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雪農先生傳》注釋

《王雪農先生傳》注釋

《王雪農先生傳》注釋

注釋作者‖ 李新連

士大夫名滿天下,而比閭族?(比閭族?,意為鄉黨族人。?同「黨」),或有微詞無微詞(不直接說明而用隱微方式批評的言詞)矣;而生前推崇歿後仍無稱(讚譽)者,比比皆是也。雪農先生歿久矣,其縣之父老子弟與遠近知名文士,懷其人,欽其行,舉其生平數大端,屬余為之傳,以諗(音shěn,告訴)來者。此三代(夏、商、周三朝)直道(正直之道)之遺(遺緒、遺風),非諛墓(為人作墓誌而稱譽不實)可比。余不敏雅,不欲以不文(自謙不善作文章)辭(推辭)也。

(此為作傳緣起。前兩句特意拈出名滿天下之人,生時外人推崇敬仰而鄰里族人時有微詞,歿後卻被人忘記再無稱譽,與傳主「歿久矣,其縣之父老子弟與遠近知名文士,懷其人,欽其行,」「屬余為之傳」對比,突出傳主的人品。後兩句說明作此傳非阿諛之詞,故不加推辭,應允作傳。立論正大,又自高身份,真善為文者!)

先生諱(名字。古人對尊長和平輩朋友不直呼其名,而作傳時又不得不書寫名字,故加一「諱」字以示尊敬)兆豐,雪農其字也。先世籍陝西涇陽,為馬橋王氏名族,明代宦遊(做官)至靖,擇居南鄉紅堡村,遂家(安家)焉。歷前清二三百年間,服先疇(在先人留下來的土地上耕作),食舊德(繼承舊時傳下來的道德),繩繩(相續不絕的樣子)勿替(不衰廢),以迄於先生。雖無達官顯宦震耀當時,然耕讀世守,衣食有餘,孝友可風,清門宿望,鄉里仰之。

(先敘傳主名諱字型大小,再敘先世籍貫與來靖因由。重點落在有清一代,剪裁適度。而「服先疇,食舊德,繩繩勿替」數句,將二三百年間境況輕輕攏來,為下文「耕讀世守,衣食有餘,孝友可風,清門宿望,鄉里仰之」二十字伏筆,是大手筆!)

考(父死曰考)諱(名)鐸,字木齋,安土敦仁(安於本土,使民心風俗仁厚),一鄉稱善士,生先生兄弟四人,皆教以義方(義方,合乎正義的道理),時人比之陳太邱(陳太丘,即陳寔,東漢官員、名士,多有義行善舉)。長諱在豐,太學生(明清時在國子監就讀的學生),服賈(經商,賈音gǔ)孝養(侍奉父母),稱素封(素封,指無官爵封邑,而資財豐厚的富人)焉;次諱在鎬,躬耕隴畝,多倍獲;次即先生;又次諱在宮,廩膳生(明清兩代稱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篤行樸學(品行純厚、專志讀書),青箱(收藏書籍字畫的箱籠。此處應指在宮專心向學)不墜。四人者,棣(dì)華(棣華,喻兄弟)競秀(互相比美)並克家(能承擔家事,繼承家業),家道日以隆隆(疑衍一隆字)起。

(先敘傳主先考品行,用「時人比之陳太邱」作結,次敘昆仲四人,用「棣華競秀」作結;歸之於「家道日益隆起」。次序井然,筆墨簡潔。)

先生尤白眉(稱兄弟之中優秀傑出的人)也,性不羈,讀書薄(鄙薄、輕視)雕蟲(作辭賦詩之雕章琢句),不欲久事筆硯;稍習弓刀騎射,亦不肯竟學;慕(欽慕)古大將,武功赫奕(意謂功勛顯盛),勒銘(在金石上鐫刻記錄功績的文字)燕然(山名。「勒銘燕然」,典出《後漢書·竇融列傳·竇憲》。東漢將軍竇憲率領漢軍大破北匈奴之後,封燕然山,勒石記功。這個典故成為了後世功臣名將嚮往的功業巔峰),志欲學萬人敵(萬人敵,原意指兵法,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耳。咸豐之際,發捻(對太平天國與北方捻軍的稱呼)交訌(hòng,交訌,交相作亂),東南鼎沸(混亂的樣子),正毛錐(毛筆,比喻讀書、讀書人)安用(哪有用?即無用)之時,此其志不在小。

