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軍迷的心聲:軍事為什麼對我和我們這麼重要?只因愛得深沉!
作者:藍色的夢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和解放軍指戰員一樣,我也激動萬分。這裡我來聊聊自己這個小軍迷的感受!
前幾天大連造船廠兩艘055大型導彈驅逐艦下水,這可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必將在中國和世界軍事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之後遼寧號航母進廠維護,加之在廠內其他艦艇,這可是一個雙航母戰鬥群啊!
我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甚至想喝兩杯,雖然我不愛喝酒,學校也不允許啊(捂臉)!
看到這裡就有人想問我了,為什麼會對軍事這麼偏愛呢?
我想說,我對軍事的愛,猶如大家對球類運動、電子競技等事物的感情,甚至更甚之!說起為什麼?這就複雜了,裡邊摻雜著感性與理性,充滿著矛盾和美好。
小時候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漁村,那裡有著蔚藍的大海和蔥鬱的小山。
那裡還駐紮著海軍和空軍的兩支連隊,街道上經常有軍人的身姿,海岸邊也經常有各種演習的聲響,還有父親經常給我講的在海里遇到的各種艦艇,這就是我對軍事最初的印象,是我童年記憶中最深刻的一部分,也是我熱愛軍事的濫觴。
漸漸長大了,父母平日比較忙,陪伴我時間最多的就是書籍,而這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軍事和歷史。
記得最開始接觸軍事書籍,是那幾本雜誌:《世界軍事》、《艦船知識》、《兵器知識》等,實話說那上邊很多東西都是看不懂的,但一幀幀精美的圖片,一段段有趣的知識,都讓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等到再大一點,歷史和軍事給我帶來的這種國家觀念漸漸深化,我在有意識地探尋中國軍隊的身影,尤其是海空軍。
雖說現在的我明白各個軍兵種都很重要,戰爭是一個體系需要諸軍兵種協同作戰,但是那個時候就是對海空軍有偏好,由於成長經歷的緣故,好吧,現在也是!
不過,那個時代,現實對軍迷是非常非常殘酷的,卻又在某種意義上是幸福的。
那時,我們的國力孱弱,技術落後,武器裝備很落後,發展進步也很慢,很慢,真的是很慢,慢到讓張局座哭的老淚縱橫,相比我國周圍某些國家或地區,更是慘不忍睹的。
憋屈在某種意義上成為那個時代我們的共同心聲,我們只能幻想著「殲八槍跳F22」,可有了殲20以後,殲20與三代機對戰的事實告訴我們現代武器的代差已經不能簡單的用人的因素補齊,更不用說那個時候的「八爺」勉強算二代半戰機。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那個時代的我們也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極其容易滿足,還記得那時去書店買書,只要那上邊有我沒見過的中式武器裝備,我一定要買下來,這也是父君娘親寵我(捂臉)!
那時,051B「神州第一艦」、051C「中華俄式神盾」、052C「中華神盾」、071船塢登陸艦、J10「猛龍」……每一次的進步都讓我們欣喜萬分,真的不像現在這樣不容易滿足,想什麼來什麼,要什麼來什麼,還必須是最好的!
君不見世界領先的052D已經成為了「過氣網紅」,那時候可真是想都不敢想。
現在有句話叫做「始於顏值,繼於內涵,終於才華」!
我對軍事熱愛也是這樣,一步步了解,一步步深愛,有人可能會問你用愛軍事的感情談戀愛不好嗎?還真不行,也請未來的女朋友看到這話別吃醋(捂臉哭)。 現代科學的方法一般看待一件事物,分橫向和縱向,我看軍事也是一樣的。
從橫向的角度,我是用歷史來看軍事。
對我影響最大的書籍是歷史和軍事,在看歷史的時候,尤其是中國史的時候,我的心是跟著歷史在走的。每當太平盛世,河清海晏,威服四夷,我的心就澎湃不已;每當異族入侵,山河沉淪,哀鴻遍野,我就極度低落;尤其每當看到近代史,看到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更是氣憤不已。
就像偉人那句話「落後就要挨打」!是啊,「落後就要挨打」,前有「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等戰爭,後有「銀河號事件」,「王偉撞機」和「使館『誤炸』」等挑釁!
