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稱帝後,為防止他爹下跪,劉邦想一妙招,後世沿用數千年

劉邦稱帝後,為防止他爹下跪,劉邦想一妙招,後世沿用數千年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被後人稱為一代雄才,他所創建的大漢江山是從秦朝手中所得,因此後代的很禮儀規制也是沿用的舊秦的制度。而在秦朝的禮儀制度中,皇帝的地位是全國最高的,所有人都應該尊敬他,見了皇帝必須行跪拜禮。這個傳統沿襲到劉邦的時候,就有些不合適了,對於劉邦來說,奪下大秦江山的時候他還年輕,父親尚在。

如果所有人都要行跪拜禮,那自己的父親不是也要給自己下跪?這對劉邦來說實在不能接受,也有違民間的倫常,於是劉邦想了一個法子,就是給自己的老父親也封賞。劉邦給自己的父親封了官職,而且官職還不一般,名為「太上皇」,這樣一來就比自己皇帝的身份還要高一級,也就沒有跪拜的必要了。這個說法在後世也得到了廣泛的借鑒,比如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都有太上皇的名號。

而劉邦之所以在乎父親對自己的跪拜,也是因為劉邦是一個有分寸有格局知孝義的人。劉邦在沒有得勢之前,只是秦朝時期一個小小的亭長,相當於現在社區里的主任之職,平時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任務,只有些打雜幫忙的活兒。而且這時的劉邦還不叫這個名字,他的本名叫劉季,劉邦是後來爭奪天下時蕭何建議他改的名字。

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這與他的為人和格局有很大的關係。在泗水的時候,劉邦還娶了一個寡婦,這個女人在婚後還為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劉邦對其也是十分珍惜。迎娶寡婦,這事在古代可不是小事,古人十分重視女人的貞潔,人們認為如果一個女人死了丈夫,就應該一輩子守節不嫁。而劉邦卻並不介意這點,可見他的眼界和格局就比一般人大很多。

而當時秦朝的統治十分嚴苛,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古籍《過秦論》中曾有描述,說當時天下「苦秦久矣」。劉邦也生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還接到命令去參加勞役,但是路途遙遠,在趕路途中一行人沒了糧食,不敢往前走也不敢往回走,隨後索性造反殺回了老家,這時劉邦對抗秦朝的戰爭等於正式開始了。

雖然順利拿下了老家沛縣,但是在當時天下起義軍中,劉邦的勢力實在弱小。老天好像更偏向劉邦,他參加的戰事都很容易成功。在拿下新的城池後,劉邦表現出現的人格魅力都讓城中百姓鬆一口氣。這時候不能不提項羽,項羽每次取得勝利都會進行殘酷的屠城。史上對項羽的記載是「城無遺類」,也就是整個城裡不留活口,想想是有多可怕。

而劉邦則不同,他攻進咸陽的時候宣布不殺子嬰,還約法三章。這個舉動讓項羽那邊的人馬大為震驚,而子嬰也完全信任劉邦的話,直接自己命人打開了城門。劉邦經過這次勝利,人馬得到了爆發性的增長,原來的秦兵很多都選擇追隨劉邦,劉邦的部隊一下增加到十萬人馬。劉邦就這樣憑藉這個人的人格魅力,最終擊敗項羽,成為大漢王朝第一位皇帝,也就有劉太公被尊為太上皇之例,從而不需要給劉邦下跪了。

劉邦的很多做法都能說明他是一個有度量有格局的人物,不論是攻城還是為父親封賞,這些都是他比較正面的行為,也值得後人學習。

參考:

[1]《過秦論》

[2]《史記》

[3]《長安縣誌·王曲城隍廟會》

[4]《史記·外戚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張飛的戰績明顯弱於關羽,為什麼還能得到「萬人敵」的殊榮?
大明死得可惜的名將,是朱棣的愛將,四朝元老,卻在土木之變陣亡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