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杜拉斯小說《情人》賞析

杜拉斯小說《情人》賞析

杜拉斯在寫作《情人》時,已是七十高齡。相當風燭殘年。《情人》應該屬於自傳體小說,至少具有濃郁的自傳色彩。小說以一個年僅十六歲的法國少女,在渡江時與一個中國富家少爺邂逅開始,沿著這條敘述線索,渲染出一幕瘋狂而絕望的愛情悲劇。對於15歲半在印度支那湄公河的渡船上與中國情人相識相愛的那段經歷,70歲的女作家仍寫得飽含激情。因為時間的塵封、記憶的積壓以及作家對歷史俯瞰式的洞察力,這激情被表現得豐富深邃、充滿張力。這種非線型的、把故事寓於情緒之中的如泣如訴的寫法。

對傳統的文學閱讀是當頭一棒,全世界的讀者都驚奇於這種杜拉斯式的寫法。愛情故事之中交織著在殖民地家族創業失敗的背景、對母親與兄弟的愛與恨,青春的希望與絕望。所有的這些形象這些感情都以極端而慘痛的語言來表現,悲愴而低沉。它們使人想到當作家年輕時,或者盛年時,未必能獲有如此表達悲劇的力量。一個女人在她白髮蒼蒼時回首她的青年時代,對愛的恨的可能都付之平靜而溫厚的一笑,時間打磨、削平了一切極端化的情緒。如果是一位女作家就不一樣了。愛的更愛,恨的更恨。

《情人》的獨特魅力首先是它的文本。她的語言對歷史具有俯瞰式的洞察力,對回憶的積壓表現得富有張力、深邃、沉痛,從而使文章中充滿了悲絕的意味,讀後讓人唏噓不已而又回味無窮。杜拉斯是一位極端唯美的實驗型作家,平庸與通俗為她所不屑,她是那種把風格與先鋒視為至高目標的作家,也是那種善於製造警句的作家。對語言的挑剔使得她的小說具有極強的衝擊力與震撼力。

《情人》的魅力之二是它場景唯美的描述:「八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殖民地時期的越南,發黃的湄公河上漂浮著菜葉、雜物,河水湍急,大地傾斜。輪渡上佇立著一個打扮不倫不類的少女,她頭戴一頂男帽,腳穿一雙廉價卻綴滿飾片的鞋子,一隻腳踏在舷欄上,眺望遠方。」還有更多的大膽而又不失含蓄的唯美場景:「他們一次次地激情相擁,除了做愛,還是做愛,什麼都不多想。屋外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伴隨著他們的呻吟;來來往往的人的影子,透過木格子的門和窗投進來……」最後,那場不同尋常的唯美的離別;那首肖邦的圓舞曲,小姑娘終於輕輕滑落的淚水……

《情人》的魅力之三是它的基調的絕望。杜拉斯筆下的靈魂是絕望的,肉體是絕望的……甚至連語言都是絕望的……這些所有絕望,成就了在湄公河上十六歲的白人小姑娘與中國北方的黃皮膚男人的絕望愛情的悲劇感染力,許多有淚不輕彈的英雄妓女全都在此緘默。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寫法其實就是詩。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使這詩顯出一種隧道般的幽深與霹靂般的亮度來,簡直能殺人。

《情人》的最大魅力還在於它的自傳性,真實的自傳性。作為「情人」的杜拉斯,以一個白髮蒼蒼的女人,在歲月的風塵染白鬢髮之際,回眸那段塵封已久的異國戀情,依然有力量用極其慘痛的語言表達出人生的悲劇,把愛與恨演繹得如此分明、緊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情人》中絕望無助的性愛,無言悲愴的離別,愛到盡頭的孤獨感,使人流涕,令人痴迷。也許,那份傷痛,那份絕望的無助,那份無法理解只可體察的蒼茫,這一切愛情的本質與人生的原生態,只有杜拉斯才能把他們闡述得如此淋漓盡致。相對這一切,張愛玲的那點兒裝飾人生蒼冷的小資情調,簡直是在裝逼。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原名瑪格麗特·陶拉迪歐,法國作家、電影編導。代表作有《廣島之戀》、《情人》等。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十八歲時定居巴黎。自1942年開始發表小說,1950年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使杜拉斯成名。這段時期的作品富有自傳色彩。自1953年的《塔基尼亞的小馬群》起,杜拉斯探索新的敘事語言,逐漸抹去小說情節,更強調主觀感受和心理變化。1955—1965年是她創作上的高峰期,代表作有小說《如歌的中板》、《副領事》,以及劇本《廣島之戀》等。1984年發表《情人》,獲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龍武俠山莊 的精彩文章:

武俠喜劇《歡樂英雄》發布致敬海報

TAG:古龍武俠山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