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際,為何北方的匈奴沒有乘機大舉南下進攻中原?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際,為何北方的匈奴沒有乘機大舉南下進攻中原?

原標題:秦始皇統一六國之際,為何北方的匈奴沒有乘機大舉南下進攻中原?



秦滅六國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然而整個戰國時代,北方的匈奴族群聯盟已經成為諸胡族群、戎狄族群中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相對穩定的匈奴聯盟政權已經建立。到了戰國末期,匈奴騎兵與諸胡騎兵,已經發展為規模相當巨大的快速軍事力量,其對華夏世界的突然侵襲時有發生,南下地域越來越深入、作戰規模越來越大。那時,華夏部落的燕國、趙國、秦國,是正面抵禦所有北方胡患最主要的三方力量。


三大國抗擊胡患的大形勢為:


燕國的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均與聚散無定的東胡諸族群接壤。在東西數千里的廣闊地帶,燕國擔負著正面抗擊東胡勢力侵襲的重擔。趙國的雲中郡、雁門郡、代郡、上谷郡,則處在與匈奴聯盟正面相對的陰山草原的中心位置。在東西橫跨千里有餘的陰山大草原南部,趙國擔負著正面抗擊匈奴游牧大軍大規模南下燒殺劫掠的重擔。秦國的北方邊患,則主要有兩個戰場:一個是西部的隴西郡,擔負著抗擊西部戎狄與西部匈奴的作戰重擔;另外一個是北部的北地郡、九原郡、雲中郡(注意當時秦趙兩國都有雲中郡)、上郡,均面對陰山草原的西南部,與趙國共同承擔著抗擊北部匈奴南下的重擔。

在抗擊匈奴的華夏力量中,趙國承擔的壓力最大,承受的匈奴兵禍也最為嚴重。在這樣的大形勢下,秦國要發動統一中國的戰爭,就必然面臨一個嚴酷的現實問題:如果匈奴聯盟與諸胡大軍趁秦趙大戰之機,大舉南下進攻中原腹心地帶,將華夏世界攪成一鍋粥,其嚴重後果將遠遠超過西周末期戎狄勢力毀滅鎬京的文明災難。


屆時,秦國非但無法統一中國,且很有可能在多方混戰中徹底毀滅華夏族群的文明世界。果真如此,秦國發動的統一之戰,便將成為毀滅華夏文明的千古罪行。


然而歷史的事實表明,這樣的悲劇並沒有發生,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其中的原因就在於:當時的秦國,以秦王嬴政為軸心的最高決策層,極富膽略地選擇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兩面合一的整體戰略:內一華夏,外防匈奴。


秦王嬴政


基於如此決策,秦王嬴政選派了出身軍旅世家,且具有極高軍事天賦的青年大將蒙恬,擔任北方九原秦軍的統帥。與此同時,秦國將九原秦軍的規模一次性增加到了二十餘萬,足以構成大規模對匈奴進行防禦反擊作戰的軍力。


這支秦軍自滅趙之戰開始,駐紮與陰山草原之南,直至統一中國,始終有增無減,始終沒有加入華夏世界的統一戰爭。即或是後來第二次滅楚大戰開始之際,秦軍需要集中六十萬主力大軍,在兵力一時顯得緊張的形勢下,這支九原秦軍也沒有南下加入滅楚之戰。


統一戰爭十年,匈奴始終未能大舉南進,這支以蒙恬為統帥的九原秦軍功不可沒。


蒙恬


再往更深處說,秦國與秦王,選擇了一條杜絕外部干預而依靠自身力量統一中國的歷史道路。這一點,在整個統一戰爭實踐中,反覆的表現了出來。直到最後一支秦軍----五十萬嶺南秦軍在西漢時期的文明回歸,都充分無誤的證明了,秦帝國時代所鍛鑄的天下意識,對於我們這個民族的生存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尋秦記 的精彩文章:

慘死於胡亥之手的始皇妃子可能是個波斯人?
引領戰國軍事改革、為秦國勝利埋伏筆的騎兵——胡刀騎士趙邊騎!

TAG:一條尋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