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羅斯遠東有多少中國人?

俄羅斯遠東有多少中國人?

《是的!我們是亞洲人……》,這是俄羅斯《獨立報》頭版頭條的標題。文章宣稱,幾年後遠東等地的中國移民總數將達到800萬至1000萬人,從而成為俄聯邦境內僅次於俄羅斯族人的第二大種族群體。文章不僅使用了「黃禍」等極不友好的辭彙,甚至稱中國將隨著移民的增加向俄羅斯提出領土要求。

其實,這類文章並不鮮見。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中國人問題一直是莫斯科某些新聞媒體炒作的一個熱門話題。有的說那裡有50萬中國人,有的說是上百萬,甚至還有說達到500萬的。日前俄羅斯外交部公布材料說,遠東地區的中國人數量是10多萬。俄外交部認為,某些媒體對所謂中國移民問題的炒作不僅有悖事實,而且不利於俄中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發展。

遠東到底有多少中國人?他們都在做什麼?

記者在遠東實地採訪時了解到,俄羅斯外交部公布的數字還是比較客觀的。在遠東,中國人除農耕、養殖、森林採伐和建築等行業外,主要從事個體商業活動,以經營服裝和日用小商品為主,也有做水果蔬菜批發的。幾乎每個遠東城市都有露天零售批發市場,市場的商品雖說不很精緻,但大都便宜耐用,中低收入階層的居民經常來購物。一些市場里中國商販佔了多數,人們習慣地將它們稱為「中國大市場」。

中國貨質量有改進小商販掙錢不容易

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的維拔市場便是其中之一。據管理人員介紹,總共有兩三千中國人在這裡經商。記者看了一下商品,突出印象就是價格低廉。一件秋天穿的薄外套合四五十元人民幣,薄質透明窗帘一米合人民幣還不到10塊錢,而在莫斯科質量差不多的俄國貨要貴上七八倍。

也許是周日的緣故,前來購物的當地人特別多。記者同一位中年婦女聊了幾句。她說,這幾年當地經濟不景氣,每個月的工資除了交房租和電費外大部分開銷就是吃飯,要穿衣只好到這兒買便宜的了。說起中國貨的質量,她說比過去好多了,10年前確實有不少假貨,但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在維拔市場賣貨的中國人主要來自黑龍江等地,有的是城市的下崗工人,更多的來自農村。從他們熟練的俄語來看,到俄羅斯的年頭不短了。一位賣床上用品的小夥子來自吉林,和母親一起經營一個貨攤,月收入有上萬元。不過聽他講,這筆錢掙得可不容易。母親隔一段時間就要回國上一次貨,而他每天不管颳風下雨都要看攤。最苦的是冬天,零下30多攝氏度在戶外賣貨經常會被凍傷手腳。至於當地黑社會以及個別黑心警察的欺負,他已經記不清遇到過多少次了。他說,當地中國人沒有幾個想長期留下來的,大部分都想掙筆錢後就回國。

做水果批發生意的老李感覺似乎要好一些。他的父親「文化大革命」時越境跑到蘇聯,做了幾年苦力後加入了蘇聯國籍。他本人帶著老婆孩子於上世紀80年代末過來探親,看當地有生意可做,也就留下來了,後來他們一家人也都獲得了長期居留許可。現在他的兩個兒子定期回中國收購水果,然後開車運到哈巴羅夫斯克出售。原來一年至少能掙幾十萬人民幣,現在做的人太多,掙錢沒過去那麼容易了。

建築工人很少吃肉就想平安回家過年

結束在哈巴羅夫斯克的採訪,記者乘車到了600多公里外的烏蘇里斯克市(雙城子)。剛一進城,就看見一塊醒目的招牌,上面不僅畫著中俄兩國國旗,還分別用中俄兩種文字寫著「中國市場」幾個字。汽車一路開到市政府前,只見兩個中國工人正在給樓前的台階鋪大理石。迎接我們的是市長助理和外辦副主任,話題自然從兩位正在幹活的中國工人聊起。兩位官員對中國工人讚不絕口:中國工人不僅活做得精細,而且特別能吃苦。要是俄羅斯工人,9點上班,整理工具就得半個小時,剛乾了一個來小時又去抽煙。中午他們要喝咖啡,吃點心。下午沒幹多長時間就草草收工了。而中國工人幾乎是從上午9點一口氣干到下午6、7點。

記者和工人攀談起來,原來他們是哈爾濱的一家建築公司的施工隊,工人全部來自黑龍江農村。隊里幾乎是軍事化管理,每天從住所統一乘車上下班,工作時間不許喝酒,回到宿舍不許賭博,至於找小姐更不用想了。一位工人說,第一這是紀律,再說就是允許的話也不會去。一個月才掙七八百塊錢,去一次等於兩三天的活白乾了。工人們說,住的情況還可以,四人一間房,但伙食不很好,一天到晚是海帶白菜豆腐湯,很少吃肉,自己想買點香腸又嫌太貴。想買棵圓白菜腌點鹹菜都捨不得,國內才四五毛錢一斤,這裡賣三塊錢。他們同當地居民的關係還可以,每天上班下班,不招災不惹禍。惟一的願望就是幹完活平平安安地早日回家過春節。

