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財政實力遠超明朝,真實原因讓人難以置信!
最新
08-01
了解歷史的都知道,大明朝在各個時期都面臨財政吃緊,國庫虧空的難題。經常都是前方戰事吃緊,後方軍餉糧草短缺。大明朝最終亡國也是倒在了財政上面,沒有軍餉軍需補充,各地軍隊嘩變時有發生。
戚繼光抗倭的時候明朝都已經拿不出軍餉來,依靠抄家獲得軍餉。明朝從上到下貪污成風,朝廷的銀子到不了下面,軍械軍備廢弛,直接導致薩爾滸之戰的完敗,各種賦稅增大的人民的負擔,直接導致爆發農民起義。結果到了崇禎朝明朝已經是積重難返,財政枯竭的明朝只有死路一條。
但是清朝為什麼這麼有錢呢,到清朝末期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光一個馬關條約賠了2.3億兩,洋務運動也花費了上億兩白銀,還有錢買國外的各種堅船利炮,說句不好聽的,北洋隨隨便便拿出一條船都是大明朝買不起的。無論如何,落後就要挨打,賠多少錢並不光榮。也大可不必沾沾自喜。
簽訂馬關條約
小編分析這裡面有幾個原因:
第一:要知道明朝收的還是人頭稅而清朝雍正之後攤丁入畝的實施已經按照田畝收稅了,清朝幾輩的人多在攢錢。雍正時期對朝廷稅制進行了改革,更有廣東十三行對外的貿易支撐。
第二:明朝不改革弊政。清朝康熙時期財政也很危險,直到雍正時期對朝廷稅制進行了改革,明朝皇帝則沒有這個勇氣。
第三:明朝多腐敗,明朝之所以沒錢不是明朝沒錢,而是朝廷沒錢。更近一部說是皇帝沒錢。明朝倒台後起義軍和清朝從王公大臣手裡抄出的錢糧不計其數。而在國庫才搜到幾十萬兩白銀。
但是清朝這麼有錢戰鬥力卻不如明朝
在1637年,明朝滅亡前夕,明與英國打過一仗。不過明朝並沒有輸,英國人離開了中國沿海。 也根本就不用賠款。講真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像1840年那樣被遠道而來的一支偏師打的割地賠款,清朝可能還真是獨一份。


TAG:大話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