨立。天主教是基督教在中國的最早教派,目前,中國天主教大約有信眾300多萬,分布在全國各地。
中國基督教新教是1807年由英國倫教會傳教士馬禮遜首先傳人的。目前,除西藏外,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都有教會,有教徒數百萬。中國基督教建立了三自愛國會,實行自治、自養、自傳,內部不存在宗派組織。中國新教的中心在上海。
基督教的信仰對象
基督教信奉「上帝」和「神」,中國天主教稱之為「天主」。基督教認為上帝只有一個,但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同為獨一真神,三位一體。上帝為聖父,第位,造華天地;耶穌為聖子,第二位救贖人類;聖神為聖靈,第三位,光照世人。
此外,基督教還信仰因受聖靈孕而生耶穌的聖瑪莉亞,被稱為聖母;耶穌的12個門徒,除猶大外,均受到信徒的普遍敬禮,被稱為聖徒。還有被看作上帝創造出來並派往人世間傳達上帝旨意的天使。
基督教禮儀
(一)稱謂
牧師:原義牧羊人,新教大多數教派對主持儀式,負責一個教堂的職業宗教人員稱為牧師。
神甫:也稱神父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對主持一個教堂教務的職業宗教人員的尊稱。
主教:指主管一個教區教務的神職人員。
大主教:總管一省範圍內各個教區的主教。
樞機大主教:中國人也稱紅農大主教,天主教最高一級的主教,由教皇親自任命。
(二)儀式
禮拜:基督教教徒的日常主要宗教活動,多在星期日由牧師在教堂主持,內容有祈禱、讀經、唱詩、講道等。
彌撒:基督教紀念耶穌犧牲的宗教儀式,象徵重演耶穌為教贖人類在十字架上對上帝的祭獻。包括重溫耶穌遺訓,分餅(象徵聖體)等-整套複雜的禮儀,是一項隆重的宗教活動,只有神父和主教有權主持。現在多數新教教派只保留不同形式的聖餐儀式。
(三)節日
聖誕節: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多在每年12月25日,現在已是許多國家和地區最重要的節日。屆時羅馬教會由教皇主持盛大的彌撒,普通人則互贈禮物,舉行歡宴,並以聖誕老人、聖誕樹來增添節日的喜慶。
復活節: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新約記載耶穌釘死在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復活,復活節日期各教派不一,天主教和新教在每年3月21日和4月25日之間,為每年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天,東正教要晚於這個時間。節日期間人們互贈復活彩蛋,象徵生命和繁榮。


TAG:八月呢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