記者被安排住在綠洲賓館,據說這是烏蘇里斯克最好的賓館,價格不菲,標準間一天50多美元,條件大致相當於中國的縣城招待所。房間里的物品幾乎全是中國貨,從電視、空調到牙刷和餐巾紙,一時間記者真的有身在國內的感覺。

上世紀父輩移居遠東俄外事主任根在中國

記者的晚飯是烏蘇里斯克外事辦公室副主任老包陪著吃的。老包外表看是個地地道道的俄羅斯人,卻講一口流利的新疆味漢語。打聽緣由竟引出一段有趣的故事。老包的父親是山東人,上世紀初來到俄羅斯,當時遠東中國人很多,據說烏蘇里斯克有一半人口是中國人。老包的父親與當地一位烏克蘭姑娘結了婚。上個世紀30年代末蘇聯和日本關係緊張,日本向遠東派了不少間諜,蘇聯人也分不清日本人和中國人,便把中國人全部遷到新疆,老包就出生在烏魯木齊。

60年代老包一家人才重返烏蘇里斯克。老包後來娶了個俄羅斯姑娘,現在已經有四個孫子孫女了。老包說,他前不久買了本中國小學一年級課本教孫女學中文,他想讓孫女長大後到中國留學。老包除了在外辦當副主任,還同中國人做生意,日子過得很不錯。

說起中國人在當地是否受歡迎,老包舉了個例子。他說,要是去俄羅斯的修鞋匠那兒,準會讓你一個星期以後再取。而中國鞋匠什麼也不說,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要錢還少。既方便又便宜,誰會不喜歡。當地個別居民對中國人有偏見,原因之一是中國人好露富,沒事總到賭場玩,買個麵包也要從口袋裡掏出一大把錢。看到中國商人身上有那麼多錢,俄羅斯人心裡不是滋味。老包說,中國人身上錢多不假,可是別忘了他們從中國帶進了很多貨物。

遠東離不開中國人當地居民不再反感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中國移民有很長的歷史。十月革命前,遠東人不多,總共有150萬居民,其中有一部分是來打工或經商的中國移民。

其實,遠東的地方官員對中國人也是歡迎的,只不過希望進一步加強管理。哈巴羅夫斯克行政長官伊沙耶夫接受記者採訪時講得很實在。他說:「今天有許多中國人到我們這裡做生意,為什麼?因為人們買。如果人們不買,產品沒銷路,中國商人就不會在我們這裡做生意了。

「不過,他建議中俄兩國政府商談為中國商人建立良好的貿易中心,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建立國家級管理機構對這些人進行管理,同時保護他們的利益。伊沙耶夫認為,目前中國人還沒有在哈巴羅夫斯克引起社會問題,也沒有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在勞動市場上排擠當地居民。

遠東經濟研究所所長米納基爾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深入地分析了所謂「遠東中國人問題」。他說,兩國在勞務市場的合作有些混亂,有些人沒有合法的居留手續。另外,本地經營者擔心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

米納基爾說,勞動密集型生產需要很多人手,而當地根本就沒有這麼多勞力。建築業、種植業等是與中國勞務合作的主要領域。過去一個工程會拖很長時間,現在不行了,工期越長銀行貸款利息越高。中國人肯付出勞動,工資相對較低,用中國工人可以加快工程進度。當地建築公司說已經離不開中國人了。當地農業也離不開中國人,有些活兒俄羅斯人根本就不會幹。比如說種西瓜,同樣都是種,俄羅斯人種就不結瓜,中國人種就結。

米納基爾認為,說服當地居民不要怕中國人是沒有用的,需要居民自己感受,這也是個時間問題。今天哈巴羅夫斯克居民比5年前更加平靜地接受中國人的存在,原因是5年前來的中國人讓俄羅斯人感到很不舒服,這些人層次低、沒文化、蠻橫,買賣過程中有許多爭吵,讓當地人很憤怒。現在來的中國人有所改變,變得更加謙和。當地居民注意到了這一點。只不過不知道是原來那些人變好了,還是來的中國人層次發生了變化。

過去這些中國人總是成群結夥地在街上走,大聲說話,不管其它人。當地居民生氣,說中國人在這裡像在自己家一樣。現在中國人與當地人在生活方式、行為特徵方面有很多共性,不過於顯眼。這裡畢竟是俄羅斯的土地,中國人自然要做出更多努力。他最後說:「如果你去別人家裡做客,自然要像別人希望的那樣做。如果想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那最好留在家裡,不要去別人家做客。重要的是要融入當地居民之中去。」

(作者:呂岩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是回族的最新力證!
故宮裡有怪獸出沒!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