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腫瘤靶向療法七大最新進展
▎葯明康德/報道
圖片來源:123RF
1.FDA批准首款IDH1抑製劑,治療特定白血病
近日,葯明康德合作夥伴Agios Pharmaceuticals的TIBSOVO?(ivosidenib)獲得美國FDA的批准,治療患有複發性或難治性急性骨髓性白血病(R/R AML)的成人患者,這些患者的易感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突變由FDA批准的測試檢測。TIBSOVO?是一種IDH1酶的口服靶向抑製劑,是目前唯一一款獲得美國FDA批准針對IDH1突變的R/R AML療法。這是不到一年的時間裡Agios獲批的第二個藥物。
AML的特徵是疾病進展迅速,是成人中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每年在美國估計約有20,000例新發病例。大多數AML患者最終會複發。R/R AML的預後較差,五年生存率約為27%。對於6-10%的AML患者,IDH1酶突變會阻斷正常的血液幹細胞分化,從而導致急性白血病的發生。TIBSOVO?與Abbott RealTime? IDH1伴隨診斷測試同時獲得批准,用於篩選可使用TIBSOVO?治療的R/R AML患者。
2.西安楊森億珂獲批,一線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
7月20日,強生製藥子公司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西安楊森」)宣布,旗下億珂?(伊布替尼膠囊)擴展適應症獲批,用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的一線治療。2017年8月,億珂?在中國獲批用於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患者以及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套細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療。CLL/SLL一線治療適應症的申請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授予的「優先審批」資格,其獲批使億珂?成為國內首個CLL/SLL一線治療的口服靶向療法,可以幫助更多患者更早地獲益於這一創新療法,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億珂?(伊布替尼膠囊)是每日口服一次的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製劑,具有高達91%的有效率,對比苯丁酸氮芥,顯著降低患者的疾病進展和死亡風險,並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已被多個國際和國內治療指南推薦用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的一線治療。其中,《中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8年版)》優先推薦伊布替尼作為身體狀態欠佳的患者或伴del(17p)/TP53基因突變以及IGHV未突變不良預後CLL患者的一線治療選擇。
億珂?於2017年11月在中國上市。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同期啟動了「億迎新生——淋巴瘤患者援助項目」,向低收入的淋巴瘤患者提供億珂?(伊布替尼膠囊)藥品援助。億珂?已在92個國家獲批,並廣泛應用於全球超過10萬名患者。此外,2015年,伊布替尼獲得美國蓋倫獎「最佳藥物獎」。
文章來源:葯明康德
3.百濟神州BTK小分子抑製劑獲得FDA快速通道資格
7月23日,百濟神州公司宣布,美國FDA授予其在研BTK抑製劑zanubrutinib快速通道資格用於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經過與美國FDA的持續討論,以及對zanubrutinib治療WM患者的全球臨床1期試驗的趨於成熟數據的內部評審,加之快速通道資格的獲得,百濟神州計劃於2019年上半年提交新葯上市申請(NDA)以支持對zanubrutinib治療WM患者的快速審批。Zanubrutinib(BGB-3111)是一種在研的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製劑,目前正在全球及中國進行廣泛的關鍵性臨床試驗項目,作為單葯和與其他療法進行聯合用藥治療多種淋巴瘤。
4.乳腺癌靶向新葯取得積極臨床結果
Seattle Genetics公司日前公布了兩項1b期臨床實驗的結果,都發表在高質量的同行評議期刊上。這兩項研究評估了tucatinib在乳腺癌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Tucatinib是一種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製劑,對HER2具有高度選擇性,但對同屬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家族的EGFR沒有明顯抑制作用。
