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閑說《智囊》——住持丟棄磁寶碗

閑說《智囊》——住持丟棄磁寶碗

原文

巴東下岩院主僧,得一青磁碗,攜歸,折花供佛前,明日花滿其中。更置少米,經宿,米亦滿;錢及金銀亦然。自是院中富盛。院主年老,一日過江簡田,懷中取碗擲於中流。弟子驚愕,師曰:「吾死,汝輩寧能謹飭自守乎?棄之,不欲使汝增罪也。」

許老師閑說

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唯獨不堪為君的宋徽宗趙佶先生,曾寫過一首詩《深山藏古寺》。詩曰:登臨古寺前,小草何芊芊。雲霧山間繞,孤峰聳碧天。野花紅爛漫,茫茫樹生煙。日落餘暉後,聲聲響杜鵑。

巴東縣有座寺院,名曰「下岩寺」,地處霧靄瀰漫的深山之中,恰似徽宗詩中描繪。假如你是空中飛鳥,只會看到腰纏雲霧的幾點山頭;假如你身處山中小徑,只能聽到稀疏鳥啼與隱約鐘聲。

下岩寺就在這樣一個遠離塵囂的環境中,沒人知道它經歷了多少寒暑交織,也沒人知道它迎接過幾回朝代更替……可以確定的是它是個窮寺,因為寺中所有的桌椅板凳都破破爛爛,香爐中的香灰也不多,寺中僅有五個僧人,從住持到沙彌一臉菜色,合寺上下只靠寺旁一片薄地種點高粱活命。

住持年近五旬,心地仁善,為了僧眾的吃飯問題,每天起早貪黑外出化緣,化來的齋飯端回寺中已是冰涼。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災年多豐年少。

雖然僧人們一直為吃飯發愁,卻也餓不死,功課也沒落下,每日誦經倒也虔誠,遇到落魄的行人投宿,也會擠出飯食接濟一下。

這一天,住持僧又出去化緣,走出幾十里路才遇到一戶有餘糧且心善的人家,給了半升小米。眼見得夕陽落山肩,住持開始往回趕。快進山的時候,看到路旁有一個乾瘦乾瘦的老者倚石而坐,喃喃自語:「快餓死了,快餓死了,救命救命……」

住持一望便知是流浪的災民,心下惻然,就想把褡褳里的小米給這位乾瘦老者。可是,他又想到合寺僧人已經兩天沒吃飯了,站也無力氣。於是把臉側到一旁,一手按緊了褡褳,低頭從老者旁邊走過。耳中聽到老者的低語,心下更加不忍,腳步漸漸加快,一會工夫已經離開里許。

他越走離寺越近,越走覺得腳步越沉,越走心下越是難過,耳畔似乎又傳來「快餓死了,快餓死了,救命救命……」

「罷了,罷了,世人皆苦,我何獨活,佛門子弟豈可見死不救,罪過罪過!」住持仁慈無比,忍耐不住煎熬,轉身折回。

「老人家,這小米,給你一半吧!」住持說。

「你把活命的東西給我?」乾瘦老者說。

「是的,這小米你拿去。是貧僧今天化緣得來,本要拿回寺中與僧眾分食,可是眼見老人家在此哀憐求助,想必一家大小更加需要,就給了你吧。」住持說。

「和尚,你不後悔?你只拿這一點點小米回寺,一個寺廟的和尚哪裡夠分?可能都會餓死!」老者說。

「唉,我佛慈悲,生死都有定數。寺中還有零星野果,僧眾們再堅持堅持,明天一早我再出去化緣,不至餓死。倘若真的餓死,也是因行善而死。見死不救,雖生猶死。」住持低聲說。

