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半導體生態現實與變革思路

中國半導體生態現實與變革思路

自2016年以來的這一波景氣周期已經持續了兩年左右,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最新預測,2018年全球半導體增長仍將維持兩位數,銷售額有望突破5000億美元。從歷史數據來看,雖然半導體有明顯的波動周期,但平均增長率還是遠高於全球GDP增長率,過去三十年,全球GDP增長了4倍,而半導體市場規模增長超過10倍。華登國際投資合伙人容志誠表示,半導體相對GDP的高增長還將延續,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一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比例將從2018年的0.5%提升到1%。」

華登國際投資合伙人容志誠

不過,全球半導體生態發展極其不均衡,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基地,中國的晶元供應仍有大半需要依靠國外,如容志誠在2018中國(成都)半導體生態合作峰會上演講時提到,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為2600億美元,佔全球集成電路總產值過半。事實上,如果從整個產業生態來看,晶元的自給率並不是最低,半導體產業上游的開發驗證工具、材料與設備等,國內都很落後。以工具為例,國內EDA市場95%以上被外資佔據,「三大EDA廠商佔國內超過90%的市場份額,剩下的市場還有ANSYS等這種國外公司來分,」華大九天董事長劉偉平告訴TechSugar,國內廠商的市場份額需要一點一點地從國外廠商手中去搶。

局部突破

從國內EDA行業發展,可以管窺整個半導體產業生態。前身是華大集團EDA部門的華大九天,雖然2009年才成立公司,但在EDA行業的經驗,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的熊貓系統,在國家正式啟動EDA系統開發時,華大九天團隊就已經參與進去。「從熊貓EDA到現在已經有30年,一方面紮根EDA是蠻艱辛的一個過程,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做得也不夠理想,到今天才有一點小成果出來,離產業界期望還很遠。」劉偉平說道。

華大九天董事長劉偉平

華大九天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華大九天有一套完整的模擬電路(或者說全定製電路)設計平台。「做模擬電路設計,用我們這套系統,基本可以從頭到尾做下來,」劉偉平表示,華大九天的模擬設計平台上電路模擬模擬工具(Spice)性能非常出色,比三巨頭的工具還要「快很多,性能好很多,客戶用了我們的產品之後很驚訝。」

第二,華大九天為SoC設計提供優化工具平台。不像在模擬與混合信號領域有全流程工具,華大九天的數字電路工具尚不完整,不過華大九天可以提供優化平台,為用戶設計完成時序與功耗優化,「這套平台有很多想法與概念是我們最早在產業裡面提出來的,現在一些國外大公司,也開始採用類似的概念來實現。這套工具我們做得還不錯,國內市場佔到80%。」

第三,華大九天有針對顯示器面板的全流程設計工具。「面板要用薄膜晶體管來控制每個像素的工作狀態,所以面板是一個大的晶體管陣列結構形態,有點像存儲器的結構,這個市場比較特殊,全世界就華大九天專門針對這個市場做了全流程工具。京東方、華星光電、熊貓、彩虹、天馬、惠科,還有維信諾,以及群創、友達等都是我們的客戶。」

差距在哪裡

雖然在局部形成了突破,但與全球領先的三大EDA廠商相比,國產EDA廠商差距非常大,而且差距並不只是體現在銷售額上,用劉偉平的話說,國內EDA廠商還「沒有能力全面支撐產業發展。」

相比三巨頭,國內廠商第一個短板就是工具不夠全。劉偉平介紹,只看集成電路產業所需的EDA工具,華大九天已有的產品線占集成電路所需工具的三分之一左右。「還有三分之二的東西我們沒有,這是最大的問題,」劉偉平呼籲,在補齊工具鏈方面,國內廠商應相互配合,一起把工具做全,「如果做不全,就沒有能力支撐產業。」

