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拼多多悖論下的底層物語

拼多多悖論下的底層物語

有多少鮮花掌聲,就有多少唏噓鄙夷。拼多多的上市,可以說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戲劇一幕。其在撕裂「消費升級」這一過去幾年市場主流論調的同時,也將城市精英們未曾看到或是不屑看到的更為廣闊的低端市場清晰的展現了出來。可以說,拼多多展現出了一個電商市場的殘酷底層物語。

拼多多的野蠻生長

在資本層面,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2015年9月正式上線的拼多多都可以說是近年來中國市場創業成長的一個奇蹟,成為了野蠻生長的一個典型代表。

從當時拼多多提交的招股書數據可見一斑。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過去十二個月內,拼多多平台活躍消費者數量達到約2.95億人,拼多多移動客戶端的月平均活躍消費者數量分別達到了0.65億人和1.03億人。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家。在2017全年及2018年第一季度期間,拼多多移動平台上的訂單總數分別達到43億和17億,而其在2017年達到的1412億人民幣電商交易額,更是此前京東花費了16年,淘寶花費10年,才達到的成就。

顯然,拼多多這種野蠻生長的速度是被資本市場所喜歡的。表現在股價上則是上市首日其就取得了股價暴漲40.53%至26.70美元的成績,以近300億美元的市值,超越眾多電商老大哥,成為僅次於阿里和京東的電商平台,時至今日,即使市場對其的批評聲日益洪亮,但其股價依舊維持在24.6美元左右,對比19美元的發行價依舊是上漲了近30%。這種我自巋然不動的表現在當下這個動輒上市破發的市場環境中,顯得尤為扎眼。

市值與輿論的兩極分化

常理來說,能夠在資本市場取得如此表現,得到的應是鮮花與掌聲,但從現實來看,拼多多當下在國內市場得到的批評顯然是多過了掌聲,明顯的陷入了市值表現與輿論評價兩極分化的悖論之中。

諸如其在上市後不久,創維電視就在官方微博發布了嚴正聲明稱:「近期在」拼多多「購物平台上,出現了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和創維品牌權益,要求其即日起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和銷售活動」。而在7月29日上午,童話大王@鄭淵潔在微博上發布微博,稱自己將舉報拼多多,原因是在拼多多上面的店鋪銷售盜版皮皮魯圖書,給自己以及讀者造成損失。而這只是這些天來拼多多被揪出的平台存在假貨的冰山一角,從來看,除創維電視外,商家在拼多多平台上出售假冒產品的消息屢見不鮮,有記者在拼多多平台上搜索家電、智能手機等產品,結果發現搜索結果里,許多市場熟知的產品與其官方售價相距甚遠,諸如iPhone X和三星旗艦手機竟然只需要幾百元。

據天風研究所統計的一個數據顯示:其利用爬蟲技術,統計了拼多多截至7月27日的30個交易日中家電品類銷售額排名前100的SKU來看看數據情況。結果發現:在家電銷售額排名TOP100的商品中,前30個交易日的交易額合計7923萬元,銷售量13.71萬台;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個,該39個品牌銷售額合計佔比57.82%,銷售量佔比63.37%。在100個商品中,知名家電品牌(包括:奧克斯、長虹、康佳、海信、小天鵝)SKU數量佔比為21%,銷售量佔比8.8%,銷售額佔比14.9%;小品牌(例如:韓電、松京、王牌等)SKU數量佔比為32%,銷售量佔比24%,銷售額佔比25.8%;另有無品牌商品,即在標題、圖片及正文內容中均不標識品牌的商品共8個,主要是一線屏等商品,銷售量佔比3.8%,銷售額佔比1.5%。

拼多多的原罪與其所折射的社會底層物語

可以說,正是假貨問題,使得拼多多在上市之際飽受批評,但坦率來講,假貨問題事實上也並非是拼多多一家所獨有的問題,在其他電商平台,假貨事實上也是一直存並且猶如牛皮癬一般難以根治。那麼為何拼多多會成為那麼火力集中攻擊的對象?個人竊以為,核心原因或許在於:相對於拼多多而言,這些平台雖然也有假貨,但是他們絕不會將這種在價格上明顯有些反智的虛商品,拿出來當作爆品來引流,並用所謂的「社交電商」來進行用戶道德捆綁,打著低價的幌子愚弄對品牌沒有清晰認知的偏遠消費者。

這使得拼多多負上了某種原罪,成為了在當下這種呼籲品質、正品、消費升級的語境下,阻礙電商平台邁向正品化、品質化的絆腳石或是負面榜樣。誠如黃崢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所言:規模擴大後,拼多多出現的問題也會變成社會問題。而作為已上市並且僅次於阿里和京東的第三大電商平台,自然也需要擔負起自身的責任,可謂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但拼多多能夠野蠻生長,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成長為僅次於阿里和京東的電商巨頭,假貨是其污點但顯然不會是其野蠻生長的核心原因。從現實來說,拼多多的野蠻生長核心在於看到了中國社會發展的不均衡性,以價格這一武器抓住了「五環之外」這一對價格更為敏感的廣大消費者們。

誠如美團王興所言:中國太大了,大到你以為遍地都是985、211,其實本科生才佔到全國4%。而落實到收入這件切實關乎居民消費支出水平的這件事兒上,這種不平衡更是凸顯。

從蘇寧研究院發布的數據來看:我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前20%數量的居民,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9259.5元,遙遙領先其他80%的人群;即便是位於第二梯隊的中等偏上收入群體,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1990.4元,剛剛超過高收入群體的一半;而收入最低的20%人群,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僅為5528.7元,不到高收入人群的1/10。

而這種可支配收入的巨大差距,體現在消費行為上,則是消費者是真的願意為了價格而放棄部分品質的需求,並非如「五環之內」用戶所想的,所謂的品質為先,這說來殘酷但的確是事實所在,試想,在飯都不能吃飽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會想著海鮮魚翅呢?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拼多多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成為了被「消費升級所拋棄」的用戶們的補充者,其所滿足的並非是月入五萬的用戶,而是更為廣闊的月入五千的用戶。這或許也是黃崢在此前採訪中所言「經濟發達地區不需要所謂」每個人都用法國香皂「的消費升級;而消費者對升級的需求也各有不同」的原因所在。

寫在最後

在拼多多市值野蠻生長和輿論評價的兩極分化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多元化的市場現實,這個社會不僅僅是陽春白雪,更多的事實上是下里巴人,發展的不平衡,消費水平的有限,為以性價比為核心的拼多多提供了野蠻生長的養料。但從性價比這個詞我們也能看出,其是需要建立在真材實料之上的,而不是用假貨來滿足,所以對於拼多多而言,治假、打假將會是接下來最為重要的事情,畢竟社會總在不斷進步,用戶也會不斷成熟。

(品途商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 的精彩文章:

TAG:品途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