「好吧,謝謝和尚了。你把這褡褳和褡褳里的米都給了我吧,我家人多,米都給了我,才夠吃。出家人行善就行到底吧!」老者臉上一副期盼之色。

住持愕然,隨即無奈笑了笑,說道:「也罷,這半升小米和褡褳都給了你吧!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老者也不客氣,一把接過褡褳,歡天喜地地走了。走了幾步,轉身回來,從自己懷中掏出一物,塞到住持懷中,接著飄然遠去。

住持細看這物,原來是個很舊的青磁碗。青磁碗這東西官窯和民窯都有燒制,是很常見的物品。住持手上這隻青磁碗顯然是有些年頭了,顏色陳舊,表面斑駁,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他啞然一笑,把碗又塞回懷中,接著進山回寺。

山路崎嶇難行,近寺,已二更,想來僧眾都已入眠。

住持輕推寺門而入。他站在院中思緒涌動,今天化緣一天一粒米都沒帶回來,心裡覺得對不起僧眾,可是對於贈米之舉也不後悔。忽見石階一角的野花在月光下隨影搖曳,鼻子似乎也聞到了一絲幽香。

「好一枝花!」住持讚歎。

他伸出手去,輕輕掐下一朵,拈花而笑。隨即走入佛殿,掏出懷中的青磁碗,將花置於碗中供於佛前,似乎想讓佛像也聞到花的清香。

住持雙手合十,跪下低聲道:「弟子受戒以來,一直遵循佛法真理行事,盡心為善。今日化緣得的小米悉數給了一個老施主,出家人慈悲為懷,弟子按理是做了好事的。可是也連累僧眾繼續忍飢挨餓,弟子心裡難受。終究是我無能,寺院香火凋敝,香油不濟,愧對我佛,愧對僧眾!今只能以此花供奉我佛,以表弟子心意。」

第二天,住持醒來,帶僧眾做功課畢,正要散去,這才發現青磁碗中已經滿是野花。他心下生疑,走到石階邊查看,發現那枝野花上缺失的僅僅是昨夜掐下的那朵,不由微蹙眉頭,暗自思量。

他出得山門,一路化緣,歸來天已擦黑。今天運氣還可以,到了一個遠點的縣城化緣,遇到大戶人家行善,給了整整一升大米,而且粒粒飽滿。合寺上下都很高興,煮了一鍋稠一點的粥,總算吃了一頓「飽飯」。

待到僧眾睡去,住持把留下的幾粒米,放到了青磁碗里,對佛像磕頭作揖後,就休息去了。

第三天,蒙蒙亮的時候,住持就去佛殿查看,見到青磁碗里滿滿的都是大米。

他激動地跪地就拜:「我佛慈悲,顯靈打救下岩寺僧眾,合寺上下侍佛不周,卻要我佛照顧僧眾,何敢克當啊!」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一夜過後都有滿滿一碗大米。

要是一般住持也就這樣了,每天等米來煮飯吃就行了。可是這位住持不是一般人物,他依然每天出門化緣,說是化緣,其實是布施。因為,他每天早上會留些大米放入缸中存著,然後又找了個褡褳,帶著多出的大米去救濟鄉民。

時間長了,他發現這不是一個好辦法,青磁碗每天只提供一碗大米,留下僧眾的口糧,就所剩無幾。對鄉民的幫助實在有限。

住持想了又想,召集僧眾,把青磁碗的神奇之事細細說出。僧眾驚愕不已,都認定那老者是菩薩變化來扶危濟困的。住持說:「既然我佛顯靈,救助眾生,我們就不能只顧一寺溫飽,周圍鄉民也要照顧。所以,我打算……」

下岩寺攢了幾天大米,換了幾個銅錢回來,用青磁碗變出一碗銅錢。接著,又攢了一段時間的銅錢,換了些碎銀子,用青磁碗變出一碗銀子。然後,又攢了一段時間的銀子,換了些金子,用青磁碗變出一碗金子。

