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自動駕駛汽車外型有救了?Cepton聯手小糸將激光雷達嵌入車燈

自動駕駛汽車外型有救了?Cepton聯手小糸將激光雷達嵌入車燈

對乘用車而言,自動駕駛測試車車頂上的「大花盆」,分分鐘讓人齣戲。將激光雷達安裝在車頂的方案,讓乘用車原本的流線型設計遭到破壞——不論原來多麼硬朗帥氣抑或小家碧玉的造型,只要架上激光雷達,形象就會大打折扣。

這種方案主要受限於機械式激光雷達的成像原理,這類雷達需要一個較高的位置才能探測到汽車周圍的環境。不過,隨著新技術的產生,這種現狀有希望得到改善。

7月30日,美國加州激光雷達初創公司Cepton宣布了與日本最大汽車照明燈公司Koito(小糸製作所)的合作,前者將為後者提供定製的微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將激光雷達安裝車燈中。明年1月份,我們就可以看到雙方的第一階段合作成果。

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Koito是全球20%以上的前照燈生產者,60%的日本OEM的合作夥伴。自動駕駛的發展趨勢讓Koito開始積極尋找各種感測器。Cepton的聯合創始人兼CEO裴軍介紹道:「目前,Cepton是Koito唯一的激光雷達合作夥伴。」

在Cepton與Koito合作的方案中,激光雷達將會被安裝在汽車的前照燈和尾燈的燈泡里,車燈的外形設計不會造成大的影響。由於車燈光照的亮度不及太陽光高,而Cepton的激光雷達即使在太陽光下也能穩定工作,因此,車燈的光照並不會對激光雷達造成干擾。該方案使用的激光雷達水平視場角超過90°,四個激光雷達所檢測的範圍有一定的重疊,因此能夠檢測到車輛周圍360°的環境。

裴軍認為,車頂不是激光雷達合理的安裝位置。因為這樣的方案破壞了汽車的流線型設計,增加了耗能。另外,在這一方案中,如果將激光雷達安裝得太高則會導致車輛無法進入一些限高的車庫,安裝得太低又容易形成車身周圍的死角。

獨有的微動技術

目前,Cepton的激光雷達能夠檢測300米以內的物體,比起機械式的激光雷達也有較高的垂直解析度,這主要得益於其獨家研發的微動(Micro Motion, MMTTM)技術。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該技術的專利申請審批已經接近尾聲。

「Micro Motion並不是什麼秘方,只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由光學、電子、機械、軟體等技術組合在一起的系統。」裴軍說。

在Cepton的激光雷達里的機械部分中,其自主設計的微動掃描陣列,是區別於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的核心技術。該系統的工作原理與揚聲器的工作原理相似,通過電磁和動圈進行驅動,工作過程中不產生任何摩擦。這種設計能夠保證激光雷達的使用壽命並且減少功耗,更重要的是,該技術可以在未來的更新中擴展到更高的解析度和更遠的探測距離。

*HR80W

與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固態激光雷達中使用的OPA、Flash LiDAR技術相比,微動技術最大的不同就是激光雷達內仍然有運動的器件。裴軍說:「從原理上說,OPA和Flash LiDAR應該是最好的技術,因為不動的東西是安全可靠的。但是實際上,許多物理機制導致了這類技術製成的激光雷達難以在陽光下工作,難以探測到足夠遠的區域。」

而與MEMS技術相比,微動技術與之有相似之處,最大的區別是使用鏡子。但在探測距離上,微動技術要更勝一籌,MEMS技術由於使用的光圈較小,因此探測距離不夠遠。另外,由於MEMS技術的組件不是車規級的,短時間內無法滿足車規要求,因而獲得車規認證的速度上,微動技術相對會快一些。

除了這一獨特的核心技術,Cepton的激光雷達在價格上也有很大的優勢,大部分採用的原材料都是市場上已有的,確保及時獲得所需材料的同時,也更容易滿足車規和成本要求。例該公司所使用的半導體脈衝激光發射器,就是已經生產了30多年的一款產品。