其次,國內EDA廠商與先進工藝結合比較弱。「設計與工藝對接的紐帶就是EDA,如果EDA和工藝結合不夠好,就很難起到紐帶的作用。」劉偉平解釋道。在與工藝結合方面,三大EDA公司有天然優勢,它們在新工藝開發階段就與晶圓製造廠合作,因此對工藝理解很到位,反過來可以更好地改進工具以支持先進工藝,而國內EDA廠商只能在工藝開發完以後拿到部分數據。另外,EDA工具與工藝結合的重要支撐是工藝設計套件(PDK)。作為工具基於工藝開發的一整套基礎支撐環境,PDK包含了器件的模型、結構、設計規則檢查以及庫等,開發非常複雜,需要較大投入,目前國內EDA廠商都比較缺乏PDK基礎。國內EDA產業與先進工藝結合不夠的原因,與中國整個半導體生態不夠成熟直接相關,「我們的生產技術還在突破14納米,人家都已經做到7納米了。」

第三個因素是缺人。據劉偉平估算,國內做EDA研發的人大約有1500人,其中約有1200人在國際EDA公司的中國研發中心工作,真正為本土EDA做研發的人員,只有300人左右。「我們有150個人,國內還有還有一些小的EDA公司,以及高校與研究所,總共只有300人,全球最大的EDA公司,研發人員大約有7000人,其中5000多人做EDA工具。」劉偉平強調,人才缺乏是所有問題的根本,「幾十倍的差距,力量對比懸殊!」

缺人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劉偉平算了一下,從成立到現在,近十年時間,華大九天總投入不到5億人民幣,而「全球最大的EDA公司一個月投入就是5億,一年投入11億美元,差距確實很大。」投入不足,在招人留人方面就難以發力。

變革思路

半導體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要想發展好,都離不開持續穩定的投入。芯原微電子創始人、董事長、總裁兼CEO戴偉民就表示,京東方在成都的發展歷史表明,一個產業要想做成功,需要以穿越半導體波動周期的眼光來定戰略,在執行環節,更要以極大的勇氣與耐心去看待市場波動,不能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他特意指出,在更換管理層之後,市場上有傳聞稱格芯(GlobalFoundries)將放棄在FD-SOI工藝上繼續投入,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格芯官網剛公布一則新聞,宣布FD-SOI已經拿到的訂單金額超過20億美元。」戴偉民認為,發展FD-SOI工藝對於豐富國內半導體產業生態,增加設計公司工藝選擇機會,以及培育半導體自主供應鏈,都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芯原微電子創始人、董事長、總裁兼CEO戴偉民

對EDA產業也是如此。華大九天成立還不到十年,但其在EDA領域的積累有三十年,前面二十幾年雖然弱小,但保留了種子,積蓄了力量,當產業大形勢轉好時,發展就開始提速。「去年EDA相關業務翻了一番,今年預計還會有40%到50%的增長,業務已經逐步成長起來,進入了快速發展通道。」劉偉平說道。

限制產業發展速度主要因素,不外乎人才、資金、技術專利布局及產業格局。資金方面,在政府支持與大基金帶動下,與前些年投入嚴重不足的局面相比有一定改善;技術布局方面,除了自主研發,與國外公司進行合作不可避免,包括必要的併購;在產業格局上,中國電子製造業對晶元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已經達成共識,如何提升供應鏈安全性是全產業的問題,下游產業需要在市場化機制下對上游關鍵環節進行扶植。

作為智力密集型產業,半導體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中國工程師團隊基數很大,但與美國等發達地區相比,高級人才數量仍然偏少,而且相比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電子半導體對年輕人才的吸引力在持續下降。在中西部地區設立研發中心,通過區域經濟差異來形成對人才的吸引力是一種應對方法,但不是長久之計。對整個產業而言,要想發展好,就必須做好人才梯隊建設,沒有持續高質量人才輸入,沒有讓工程技術人員能夠安心長期開發技術的環境,產業即便一時繁榮,也是空中樓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Sugar 的精彩文章:

知天命的英特爾「老矣」?
自動駕駛從何落地?

TAG:TechSug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