他們就靠這些金銀,高價向地主買田,低價回租給鄉民,收些租糧與租金。遇到壞年景,還減免地租。就這樣年復一年,寺廟漸漸富有,僧眾逐漸增加,而且十里八鄉都受了恩惠,感恩之餘都來下岩寺進香拜佛。下岩寺由此香火鼎盛。

住持牢牢地控制著這個青磁寶碗,每天都把青磁碗揣在懷裡,自從變出第一碗金子後,再也沒使用過。

僧眾有時會問:「方丈,怎麼不多變些金子出來?好更多救濟鄉民!」

住持說:「再多的金銀也不夠呀,直接給他們金銀,只能亂人心性,不如現在這樣,都得實惠。」

僧眾再問更多,住持就笑而不語了。

不知不覺間,住持已年近八旬,行動遲緩,也很少出山行走了。每天吃齋念佛,閑來翻看田冊賬簿。

有一天,老住持興緻頗高,早課之後,要親自去看看寺廟的田產。

這麼多年,由於老住持經營有方,寺廟田產已經遍布周圍十幾個縣鎮,下岩寺的善行義舉也惠及了更多人。老住持這次實地查看田產,需要舟車遠行,其實是很辛苦的。弟子們勸說他休息,他執意不肯,弟子們只能跟隨侍奉。

巴東縣就在長江邊,下岩寺的部分田產在長江對岸。

老住持帶著弟子查看完本縣田產,就要過江查看對岸的田產。

「方丈,近日有風,江水湍急,您身體不便,還是不要過江了吧?」弟子們說。

「不礙的,不礙的。」老住持說。

「方丈,您如果不放心,就在這邊等著,由我們去查看,回來給您詳細彙報。」弟子們說。

「不,我要親自渡江!不要再說了。」老住持頗有威嚴地說。

弟子們一看,好吧,您說了算,只得扶著老住持上了船。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在船中欣賞長江景色,的確是一件賞心樂事。老住持和弟子們在船上悠哉悠哉,吹著江風,都感心曠神怡。這時,船漸漸到了江心,風驟起,眼見江水湍急,帶得船兒搖曳起來。

老住持似乎心情頗佳,不以為意,不住呵呵直笑。

忽然他大聲說道:「去吧!」從懷中掏出那個神奇的青磁寶碗,一舉手就扔到了江水中,輕輕濺一朵水花,再不見了!

弟子們大吃一驚,趕緊問老住持為何要丟棄如此寶貝?

老住持長嘆一聲,說道:「老僧如何捨得這個寶貝,這青磁碗可是菩薩顯靈賜給我的呀,可是不扔不行呀!我已經快八十歲了,自知時日無多。這些年,我一直在想當我歸西之後這青磁碗的歸屬。想來想去,也沒個著落。眼見得這些年我們下岩寺坐擁那麼多的田產,一天比一天富盛,僧眾吃穿不愁,鄉民也跟著我們得到了我佛的恩惠。但是,老僧卻發現有的僧人開始滋生貪念,禮佛不夠,只知享受。我還活著,可以管住他們,可是當我死了,誰能管住他們?而且,你們這些心地純良的弟子,也有可能受到利益的引誘,利用青磁碗撈金撈銀,揮霍無度。如果那樣,下岩寺還是寺廟嗎?僧人還是僧人嗎?你們誰可以保證在老僧歸西之後,可以謹慎言行堅守節操,不貪不妄?」說著,他的眼睛牢牢盯在弟子們的臉上。

弟子們看著老住持,又互相看看,低頭不語。

老住持繼續說:「青磁碗是我佛普救眾生的寶物,如果留給你們,你們一旦處置不當,興了貪念,就違背了我佛的意願,增了罪孽,是對我佛的大不敬!所以,這寶碗還是還給菩薩吧。可是,老僧又找不到菩薩在哪,只能把碗扔到江里。也算了結這樁心事。」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弟子們齊聲道。

這時,江風漸漸平息,小船也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老師的森林 的精彩文章:

TAG:許老師的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