在這次發表的臨床實驗中,其中一項1b期研究ONT-380-005的結果發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上。該研究是在晚期HER2+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使用tucatinib聯合標準藥物,也即曲妥珠單抗(Herceptin,赫賽汀)和卡培他濱(Xeloda)進行治療。結果表明,tucatinib聯合療法通常有良好的耐受性,並且在曾接受過重度治療的晚期HER2+乳腺癌(包括腦轉移)患者中展現出令人鼓舞的臨床活性。另一項1b期研究ONT-380-004的結果發表在《JAMA Oncology》上,該研究調查了tucatinib聯合曲妥珠單抗-美坦新偶聯物(ado-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Kadcyla)的效果。結果顯示,療法在HER2+轉移性乳腺癌,有或沒有腦轉移的重度治療患者中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初步抗腫瘤活性。
5.Aura Biosciences公布眼科腫瘤靶向新葯1b/2期試驗中期數據
專註眼科腫瘤學靶向療法開發的Aura Biosciences公司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第36屆美國視網膜專家協會(ASRS)年會上公布了一項開放標籤1b/2期試驗的中期數據,關於治療原發性脈絡膜黑色素瘤的光激活藥物AU-011。
這個1b/2期開放標籤、多中心試驗在30名主脈絡膜黑色素瘤成年受試者中評估安全性和遞增劑量的功效。中期數據顯示,在一組擴大的受試者中,包括多個遞增劑量階段的隊列中,AU-011持續耐受性良好,沒有嚴重的不良事件,也沒有觀察到劑量限制性毒性。
AU-011是治療脈絡膜黑色素瘤的first-in-class靶向療法。該療法由獲得專利的病毒衣殼結合物(VCC)和IR-700DX染料分子組成,這些染料分子可以由眼科激光激活。VCC能選擇性地與眼睛中癌細胞上的獨特受體結合。Aura計劃今年10月完成該試驗的招募,並且準備開展3期研究,滿足美國和歐洲的註冊要求。脈絡膜黑色素瘤是一種罕見的侵襲性眼癌,目前沒有靶向療法,放射治療可能導致嚴重的視力喪失和其他長期後遺症,如乾眼症,青光眼,白內障和放射性視網膜病變。
文章來源:葯明康德
6.賽諾菲與Revolution達成5億美元腫瘤學合作,開發SHP2靶向療法
賽諾菲和灣區生物技術公司Revolution Medicines宣布達成了一項獨家全球合作夥伴關係,旨在開發和商業化基於細胞酶SHP2生物學的靶向療法,用於非小細胞肺癌和其他攜帶某些突變的癌症患者。根據協議,Revolution將獲得5000萬美元的前期費用,如果所有里程碑都達到,那麼Revolution將獲得超過5億美元。
SHP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的一部分。SHP2(PTPN11)在多種形式的癌症和調節免疫系統中起重要作用。Revolution一直致力於通過RAS-MAP激酶通路調節SHP2,該通路在人類癌症中經常過度活躍。研究表明,SHP2的小分子抑製劑可以減少致癌作用。這項合作建立在Revolution的精準腫瘤學發現和RMC-4630的臨床前開發基礎之上,RMC-4630是該公司的SHP2領先小分子抑製劑。Revolution將繼續領導研究和早期臨床開發,賽諾菲領導該計劃的後期開發活動。兩家公司預計將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使用RMC-4630進行首次人體臨床試驗。
7.Vidac Pharma啟動早期皮膚癌新葯2b期臨床試驗
Vidac Pharma是一家專註於臨床腫瘤和皮膚病學的醫藥公司,近日宣布啟動VDA-1102軟膏的2b期臨床試驗,以治療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這是一種早期皮膚鱗狀細胞癌(cSCC,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常見形式)。VDA-1102是一種選擇性變構調節劑,通過從線粒體中分離己糖激酶2(HK2)來觸發癌細胞的凋亡。VDA-1102作為AK的first-in-class無刺激性局部療法正在開發當中。目前已批准的AK療法會導致局部皮膚強烈反應,非常難看和繁瑣,導致治療依從性差。Vidac致力於利用其代謝免疫腫瘤平台技術創造創新的靶向療法,治療各種惡性腫瘤患者,包括皮膚癌。
參考資料:
[1]FDA Grants Approval of TIBSOVO?, the First Oral, Targeted Therapy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an IDH1 Mutation
[2]Seattle Genetics Announces Publication of Results from Two Tucatinib Phase 1b Clinical Trials in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3]Vidac Pharma Announces Initiation of Phase 2b Clinical Trial of VDA-1102 Oin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tinic Keratosis
[4]Revolution Medicines Scores With Up to $500 Million in Oncology Collaboration With Sanofi
[5]Aura Biosciences Presents Interim Phase 1b/2 Data at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Retina Specialists (ASRS) Annual Meeting
[6]公司公告


※腫瘤患者治療後!怎樣才算走向康復了呢?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讓腫瘤「滾蛋」如此簡單!注意這9點,就可降低近50%的腫瘤發病和死亡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