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開車沖向人群,只因厭惡女性......

他開車沖向人群,只因厭惡女性......

原標題:他開車沖向人群,只因厭惡女性......


一個新崛起的


神秘組織


今年四月份有個新聞,加拿大人米納希安(Alek Minassian)在臉書上發帖,宣稱「Incels」起義已經開始,他們將打倒所有的狗男女。隨後,他開著小貨車沖向人行道,追逐碾壓。9人當場死亡,1人傷重不治,還有15人受傷。


(米納希安的帖子中提到的「Chads」指那些對女性有吸引力的成功男性,「Stacy」指那些在Incel 面前裝純潔、一轉身卻跟Chads上床的女性。這些均為Incel群體的專用語彙)


本來加拿大警方覺得這就是一場孤立的治安事件,在調查後卻發現有可能牽涉到有組織的暴力,「Incels」才進入人們的視線。那究竟什麼樣的人被稱作「Incel」?



「我是單身狗,


都怪你們」


「Incel」是由involuntary celibates(無意識獨身)組成的合成詞,指得是那些認為自己「被迫單身」的群體。這一詞最早出現在1993年,加拿大人阿蘭娜為了給孤獨的人創造一個「安全空間」而做的網站。但沒想到,如今演變成了植根於網路的、具有暴力傾向的代名詞。



Reddit上Incel論壇中出現的「經典」言論:「化妝應該被視作犯法」。



應該有法律規定女性需要被平均地分配給男性。(????)

Incels的核心觀點是:他們把自己單身的原因歸結於女性的膚淺,認為她們只想和傳統意義上好看且有魅力的男士約會。但是也不是所有Incels都會把暴力想法付諸行動,大部分也就是在網上吹吹牛,罵罵人。最著名的Incels社區就活躍於美國著名的社交新聞論壇Reddit上。



這個討論區於2017年11月被Reddit關閉了。《華盛頓郵報》的記者曾撰文,他們只是隱匿了起來,散落的論壇版主現在更謹慎地審查每個小組成員,躲開記者和調查員的視線。



這群非自願單身人群


有以下幾個特點:


1.異性戀,卻沒有配偶和性生活


2.邊緣人群,自身條件差


3. 對於自己有很多怨氣和怒氣,老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不擅長與異性的親密關係,他們認為自己被女性不公平對待和多次拒絕,對女性有著很多根深蒂固的偏見


4.其中部分仇視女性和受歡迎的男性,有報復社會的暴力衝動

Incel是厭女症(Misogyny)群體所滋生的新物種。典型的厭女症擁有自發的厭惡女性傾向和性別歧視,Incel則是從「得不到那些女性從而討厭自己」出發,所產生的反社會傾向。他們是一個特定的、孤立的、激進的群體。


Incels認為自己「丑」,甚至稱自己是「非人類」。2001年,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小部分Incels人群,調查發現,受訪者大部分是白人,年輕男性;他們認為自己的「被迫單身」與消極的自我形象有關。他們的性發展落後於同齡人,部分受訪者還有抑鬱症癥狀。


一名生活中的Incel可以表現為這樣:住在挪威的亞裔Paul,他是個30多歲的單身男,一直懷有著「性伴侶就是人生存在意義」的觀念,他也為約會付出過努力,積極地在約會網站推銷自己。可惜各種搭訕無果,Paul總覺得是因為自己太差勁的原因,對自我充滿了怨氣。


後來他在Reddit論壇的Incels小組中找到了歸屬感和互舔傷口的同伴,「至少這裡有這樣一個小組,它承認有些人就是會因為長相,或者性格,或者肢體語言等原因,無法獲得穩定的感情。對於我們來說,這些問題很難改變,而且會讓我們對自己的身份產生質疑。」


在這個小組裡,loser們一邊恨自己不是金髮碧眼的肌肉男,一邊覺得自己沒有性生活都是這個社會的錯,後面這個原因會逐漸強化,從而開始產生憎惡和報復社會的想法。



被incels視作英雄的Elliot Rodger


米納希安在帖子里提到的羅傑(Elliot Rodger)是這個群體里最臭名昭著的危險人物。2014年,22歲的艾略特·羅傑在YouTube上發了一條視頻稱,因為被女性拒絕,他將「殺掉所有被寵壞的高傲金髮女」。隨後,在捅死3名學生後,他駕車在街上隨意掃射,造成包括他本人在內的7死13傷。


