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哈佛不願面對的真相 《美國思想者》雜誌

哈佛不願面對的真相 《美國思想者》雜誌

【概要】對於一個以追求真理為己任並且其座右銘是Veritas(拉丁語「真理」)的機構來說,哈佛將不可避免苦心選擇什麼是真正對的,而不是什麼是便捷利己的。哈佛必須如實審查其大學本科錄取政策,以確保任何種族或族裔的申請人得到公正和平等的對待。

編者註:此文是飛虎在發表反對亞裔細分和麻省H3361英文文章之後就哈佛與SFFA訴訟案的又一力作。該文不僅解析了種族基礎的平權法案 (raced-based AA)對哈佛在亞裔錄取政策的影響,同時尖銳的指出遺蔭政策(legacy) 也是造成對亞裔歧視的幫凶。本文7/26/2018於美國思想者雜誌刊出,有幸得到飛虎授權,亞裔草根聯盟得以全文刊載,以饗讀者。中文版於今日推出

不久前一件針對哈佛大學的訴訟案在最近的法庭文件中披露了令人不安的證據顯示哈佛在招生錄取過程中對亞裔美國學生的種族歧視。更該被指責的是哈佛大學機構研究辦公室(OIR)內部調查報告顯示的證據確鑿的結果。哈佛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

哈佛是否歧視亞裔美國人?對於一個追求真理為己任,其座右銘是「Veritas」(拉丁語「真理」)的機構來說,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OIR調查發現,在學術和課外評分中得分最高的亞裔美國申請人被由從未見過他們的哈佛招生官員對人格特質評分,獲得了在所有種族群體中最低的人格特質分。這些主觀人格特質評分包括人緣,樂於助人,勇氣,善良,正直和被尊重度。雖然亞裔美國學生的哈佛入學率徘徊在19%左右,但如果根據學業成績,這個數字將達到43%。僅僅憑藉個性評級,哈佛使用的「整體評估」方法有效地限制了亞裔美國學生的錄取數。

在她的官方回應中,哈佛即將卸任的校長德魯·福斯特(DrewFaust)將這一問題定性為「捍衛多元化」,並宣稱原告」試圖將哈佛社區和我們的錄取過程渲染為一種陌生和不準確的形象,包括提出哈佛在審核錄取申請中歧視亞裔美國學生的指控」。然後她接著說:「我們通過共同承諾學習,追求真理,接受嚴謹治學和對論證和證據的尊重過程中,來接受我們之間不同點。我們決不放棄將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承諾,為此我們將不惜重新考慮假設,擴展對現實的理解,或者質疑已被接受的真理— 一次又一次[.].....我致力於確保真理將必勝。」

在重申對真理的追求之後,福斯特卻避免了回答為什麼亞裔美國學生在人格特質方面一直被哈佛大學評分比其他族裔更低。

即將上任的校長勞倫斯·巴科(Lawrence Bacow)在法庭文件中提到「數十萬」文件時說:「沒有一個文件表明哈佛有政策歧視任何人或用一套與其他團體不同的標準來評價一個團體」。但是,他同樣沒有解釋為什麼這麼多亞裔學生被哈佛認為是不受歡迎的。

這種將人評為不受歡迎的做法並非初創。在「被選中者: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錄取和排除的隱秘史」這本書中,社會學家傑羅姆·卡拉貝爾(Jerome Karabel)詳細介紹了哈佛大學錄取過程的歷史。哈佛當時的校長勞倫斯·洛厄爾(A Lawrence Lowell)曾經斷然表示,太多的猶太人會摧毀學校。他最初認為需要把對猶太人的配額限制在15%,這個想法受到了嚴厲批評。即使如此,這也並沒有阻止洛厄爾和他在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同行們重新定義「優績」,包括關於申請人的「性格」信息以及對此如何評分。最終結果是,在洛厄爾1933年任期結束時,猶太人的新生入學率下降到15%。

而不願面對的事實是,今天使用的招生系統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世紀前使用的同一系統。不同之處在於,過去是通過將不受人歡迎的人拒之門外的歧視政策,而現在是強制執行多元化和平權法案,來達到維持該系統。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還有另一種平權法案 — 遺蔭政策(Legacy)— 為已經富有的,享有特權的,和有權有勢的保留名額。據哈佛校報報道,2021年入學的班級由超過29%的遺蔭子弟組成。這顯然違背了任人唯賢的概念。有人可能會問,對於那些享有了一生優勢並且預期理應勝過其他窮人,弱勢群體和非遺蔭子弟申請人來說,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他們仍然需要援助?此外,作為擁有超過370億美元資金的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學,哈佛幾乎不需要更多的捐贈和校友支持來優先考慮富家子弟和校友子弟。事實上對於哈佛來說立即結束遺蔭政策以換取更加任人唯賢和多元化的學生群體,並非很艱難。

平權法案是否需要存續,如何最好地實現多元化,如何定義優績,如果將這些複雜問題擱置一旁,哈佛依然需要有理有據並且真誠地回答一個基本問題:為什麼它的招生政策在對亞裔美國學生主觀個人評分中有著不成比例的負面影響。

然而到目前為止,哈佛沒有認為其認知有任何問題並對這樣的基於種族的錄取政策現狀表示滿意,無論是作為一種理念還是作為一種實踐。哈佛仍然會錄取如果作為白人就不會被錄取的黑人和拉丁裔學生;但同時拒絕如果是白人則會被錄取的亞裔美國學生。

哈佛似乎既想糾正歷史不公正,又想優先照顧少數族裔的高收入家庭或祖先不是奴隸制受害者的非洲新移民;既想倡導社會公平正義,又想維護富裕和特權階層和他們子弟們的利益;既想促進校園多元化和包容性,又想通過使用惡劣的種族刻板印象和偏見來限制亞裔美國學生;既想倡導冒險精神和改變世界,又想維持現狀和傳統社會規範。哈佛似乎什麼都想要。

然而哈佛想要尋求真理嗎?追求真理將迫使哈佛艱難而又不可避免地追求什麼真正是對的,而不是什麼是便捷利己的。

現在已經是哈佛重新審視其假設,擴大對多元化和敏感種族問題的理解,拒絕種族偏見和對亞裔學生的刻板印象,質疑社會正統觀念,挑戰現狀,最終尋求真理的時候了。如果哈佛希望學生們改變這個世界,正如其辦學使命宣言中所清楚表明的那樣,也正如無數精彩的畢業演講者和校友的循循善誘那樣,改變世界從改變哈佛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裔草根聯盟 的精彩文章:

TAG:亞裔草根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