(專敘傳主心性志向。昆仲四人中,傳主尤特出,故比之於馬良。馬良字季常,三國蜀漢人,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其兄弟五人皆有才華,而馬良最為出色,因此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讚譽。在「咸豐之際,發捻交訌,東南鼎沸」的局勢下,傳主「慕古大將,武功赫奕,勒銘燕然,志欲學萬人敵」,其不同凡響之處、為國效力之志,躍然紙上。寫法上先抑後揚:讀書而鄙薄章句,習武而不肯竟學。此為抑;志欲學萬人敵,是為揚;抑揚之間,得出「此其志不在小」的考語,自然可信)

維持隴上宴然(平安無事的樣子),二親(父母)春秋(喻年齡)又俱高,未便絕裾(絕裾:扯斷衣襟。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棄繻(音xū,棄繻,表示決心創立事業),致虧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請安問好的禮節,省,音xǐng)。會(恰巧遇到)父病,驚悸恇(kuāng,驚恐)怯之狀,幾乎蟻斗(螞蟻相鬥)能震耳鼓。先生戒舉家勿揚聲,出入寢門(卧室),脫履剗襪(脫去鞋子只穿襪子),斂息(意謂不敢大聲呼吸)而行。禮云:行不能正履,先生似更進一解也。自來孝子之心無所不至,此雖孝之細微者乎,然其大者既可知矣。

(此節敘述傳主因雙親年邁,只得屈志在家伺奉父母,晨昏定省。而「會父病……斂息而行」一事,以小見大,寫奉養父母至孝感人。)

未幾,而陝亂(同治年間即1862至1873年間,發生在陝西、甘肅兩省的會民暴動)作,蔓延甘肅。同治四年(1865年),悍回(彪悍的回族亂民)蹂躪靖邑(靖遠城)為墟,時有徐、呂兩軍門(清代對提督的尊稱)統兵過(經過)靖,次(駐紮)紅堡,絀(短缺)於餉(糧餉),先生詣兩軍門,自陳願捐銀庫平(庫平,舊時的衡制標準。每庫平1兩大約合1.1936市兩)五百兩,輸(義同上「捐」:送給,捐獻)糧靖斛(靖遠當地的量制標準)一百八十石。方(比)之楚令尹(屈原),漢卜式(卜式,西漢時人,曾輸家財助邊)諸人,何多讓(讓,謙讓。意為先生不比屈原、卜式兩人差多少)焉?

(敘傳主自願捐銀捐糧以助軍需,其心憂國是、關懷鄉梓如此,故作者以屈原、卜式為比以頌揚,文簡而義豐,正是著史筆法。)

兩軍門獎以六品功牌,自覺賞簿,念先生關懷桑梓,且知兵,發給劈山大炮二尊,抬槍四桿,加以委札(委任狀),使練鄉勇守紅堡。堡向(以前)先生置有槍械(意為堡子以前就置備有槍械),得巨炮益喜自負,遠近避難者亦多歸之。先生以兵法部勒(統御、指揮,約束,訓練)鄉人,如身使臂,臂使指。

(賞讚傳主大炮抬槍,委任組團練兵;寫兩軍門知人善任。而傳主得賞之後「以兵法部勒鄉人,如身使臂,臂使指」一節,突出其軍事才能。)

逾年(第二年)夏四月,賊圍攻紅堡,日久不退,一夜賊梯而登者三四十人,守陣者勞極而寐不之覺,獨先生一人巡夜,遇之持矛急刺,勢入摧枯,先登者皆紛紛墮。更夫田種玉等遙遙擊之以石,賊知有備,乃皆跳(古「逃」字)走。今更夫尚有存者,每為鄉人言先生夜戰狀,凜然如生。質明(天剛亮),眾視先生,刃傷九處,血漬狼藉,皆驚嘆,先生若弗知也,仍相戒加意防守而已。賊解圍去,堡內男婦老稚感且喜曰:更生!更生(又活過來了)!非王團長之力,無以有今日,團長實活我。其謀勇兼資,小試輒效已如此(意謂謀勇兼備,守堡之戰不過牛刀小試其戰果竟如此不凡)。

(敘守堡夜戰,突出傳主勇武,中間插入「今更夫尚有存者,每為鄉人言先生夜戰狀,凜然如生」一句以證。結以「其謀勇兼資,小試輒效已如此」,含有傳主才未大用之意,為下文張目)

此(此字疑為衍文。疑另有脫字)而際會風雲(比喻才士為時所用),平內亂,御外侮,宜(應該)不難與其鄉先輩王忠勇、潘襄勇(王忠勇,即王進寶,靖遠籍人,清奮威將軍,逝贈太子太保,謚忠勇;潘襄勇,即潘育龍,靖遠籍人,清代鎮綏將領,逝贈太子少保,謚號襄勇)諸名將相頡頏(頡頏xié háng,不相上下),遇合不偶(意為命運不好),而以牖下老(意為終老於家裡。牖,音yǒu,窗戶),古今人幸不幸,同不同,未可言也。然即此而論,足以傳矣。他如慷慨好義,豆區釜鍾(古代四種量器。區,音ōu)之惠(仗義疏財),不可枚舉;凶歲(荒年)遠近稱貸(借貸),焚券燔契(焚燒債券借契)之事(濟人之困),不一而足;率(都)非楮(chǔ)墨(楮墨,紙與墨)所能盡書,書其保衛鄉里之功一節足矣!

