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辛棄疾蘸著血和淚寫的一首詞,面對命運只能說:書生多是無用之輩

辛棄疾蘸著血和淚寫的一首詞,面對命運只能說:書生多是無用之輩

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辛棄疾由江西提點刑獄調任京西轉運判官,次年又調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使,輾轉又調任湖南。南宋議和派當權後,排斥忠良,陷害賢能,使得朝政黑暗,辛的抗金救國的理想,難於實現。

辛棄疾蘸著血和淚寫的一首詞,面對命運只能說:書生多是無用之輩

淳熙六年至七年(1179~1180),辛棄疾正在湖南安撫使任上。一次,在湖南耒陽道上,遇到了故友張處父,傾蓋相接,把襟話舊,寫下了一首詞。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宋代:辛棄疾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辛棄疾蘸著血和淚寫的一首詞,面對命運只能說:書生多是無用之輩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通過描寫昏暗浮動的景象,來襯托作者飄然不定的心理狀態。這兩句,用昏暗的夜色,與山頭飄來飄去的浮雲,構成一種暗淡浮動的意象,巧妙地與詞人的心理狀態結合。

鷓鴣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古人認為,鷓鴣的叫聲,好似「行不得也哥哥」,令人寒心。作者黃昏的山村,聽見「鷓鴣聲」,是在表現他對前途的憂慮,襯托他的凄涼心境。第四句筆鋒陡然一轉,寫詞人遇見老友——張處父,立即轉憂為喜,氣氛也隨著由沉悶轉為輕鬆愉快。

辛棄疾蘸著血和淚寫的一首詞,面對命運只能說:書生多是無用之輩

下闋全用典故,寫作者見到友人,不免要傾訴衷腸,回首往事。下闋前三句回憶,作者借三國時手持羽扇、頭戴綸巾、指揮三軍的周瑜(《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提到)的瀟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當年抗擊金兵時的瀟洒風度。詞人撫今思昔,心潮澎湃,不勝感慨。他當年渡淮南歸,正是為了在恢復事業中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業績。不料後來屢遭排斥,頻繁調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廢紙一樣,無人問津。

辛棄疾蘸著血和淚寫的一首詞,面對命運只能說:書生多是無用之輩

「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兩句,是詞人蘸著血和淚寫的,向南宋議和派迫害愛國志士提出強烈控訴,表現出作者極其痛苦和複雜的心情。詞人認為,他之所以會弄到如此喪魂落魄、疲憊不堪的境地,大概由於自己是個儒生的緣故。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

辛棄疾蘸著血和淚寫的一首詞,面對命運只能說:書生多是無用之輩

「招魂」,是《楚辭》的篇名,詞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滿腹哀怨牢騷。「儒冠多誤身」,是借用杜甫的詩句「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來表現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後兩句,語調低沉,感情凄愴,讀之令人垂淚,引起了對詞人的無限同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朱熹這首詩在日本盛傳一時,最後出口轉內銷,成為勵志名言
這才是分手該有的樣子:此情應是長相守,你若無心我便休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