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珠手串的歷史,彰顯著鼎盛的中華文化大度與包容

佛珠手串的歷史,彰顯著鼎盛的中華文化大度與包容

念珠,即佛珠,又有數珠的稱謂,其實不僅僅是佛教,淘翠網小編髮現,在其他各大宗教體系中,念珠串也是十分常見的一種飾物,現已知曉的有用佛珠珠串的宗教,分別有道教、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印度教等等。

在道教里,佛珠珠串一共81顆,取自三清的八十一化,而西方的天主教及東正教,則是59顆,用於唱誦《聖母經》,到了我們最為熟悉的佛教,佛珠大數以108為準,意在滅除108種煩惱。

可以看出不同宗教對佛珠珠串的殊途同歸,以及各自的文化特徵。


佛珠的起源

回到我們的佛教,在梵文中,佛珠本有四種,數珠, 珠鬘, 念誦鬘, 珠之貫線,均源自古代印度人的生活風俗習慣,不過佛珠不是佛教所創, 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亦無佛珠的記戴,「比丘十八物」中也不包括它。

佛珠正式登上歷史的舞台,作為一種法器,就要從唐代說起了,隨著「絲綢之路」的開拓,佛教的傳入,再結合了我國本土宗教的零零種種,佛珠這才開始在中國文化的歷史中活躍了起來,而後伴隨「貞觀之治」帶來的繁榮,文化的鼎盛以及帝王的推崇,也帶來了佛教在中原大地的廣泛傳播,我們現在很多的佛教習俗,就是在那個年代,逐步規整成了一個獨立的體系的哦。


佛珠的含義

佛珠其實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他的諧音「弗誅」,意思是「不要殺生」,這也是佛教第一大戒;因此,佛珠作為一種戒律法器,也是實時提醒佩戴者應該摒棄妄念,不作惡,不殺生,也是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應當珍愛自己及其他在世生靈,惜命愛命。

而圓形的佛珠,含義在於「圓滿」,佛教非常強調圓滿,而圓潤、勻稱、無邊的佛珠正是寓意著圓滿,是大智慧。而每一個獨立的佛珠又代表著往生的一種煩惱,數去108顆,便是去除了108種煩惱根,同時,這108顆佛珠也代表金剛結的108尊。

每串念珠由一個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繩三部分組成。主珠代表著佛,穿繩代表著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著僧,佛、法、僧三寶都可以包含在一串念珠之中。所以,對念珠要有恭敬心,如對聖容,收拾身心。所謂: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


佛珠的選材

佛珠的選材可以說是千萬種花樣,百般的變化,大體上以菩提、玉石、果核三種為主,其中歷史最久遠,也是最廣泛的,要數菩提類的了,在梵文里,「菩提」一詞,亦有覺悟、智慧的意思,加上親民的價格,可以說是廣泛的收到大眾百姓的喜愛。

而果核為原料的佛珠珠串,在前些年的熱門流行,一直延續到現在,是一般大眾玩家的首選,常常以把玩件的方式存在。

而玉石類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化傳承,翡翠更是有「玉石之王」的美譽,淘翠網小編查詢歷史資料發現,尤其在清朝乾隆年間,最為盛行,甚至達到頂峰,這點在清朝官員的禮服上就足見端倪,清朝官員胸前常常管著朝珠,就是108顆的制式,而每27顆間有一個「佛頭」,合計大小4顆,寓意四季交替。

而且,根據清朝典制規定,皇帝在不同場合佩戴不同的朝珠,故而留下了許多官家的精品。

時至今日,佛珠已演化為我們身邊最為常見的飾物,可能是每一個禮佛的信徒,都會擁有的飾品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翠網 的精彩文章:

玉雕技法的演化之路,是傳統技法與近代化工藝的融合

TAG:淘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