(先承上議論:假若傳主有機會平內亂御外侮,定能建不世之功,不難與王進寶、潘育龍相上下;然遇合不偶,老於牖下,此乃為傳主鳴不平。「古今人幸不幸,同不同,未可言也」,是為天下所有如傳主才未盡用者一掬同情之淚。「他如……」以下,概寫傳主慷慨好義、扶貧救弱,大有古仁人之風。)

先生生平未嘗(從不)與人爭訟(因爭執而相互控告),亦不輕履(輕履,輕易到……地方。履,踏。)城市,余宰(主管)靖五年,耳(耳聞,聽過)其名,未獲(未得,未能)一見其人。光緒甲辰(1904年)初夏,經過紅堡,土人(當地人)尚有為余言先生守堡功者,問其官,曰:六品軍功,惘然(若有所失的樣子)惜之(對他的境遇感到惋惜),嗟呼!當時大吏(大吏,一般指外省督撫之類的大官。作傳時作者當不在靖遠,故稱)不知其名,邑宰(縣官)不上(上奏、上報)其功,若此之類,名湮沒(聲名埋沒)而不彰(彰顯),悲夫!越十五年,再游隴上,靖之城鄉諸人,以事略(傳主簡要事迹)來乞(請求)為文,以永其傳,欣然援筆敘之,以待後之修(修撰)志乘(史志)者採擇(採用)焉。

(先敘寫傳主不與人爭訟、不結交官府的大德懿行,用「余宰靖五年,耳其名,未獲一見其人」證實,力能扛鼎。中寫「光緒甲辰初夏,經過紅堡,土人尚有為余言先生守堡功者」,映照前文傳主夜戰事,並為下文張本:「大吏不知其名,邑宰不上其功」與上文「古今人幸不幸,同不同,未可言也」呼應,再次為傳主鳴不平。)

先生享壽八十有四。子二,長名濯,次名翰,俱恂恂(xúnxún小心謹慎的樣子)若儒者,急公好義,有先生風(風骨、風度);先生憫(憐憫)長兄無子,以次子瀚為長兄後。女一。孫男六,孫女三,瓜瓞(dié)綿綿(謂子孫繁盛,傳之久遠),浸昌浸熾(浸,漸漸;昌熾,昌盛)。古史云:不有於身,必有於子孫(意謂有德之人自身若未得到福報,後世子孫必會得到)。余將拭目觀其後嗣之盛矣!

(敘傳主年壽、子嗣。結以「不有於身,必有於子孫。余將拭目觀其後嗣之盛矣」,寄予傳主後人以祝願。自然貼己。)

民國七年六月,前靖遠縣事武當劉覺喦撰並書。

闔邑紳學各界:參議院議員、前清工部主事范振緒,眾議院議員王定國,甘肅省議會議員、前清舉人王繼志、王清海,京師大學畢業學士、前清舉人萬清選,前清孝廉方正任國華、李宗衡,前清貢生李容鏡、趙邦士、陳希魁、宋廷獻、王玉堂,前(疑脫清字)記名參將房獻廷,前(疑脫清字)署嘉峪關游擊高連斗,前清甘肅咨議局議員高晉榮,陝西法政專門學校畢業昝維岐,前清廩膳生員常鳳來、趙廷魁、劉浚源、何天衢、賈良?(同弼)、姜維藩、王育才,前清記名千總高孝先,一等金色獎章、商務會副會長劉耀榮,三等獎章、商會會董李正、張膺綬,前清監生王治邦,一等金色獎章、前清選用從九(疑脫品字)張暎斗等,欽仰懿行,制屏恭贈,以代貞珉,而光潛德。此外,城鄉耆民,遠近親友,景述同情,聯名過多,不及備載。

(列敘傳記開端「其縣之父老子弟與遠近知名文士,懷其人,欽其行,舉其生平數大端,屬余為之傳」與傳末「靖之城鄉諸人,以事略來乞為文,以永其傳」之諸君子。)

(會寧李新連據網帖十二屏文校釋簡析於2018年溽暑)

▋傳記作者劉覺喦

大家都在看

?點擊右上分享到:QQ空間朋友圈

?搜索公眾號allhuining或天南地北會寧人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南地北會寧人 的精彩文章:

香港記憶 作者 曹治中

TAG:天南地北會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