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伏天是祛濕的最佳時間!5種方法一定要收好,錯過又是一年

三伏天是祛濕的最佳時間!5種方法一定要收好,錯過又是一年

三伏天不僅是一年最炎熱的時間段,經常下雨,導致體內濕氣加重,整個人都覺得昏昏沉沉的。

「三伏天」科普知識:

初伏或頭伏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或二伏 是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農曆七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曆七月後立秋者 則中伏為20天;

末伏或終伏是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2018年三伏天

今年三伏天一共有40天

初伏時間:7月17日—7月26日,10天。

中伏時間:7月27日—8月15日,20天。

末伏時間:8月16日—8月25日,10天。

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哮喘,鼻炎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覆發作,給大家帶來不少困擾。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預防和保養以防暑邪深伏體內。

濕氣重,可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大便粘稠難衝掉、大便不成形

中醫認為,濕氣粘膩性讓大便粘稠、粘馬桶難衝掉。而大便不成形即便溏,說明大腸有濕熱。由於飲食不規律導致脾胃受傷了,所以運化功能就打折扣,此時再大魚大肉地胡吃海塞,只會生濕助熱,讓體內濕邪過盛。

2、長痘痘

總冒痘痘,在其臉上背上等等部位。脾胃功能的減弱,不能正常的把身體的都市和濕氣排出去。體內的濕氣和毒素越多的話,皮脂分泌量不斷上升,這樣就造成了痘痘的增多。

3、舌頭呈現鋸齒狀

觀察自己的舌頭,再看看看看舌苔的顏色,舌苔顏色過於發白髮黃,且比較厚實的,體內濕氣都比較重,顏色紅潤的就是正常的;還有就是每天起來看看自己食肉有眼袋,眼皮水腫就是代表有濕氣,最後一個就是胸悶,吃飯沒有食慾沒有飢餓感,這些癥狀都代表體內的濕氣重。

4、小肚子大

濕氣重病會導致脾胃變虛弱,然後消化效果下降。小腹會水腫,造成小肚子大,但卻不是肥胖,僅僅是小肚子比較大而已。濕氣再不除,慢慢的就會加重癥狀,形成肥胖。

5、消化不良

嚴重的情況下會表現出胸悶腹脹、日常食慾不佳、飯量降低,從而導致脾虛運化不利,內濕的情況下常伴有口淡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易疲勞氣虛容易犯困等表現。

6、腳臭

中醫上講「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汗腳就屬於「濕」的範疇,腳特別臭的人是因為脾大,而脾大則是由於脾臟積濕,脾濕熱的時候,腳就會出又黃又臭的汗,就形成了「汗臭腳」 。

祛濕的5種方法:

【1】拔火罐

拔火罐真的是非常有效的一種祛濕方式,但是現在好像不太受年輕人歡迎。拔火罐利用罐體為醫療工具,用燃火或抽氣的方式令罐體產生負壓,就能吸附於人體上,從而能將人體內的淤血還有濕氣給排出來。

【2】花椒、生薑、艾葉泡腳祛濕

泡腳方法:

花椒10克、生薑5片、艾葉30克(份量可根據個體情況調整),可單獨或共同使用,藥材用水煮開後五分鐘,兌入溫水,水溫保持在40-50度左右,泡腳後以足部微微發燙、發辣為好,以能耐受為度;泡腳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

【3】食療祛濕

祛濕可以多食薏米,它是是常用的中藥。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的葯。另外,冬瓜和西瓜也屬於性寒味甘,清熱生津的食物,濕熱天氣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較好的利尿作用。

【4】適當運動祛濕

運動排汗平衡荷爾蒙祛濕: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5】針灸祛濕

針灸是古人流傳下來非常獨特的醫療方式,用來祛濕的效果也非常不錯。我們的身體有這諸多的穴位,對於這些穴位進行針灸刺激,就能有效將體內的濕氣排出體外。我們的身體有7個重要的排濕口,分別是極泉穴,曲池穴,陰陵泉,足三里,承山穴,豐隆穴。實施針灸的治療方式,還能促進睡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祛濕 的精彩文章:

紅棗和它一起泡,堅持早晚各一杯,不僅能祛濕,還能美白養顏
它們是天然祛濕王,每天來一些,去除身體濕氣,還自己清爽的身體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