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拒不公開埋彈地點,6年造成53人中毒1人死亡,日本再染中國人鮮血

拒不公開埋彈地點,6年造成53人中毒1人死亡,日本再染中國人鮮血

近日,德媒稱在德累斯頓市的火車站地下發現了一枚一250公斤級的未爆炸彈,儘管拆除過程一波三折,德累斯頓警方還是成功的拆除了炸彈,被疏散的九千餘位市民安全的返回了自己的住所。

德國警方拆彈專家對拆除未爆彈可謂經驗豐富,二戰期間,盟軍在德國投下了135萬噸炸彈,其中有10%的炸彈沒有爆炸,龐大的未爆彈數量使得德國拆彈部隊平均每兩周就要拆除一枚炸彈。

不僅被盟軍猛轟過的德國如此,英國也飽受二戰未爆彈困擾,二戰德軍閃擊英國的主要形式是空襲,投下了兩萬餘噸彈藥,英國排爆專家們近年來每年要處理60枚未爆炸彈。

在歐洲等地,排除未爆彈的主要難點在於:地毯式轟炸時,炸彈的投放是幾乎隨機的,要得知未爆彈的具體位置更是大海撈針。

我國作為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參戰國,也深受未爆彈之害,而給我國帶來未爆彈危害的國家,不必多說,自然就是日本!

2003年8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42人中毒,1人死亡;2004年6月,吉林省敦化市蓮花泡林場2名兒童中毒;2005年6月,廣東省廣州市3名居民中毒;2005年8月吉林省1名居民中毒;2009年8月,天津5人中毒......

這些中毒事件的來源,就是日本在我國遺棄的化學武器,儘管在漫長的馬拉松式談判下,我國對日遺化武的銷毀工作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但我國的土地上依然遺留著大量的未爆化學武器。

我國防化部隊對日遺化武的銷毀,和歐洲同僚們遇到的問題差不多,很難確定未爆武器的位置,不過,我國難以確定日遺化武位置的原因,則是純粹的人致原因。

至今,日方都未公開任何關於日本二戰遺棄化學彈藥具體遺棄位置的資料,給我方排除化學武器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日本官方對二戰化學戰的態度依然是「不承認」,這是拒不公開日遺化武地點的原因,如果日本公開,就等於承認自己在華進行過大量的化學戰細菌戰。

但是,隨著我國接二連三的發現日本化學武器,如今日本不公開遺棄地點的行為,是純粹的掩耳盜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龍軍 的精彩文章:

曾經擁有2800架先進戰機,空軍實力排名第4,如今卻淪為乞丐國家
韓國軍艦射進「烏龍球」,一名戰士不幸遇難,事發前夜世界盃失利

TAG:第一龍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