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畢加索之後,就越來越看不懂繪畫藝術了?

為什麼畢加索之後,就越來越看不懂繪畫藝術了?

由《畢加索與安裝工蓋內克的故事》引起的一發不可收拾的感想。(故事偏長,此處略去幾百字。。。)

畢加索《拿煙斗的男孩》 能看得懂的早期作品

作為近現代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畫家——畢加索,這種級別的藝術家之所以能如此有名,更重要的是因為其所佔據的美術史地位。畢加索是「立體主義」的核心代表(追求幾何立體形體之美),啟蒙於「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彩色方蘋果」。在大的藝術流派更替時,起決定性作用的人,美術史才會給他留一個貼有「大師」標籤的位子。

畢加索《夢》,這是他第一次感情經歷的真實寫照。

對於非藝術專業的人來說,看不懂畢加索的作品是正常的,因為多數人的印象里,「畫得好」還只是停留在古典寫實主義(「畫得像」)的階段,有一點基礎的能看懂印象派。而進入立體主義之後,繪畫藝術就讓人越來越看不懂了。因為,當美術史進階到立體主義的現代藝術之後,拋棄了很多原有的美術理論知識,逐漸形成了另外一套欣賞理論,畫家更加重視個人性情的純粹表達,拋開了很多條條框框的學院派的技法基礎。藝術的好壞,並不是以風格流派區分的,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而已。

很多時候,不同流派的輪換,就是因為審美疲勞,再美的東西看多了,也需要一點新的刺激,有時候刺激得太多,又來一個復古,追憶一下經典。對於文化藝術的體驗,應該是隨個人的思想意識和境界,不斷進階的。掌握一點基礎知識後,從個人的感性和喜好出發,才是最好的體驗過程。

之後的風格流派更是百花齊放,各立山頭,這與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和戰後的經濟、科技超前繁榮有著深刻的關係。

畢加索《格爾尼卡》,這幅畫是美術史上的」反戰名作「。該畫結合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戰爭帶來的痛苦、受難和獸性;

戰爭,能最直觀得暴露出人性,善惡美醜,求生的慾望與絕望交織在一起,各有各的傷痛,而戰後的經濟繁華,又讓人忘記了曾經的痛苦,轉而到狂熱(安迪·沃霍爾是商業狂熱期的代表),人們內心翻山倒海般的變化,真真切切地反應在20世紀繪畫藝術的風格化中,各立山頭,滿足各自一小撮人的興趣點。

2010年12月,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聞震驚了法國:年逾古稀的安裝工蓋內克將畢加索贈送給他的271幅畫,全部捐給了法國文物部門。經鑒定,這些畫作全是畢加索的真跡,價值達1億多歐元。

(結尾有反轉)

藝術家從初級進化到中間階段是最累,包袱最多的;很多優秀畫家到了老年,返璞歸真,歸於童稚,就是在找尋個人最初的感性記憶。一生的追求也只不過是一個輪迴。這也是《畢加索與安裝工蓋內克的故事》中,畢加索為什麼與裝修工能這麼快樂的聊天,拋開了所謂的藝術包袱,回歸自己,輕鬆至極。

小編文章快寫完查資料時,發現一個驚天反轉。很多故事始終是故事,只是人們更願意相信美好!

「點贊」是一份鼓勵,「轉發」是一份肯定!

子陽藝藏出品|原創精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藏藝術CA 的精彩文章:

從「天下三大行書」說起,讓你明白書法的奧秘

TAG:藏藝術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