但列強的行為沒讓我們退縮,反而對使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得到不斷地正強化,反而使我們更加清醒,清醒地認識到世界還是1840年時候的世界,那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但希望中國永遠不再是1840年的中國,我們一定要全面地發展綜合國力,發展經濟,發展科技,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軍事,發展國防,努力保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但殷鑒不遠,我們要有全面的布局,絕不能像蘇聯一樣窮兵黷武。
從縱向來看,是對軍事認知的層層深入,也可以說是我身為軍迷的五次「進階」。每一次的「進階」都被我視作「渡劫」,自認為剛到第三層(捂臉)。
我覺得五階分別為:外形、裝備、技術、制度、戰略,這是一個由硬體到軟體,從器物到思想的過程。
法國的達索老爺子曾說「顏值就是戰鬥力」,我最開始看武器就是單純「觀其形」。例如,美觀大氣的055大驅,帥氣威猛的殲20戰鬥機。後來,我會關注武器平台上的裝備,畢竟沒有裝備的平台只是平台,例如,130毫米艦炮,通用垂髮系統,電戰吊艙等。
隨著又一次深入,我會了解是背後的技術,電磁彈射、綜合射頻和氣動外形,遺憾的是我是一個文科生,只知其然(應用和基礎理論),不知其所以然(具體理論和技術細節)。
再後來,了解的深化告訴我們戰勝的因素還在人。實戰告訴我們「有高技術裝備不一定打勝仗,但沒有高技術裝備一定大不了勝仗」,所以我們要重視人的作用,重視軍事理論、重視人文關懷,重視制度建設。
最後就是戰略了,這一點真不敢姑妄言之,試舉一例:美國的瀕海戰鬥艦是美軍「由海向陸」戰略的產物。隨著認知的提高,更加對軍事「高山仰止」了,作為一個軍迷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孫子、李靖、克勞塞維茨、馬漢、劉伯承、劉華清等軍事戰略家,還有衛青、霍去病、粟裕、陳賡等戰將,更有錢學森、于敏、宋文驄、馬偉明等軍事科學家,還有猶如一顆顆恆星照亮著我們前行的路,老祖宗說的非常之對「國之大事,在戎與祀」啊!
最近大家一直在談新時代。是啊!我們遇上了一個新時代,也遇上了一個好時代。
單從軍事上來說,我們這一代軍迷比我們的父輩幸福多了,從勝利日閱兵,到朱日和大閱兵,再到海上大閱兵,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和軍隊的一個一個變化,一個一個進步,從航母,到五代機,到大運,再到星辰大海,幸甚至哉!
不過,我們也要清楚認識到差距和不足,不要「妄自尊大」。「中興事件」就是個血的教訓,就像前幾天科技日報所說,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本質上講,「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都是西方反華勢力炮製的「中國威脅論」與「中國崩潰論」的產物,我們都不需要理會它,「小小環宇,有幾隻蒼蠅碰壁,嗡嗡叫」,對於我們最重要的是一心一意搞建設。
很多信奉實用主義的人問過我,愛好軍事有什麼用?
我認為軍事就是無用之用,「寧可千日不戰,不可一日無備」。
曾經記得局座講過一個故事,講他在古巴訪問,參觀古巴的一所軍事院校,看到那裡有很多相當於我們省一級幹部的官員在學習軍事,很好奇,就問為什麼你們要在這裡學習軍事,官員回答說「美國一個小時之內就能打到古巴」。
是啊!居安必須思危,「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我們要做到「知兵卻不好戰」,「我們沒有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只是在一個和平的國家」,現在的中國比任何強大的人民軍隊,我們要關心軍事,關心國防,以為了更好地愛我們祖國!
國家有難,我們要一起抗!


※直8長途奔襲,懸停在30萬噸巨輪上空,只為救回船員兄弟的性命
※場面震撼:東風10巡航導彈6彈齊射抹平大樓,對岸兩棟建築心慌慌
TAG:虹攝庫爾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