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微金融進入「攻堅期」金融科技加速賦能小微經濟

小微金融進入「攻堅期」金融科技加速賦能小微經濟

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創業創新的活力源,小微經濟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由於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小微企業長期得不到金融服務有效覆蓋。隨著近年來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創新在金融領域不斷深化應用,金融科技正加速賦能最渴求金融活水的小微領域。剛滿三歲的浙江網商銀行,正是通過大數據將小微企業貸款平均人力成本從2000元下降到2.3元,三年來已服務超過1000萬小微經營者。業界認為,金融科技創新正在成為小微金融服務的新的工具和手段,而依託數字技術的力量,我國小微金融正快步邁向世界前列。

數字技術引流小微經濟

當你看到越來越多街邊小吃店、菜場小攤主等小微經營者紛紛應用掃碼支付、升級成「碼商」,長期以來「小本生意貸款難」的堅冰正在加速融化。國內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之一的浙江網商銀行,日前在成立三周年之際宣布,三年來已與其他金融機構聯手為超過1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了貸款服務。

時鐘回撥到2015年6月網商銀行成立儀式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曾表示,他的夢想是未來五年網商銀行能服務1000萬家中小企業。誰也沒想到,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網商銀行居然提前兩年就實現了。要知道,當年阿里小貸從成立到服務100萬線上的商家,整整花了四年時間。

「能提前實現『小目標』,主要是因為移動支付技術的普及和碼商的神助攻。」網商銀行行長黃浩表示,從去年6月開始,網商銀行聯合支付寶收錢碼推出「多收多貸」服務,探索將網商銀行創新的「三分鐘申貸、一秒鐘放款、全程零人工介入」的「310貸款模式」,帶到對線下小商戶的服務中,一年時間「多收多貸」就已服務超過300萬「碼商」。

在傳統金融服務中,線下小商家通常缺乏完善的信用數據積累。網商銀行風險管理部資深總監靜敏介紹說,網商銀行藉助AI、雲計算等能力,在商戶身份識別、商家經營狀況分析預測、反欺詐等方面進行風控技術探索,並將過去發放一筆小微企業貸款平均2000元左右的人力成本,下降到每筆貸款平均運營成本僅2.3元,其中2元為計算和存儲硬體等技術投入費用。

來自青海化隆的「90後」小伙馬大吾代,14歲時就離家外出做學徒工,2013年來到杭州,跟朋友借錢開了家拉麵館,連裝修費都捉襟見肘。從網商銀行得到1.2萬元網商貸解決燃眉之急後,拉麵店的日常經營、支付流水逐漸積累起他的信貸依據,持續至今已累計支用了13萬元貸款,還開出了第二家門店。「缺乏抵押物、貸款難,讓開店遠比我想的難,沒想到現在憑收款記錄就能貸款,這對我們小本生意真是感恩之情。」小伙滿是感慨。

「小微金融困難時一個世界性難題,因為金融領域存在『二八法則』,如果金融機構把市場最上面20%的客戶抓住,就能獲得80%的份額,再往下80%的客戶就很難獲得服務。小微金融難做,就在於獲客難、風控難。」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如今憑藉數字技術的力量,中國的小微金融服務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

金融科技成小微金融「破冰利器」

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創業創新的活力源,在穩定增長、繁榮市場、促進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差異化政策體系日益完善,多層次的機構體系基本建立,專業化服務機制不斷健全,創新型產品持續湧現,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所緩解。但隨著行業創新與改革不斷深入,遇到的困難與阻力也越來越大。

「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坦言,全局性、系統性地解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任重而道遠。在傳統服務模式和技術條件下,小微企業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的根本癥結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總體上依然面臨成本高、風險大、效率低、供需不匹配等問題,從而影響了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商業可持續性。

在他看來,當前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為解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問題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金融部門應該依託各種創新管理平台,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以小微企業客戶為中心,緊密結合小微金融場景,通過加強同業及跨界的合作,積極穩妥地推進金融科技創新,將高大上的數字技術應用於接地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一方面要防風險,另一方面還要支持幫助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在中間形成動態的平衡,這非常考驗金融科技各位參與者的功力。」李東榮表示。

如今,藉助科技創新的廣泛應用,小微金融服務新的想像空間正在加速展開,並逐步呈現出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可持續的四大特徵。

螞蟻金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網商銀行董事長井賢棟表示,一張收款二維碼讓小微商家享受數字化服務的同時,也讓信用的價值在點滴積累中可衡量。金融服務與商業場景深度融合,服務已經變得無所不在、又能觸手可及。而通過AI能力,更加個性化、動態化,提前預判與匹配用戶的需求也成為未來提供服務的關鍵能力所在。「更重要的是,技術也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並實現了商業上的可持續發展。」井賢棟說。

業界同時認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要行穩致遠,守住風險底線是基本前提。金融機構應把好風險防控的第一道關,事前築牢風險防火牆,事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事後理性應對、妥善處置,防止風險積累和擴散,注意避免風險處置過程中產生次生風險。

呼喚更多金融機構共同參與

據央行此前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美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8年左右,日本為12年左右,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年左右,成立3年後的小微企業正常營業的約佔三分之一。與此同時,我國的小微企業平均要在成立4年零4個月後才第一次獲得貸款,這意味著大量小微企業必須先苦苦熬過「死亡期」之後,才能獲得貸款。

「對全國的小微企業這樣的『大池子』來說,目前已有的小微金融服務仍然只是很小的一塊。」黃益平坦言,小微金融服務光靠一家網商銀行是不夠的,需要有更多的網商銀行發展起來,但是更重要的是傳統的金融機構可以用同樣的數字的模式來推進小微企業的服務,「這不是網商銀行一家的責任,是所有金融行業應該做的事。」

在成立三周年之際,網商銀行宣布啟動「凡星計劃」,向行業開放所有能力和技術,與金融機構共享「310」模式。「未來三年,網商銀行將與1000家各類金融機構攜手,共同為3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井賢棟表示。

「受制於傳統手段效率低、成本高、風控難,原來我們只能服務農村市場的少數大客戶,這與我們想要的普惠相距甚遠。」桂林銀行董事長王能介紹說,通過與網商銀行合作探索,桂林銀行正在將「線上+線下」優勢結合。數據化的技術突破了以往成本、效率和風控的障礙,也為桂林銀行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目前,兩家機構合作的「旺農貸」產品已經累計放款超過3.5億元,服務農戶超過2萬。

為小微經營者「輸血」提供金融服務外,網商銀行還計劃幫助小微經營者「造血」。螞蟻金服與網商銀行日前還宣布成立螞蟻小微大學,將聯合中國人民大學等知名高校,提供在線課程,讓所有小微經營者都能免費讀「MBA」,幫助他們提升經營能力,真正激發國民經濟「毛細血管」的活力。

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孟添表示,數字小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存在「規模效應」,要將金融血液輸送到實體經濟的每一條毛細血管,憑藉市場中個別機構一己之力總是有邊界的,需要更多的金融機構攜起手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努力,才能切實服務好小微經濟。

記者 呂昂/金融世界

關注金融世界微信公眾號

享受個人財富持續增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世界 的精彩文章:

唐寧:新經濟呼喚新金融
人工智慧需發展與安全並重

TAG:金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