*Vista

而在光波上,Cepton選擇了905nm的激光,並通過改善接收端的性能提高了探測距離。雖然理論上1550nm的激光能夠達到更遠的探測距離,但其激光發射器所使用的原材料——砷化鎵的成本非常高,且短期內很難降下來。而905nm激光的原材料主要是硅,已經廣泛使用在電子產業中,相比之下更經濟適用。

另外,採用905nm激光產生的功耗也比1550nm的低,且受雨水天氣影響較小,可靠性高。還有一點值得指出的是,Cepton所採用的激光是控制在0.4mW的低輸出激光,滿足人眼能承受的安全標準。

據雷鋒網了解,目前,Cepton已經研發出了四款激光雷達,其中Sora 200是為無人機打造的,可應用於測繪領域。而HR80T、HR80W和Vista主要應用於汽車領域。

Vista將會是Cepton第一個車規級的激光雷達,預計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就能獲得認證。Vista的市場需求量也較高,因此Cepton也與業內知名的代工廠進行合作,到明年年初實現量產。

合作與未來

在商業模式上,Cepton計劃先從主動安全、ADAS系統方面起步,同時開展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此次與Koito的合作,也主要是從ADAS開始展開並將延伸到更高級的自動駕駛。而與May Mobility(低速園區車)的合作則是面向L4級的自動駕駛的。

*May Mobility研發的低速園區車

Cepton今年的產品銷量與去年相比,增長了10倍。其客戶也增長到60家,一半以上是車廠、Tier 1,以及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通過與客戶的合作,Cepton也改進了其激光雷達的整體性能。例如在與Koito的合作中,Cepton就在滿足性能要求的情況下縮小了激光雷達的體積,而在與May Mobility的合作中,則改善了激光雷達在雪地中的探測能力。

為了滿足發展的需要,Cepton在今年2月搬進了新的辦公區,在這裡完成原材料的選擇、品管、校正、實驗和生產過程。Cepton的目標年產能是五千到一萬台,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公司將會自動化一些手工製作過程。「我們把其他公司做的三維結構變成了一個二維結構,這樣就更適合自動化生產。」裴軍說。

從2016年成立到現在,Cepton幾乎每個6到9個月就會公布新的產品,今年年底,這家公司也將推出新的產品,並在明年的CES上展出。屆時,Cepton還會亮出自己的軟體產品,該產品不僅能夠提供點雲數據,還能對物體進行識別。

圖3:用Cepton感測器測量的點雲示例:(a)HR80T; (b)HR80W; (c)和(d)SORA 200。

自創立以來,Cepton主要對其硬體進行推廣,並沒有對外公布軟體產品。但其實,在公司的研發團隊中,軟體和硬體團隊人數相當,軟體工程副總裁廖冬一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核工程博士,在加入Cepton之前,他在英偉達領導DirectX軟體團隊。「你得先有一個比較結實的身體,才能更好地發展智力。」裴軍說。

目前,Cepton主要活躍在歐美和日本市場,目前正在籌划進入中國市場,尋找合適的切入點。

在資金方面,Cepton目前處於B輪融資階段的尾聲,裴軍透露,「B輪融資的規模比A輪融資大一個數量級,是非常有意義的一筆融資。」

*裴軍

在創立Cepton之前,裴軍擔任擔任過Velodyne的工程副總裁,在百度也當過顧問。這兩段經歷在他此次創業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當時我在百度的無人駕駛團隊里擔任激光雷達顧問,了解了許多市場需求和對產品的要求,也讓我認識到了龐大的激光雷達市場,促使我成立了Cepton。」他感慨道。

而Velodyne的經驗,則更加「實用」。「Velodyne對我的創業,可能意義就更大一些。因為我學到的,更多的是在管理上不應該做什麼。這是我在Velodyne學的最多的東西。」

「我能看到這家公司里各種各樣的問題,創辦一家公司的真實情況,什麼樣的東西可以避免,例如如何避免錯誤地管理人。這些經驗,也成就了現在Cepton正面、陽光的風格。」

言語間,這位自信的創業者也透露出對整個團隊的自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中行前副行長王永利:做好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究,「去中心化」先緩一緩
AIoT時代重構生活場景 零一科技節展示未來生活方式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