羅傑在互聯網上留下了密集的足跡,包括一篇冗長的宣言和一部Youtube視頻錄像。在視頻中,針對那些拒絕和他發生性關係的女性,他宣稱「報應的日子要到來了」。一些與Incels相關的論壇中,例如Reddit的子話題區(subreddit)「Forever Alone」中,會自動刪除帶有羅傑名字的帖子。 不過媒體認為,他們這麼做的原因,是試圖把羅傑和像羅傑這樣的人變成他們群體中的「英雄」。


為什麼Inches會在


這個時代出現?


來自美國西雅圖的心理治療師Sam Louie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很多男生身邊都缺乏男性榜樣,告訴他們當處男沒什麼不對,相反,同齡人和社會都在鼓吹,如果高中畢業後還是處男,那就跟垃圾無異。」


《紐約客》的記者Jia Tolentino在今年5月的一篇報道中分析:「如今在這個國家,性已經成為一個高效率、毫無管控的市場化領域。我們最新的技術——例如Tinder或Grindr,旨在將一切配對的可能性建立在外貌上,身體健全的人好過殘疾人,標準的好過變異的,瘦好過胖,高好過矮,白種人好過有色人種,富有好過貧窮。「


「另一方面,」 Tolentino補充:「性革命敦促了婦女的解放,她們確信自己的價值遠超傳統對女性的定義。互聯網時代的兩性市場為人們提供了最高效的尋找伴侶的機會,越來越多的美國女性開始明白,她們可以、而且應該選擇與誰發生性關係。



當然,在美國,種族也是一個因素。說到西方社會的求偶鏈,金字塔最頂端的是亞裔女性和白人男性,最底端是亞裔男性和非裔女性。亞裔男性求偶究竟有多難?在亞裔被邊緣化的歐美,如果不懂歐美世界的幽默文化,幾個照面就被白人姑娘淘汰出局。然後可能連亞裔女性都不好娶到,根據2015年的美國人口普查,1/3的亞裔女性嫁給了白人男性,21%的亞裔男不得已選擇跟外族通婚,比如拉美裔女性。


在這種市場化機制和性解放的文化語境下,那些外貌不佳、沒有金錢和高智商頭腦加持的普通男性,難免就成了炮灰。



但其實,

Incel現象遍布全球


不僅僅是北美,當女性變得越來越獨立自由、並且更勇敢地站出來面對強權、維護自己權益的時候,這群深陷自卑泥潭中的獨身人士卻在互聯網社交的暗處瘋狂滋生。


在日本,這個群體自願成了終日不出屋的蟄居族;中國大陸,他們可能靠學PUA偽裝成高富帥騙炮,要不就是酒吧下藥「撿屍」;在台灣地區,有一群自稱是「母豬教徒」的群體,在網路上抨擊女性,指責她們「享受女性主義自助餐」;在印度,他們靠輪姦女性、物化女性解決生理需要;歐美的這群人一部分跑到東亞,靠著一張白人臉賺錢、睡姑娘,一部分領著政府的低保靠日本動漫維持死宅的樂趣。



有網友畫出了incel與chad的區別圖示。前者被調侃成」處男走姿「。


而他們之中還有一部分,更是深陷「追不到漂亮姑娘就是社會的錯」這個弔詭邏輯,一言不合搞起了屠殺。


《紐約時報》的Ross Douthat認為Incels的痛苦是可以被理解的,在未來性機器人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後,Incels的情況會得到緩和,技術的進步會促使社會去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


「技術可以解決性的重新分配」,但這可能只是解決了問題的表面。Incels的根本需求是對兩性權力的根本劃分——由於自卑,他們希望通過對女性的反攻重新獲得自己作為男性的支配感。不論是虛擬現實玩具還是高性能的機器人都不一定能夠解決他們的人生困境——在活生生的女性面前,他們仍然受到挫折。


你怎麼看待這股看起來不怎麼令人愉快的、激進的「厭女教」?


歡迎討論


撰文 閑人夜


編輯 JC


圖片設計 白


封面插圖來自 Daniel Transmitter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LLEMEN睿士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人:世界上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尼泊爾人:你再說一遍?
混血美女,在日本是二等公民?

TAG:ELLEMEN睿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