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故宮館藏明宣德時期瓷器鑒賞

故宮館藏明宣德時期瓷器鑒賞

祭藍釉白花魚蓮紋盤

祭藍釉白花魚蓮紋盤盤心

祭藍釉白花魚蓮紋盤盤底

祭藍釉白花魚蓮紋盤,明宣德,高4.0cm,口徑19.2cm,足徑12.7cm。清宮舊藏。

盤敞口,弧壁,圈足。內底及外壁均以白泥描繪魚戲荷蓮圖案。足內施青白色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藍釉白花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窯的創新品種,其藍白對比鮮明,具有較好的裝飾效果。明代宣德時的景德鎮窯將這一裝飾品種加以發展,圖案刻畫更加細膩,造型品種及裝飾題材亦大為增多,造型有盤、碗、尊等,裝飾題材有龍、魚蓮、萱草、折枝花果、纏枝花等。應引起注意的是,清代康熙時景德鎮御窯廠曾仿燒過宣德藍釉白花魚蓮紋盤,但圖案刻畫不如宣德時作品細膩。

青花松竹梅紋香爐

青花松竹梅紋香爐,明宣德,高31.7cm,口徑20.2cm,足距12cm。清宮舊藏。

爐方唇,短頸,扁圓多角形腹,下承以三個象腿形獸面足。外底略上凹,無釉。通體青花裝飾。口部繪龜背錦文,腹部繪怪石松竹梅紋,雙耳里側均繪折枝靈芝紋,外側繪卷草紋。三足上的獸首亦染青料。

1984年景德鎮珠山明代御窯廠遺址曾出與這件青花香爐大小相同、形體風格相似的宣德白釉香爐,由此可見,宣德時期御用香爐流行形體大氣、氣勢雄偉之特點。

鮮紅釉碗

鮮紅釉碗,明宣德,高8cm,口徑18.9cm,足徑8cm。清宮舊藏。

碗撇口,深腹,圈足。通體施紅釉。圈足內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宣德朝是明代紅釉器製作最輝煌的時期。宣德時期,紅釉製品不僅在數量上有明顯的增加,而且較之永樂鮮紅釉器更勝一籌,出現了寶石紅、祭紅、積紅、霽紅、雞血紅、牛血紅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種。宣德紅釉呈色濃艷,又往往在器物轉折變化的稜角處隱現胎骨而呈現白色筋脈,增添了觀者視覺的變化,耐人尋味。這時的紅釉器造型更加豐富,除碗、盤、高足杯外,洗、爐、梅瓶、僧帽壺、鹵壺、梨式壺等亦多見。輔助裝飾除暗花外尚有描金彩者。此碗在口沿部位形成的一線白釉俗稱「燈草口」,紅釉的積釉處顯現青灰色,最厚處氣泡密集,這是宣德紅釉典型的時代特徵。其色調深沉,不流釉,不脫釉,被稱為「宣紅」。宣德後,紅釉一度衰落,直到清康熙時才恢復。

仿鈞玫瑰紫釉盤

仿鈞玫瑰紫釉盤底款

仿鈞玫瑰紫釉盤,明宣德,高4.1cm,口徑15.5cm,足徑9.2cm。清宮舊藏。

盤口微撇,弧腹,圈足。足底切削整齊。通體施玫瑰紫釉,釉面棕眼密集。口沿處因高溫熔融狀態下釉層垂流而呈醬黃色。足內無釉,有糊米色斑。無款。

明前期御窯瓷器的質量為有明一代之冠。其間,摹仿宋代名窯瓷器之風一度興起。明代景德鎮御窯仿鈞釉瓷器始見於宣德朝,御窯廠燒造了一定數量的仿鈞窯瓷器,傳世品多為盤、碗類。

青花鎖錦紋瓷板

青花鎖錦紋瓷板,明宣德,高2.5cm,長28cm,寬9cm。

瓷板長方形,胎質緻密,一面青花繪鎖錦紋,紋飾排列整齊,青花濃淡不一,色深處浸入胎骨,為典型的蘇麻泥青料繪製。

作為建築材料的瓷板在明代非常少見,青花瓷板更少,故宮現只收藏了4塊,首都博物館也收藏了相似的瓷板,但形狀為正方形。

祭藍釉暗花雲龍紋盤

祭藍釉暗花雲龍紋盤底款

祭藍釉暗花雲龍紋盤,明宣德,高4.6cm,口徑20.1cm,足徑12.7cm。

盤撇口,弧壁,圈足。通體施高溫鈷藍釉,口沿處因高溫下釉層熔融垂流映現白色骨胎,形成一道圓潤的白邊。釉面泛橘皮紋。內壁暗印雙雲龍戲珠紋,因釉層厚,紋飾不清晰。足內施白釉,中央青花雙圈內「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此盤造型規整,釉色純正,是宣德朝祭藍釉瓷的典型器。

鮮紅釉金彩雲龍紋盤

鮮紅釉金彩雲龍紋盤盤內龍紋

鮮紅釉金彩雲龍紋盤器底

鮮紅釉金彩雲龍紋盤,明宣德,高4.5cm,口徑19.7cm,足徑12.3cm。清宮舊藏。

盤撇口,弧壁,圈足。通體施紅釉。外壁及盤心以金彩繪雲龍紋,金彩雖已剝落,紋飾仍依稀可辨。口沿為燈草邊。圈足內施青白釉,無款。

瓷器上的「描金」裝飾技法為北宋時定窯首創,有白釉描金、黑釉描金、醬釉描金三種。元代景德鎮窯繼承此技法並生產出藍釉描金器。紅釉描金器則始於明宣德朝。宣德紅釉描金器除盤外還有撇口碗等,均描繪雲龍紋。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盤心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底部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明宣德,高4.4cm,口徑22cm,足徑14cm。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青花紅彩裝飾。內底繪海水蛟龍紋。外口沿下繪回紋,腹部繪九條蛟龍翻騰于海水浪花間。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青花與紅彩相結合,是當時一種新穎的裝飾工藝,兩種色彩相互輝映,對比鮮明。宣德青花礬紅彩瓷器造型主要有花盆、盤、碗、高足碗等。紅彩鮮艷,溫潤,施彩時深淺分用,以表現紋飾的立體效果。

青花松竹梅紋盤

青花松竹梅紋盤盤面

青花松竹梅紋盤盤底

青花松竹梅紋盤,明宣德,高4.2cm,口徑21.4cm,足徑13.6cm。

盤撇口,弧壁,圈足。內外皆有青花紋飾。盤心環以青花雙圈,內繪松、竹、梅、山石、靈芝等紋飾。外壁繪庭園景色,遠方仙山雲氣縹緲,近有悠閑的貴婦等人物憑欄而立,以山水、楊柳等景物相襯。口沿和足邊各飾青花弦紋兩道。圈足內施白釉,中間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宣德青花瓷器造型敦厚端莊,釉面青亮,紋飾細膩豪放,筆法瀟洒,一向被列為明代青花之冠。此盤主題紋飾為松竹梅紋。松竹梅世稱「歲寒三友」 ,寓意高風亮節。外壁繪畫的庭園仕女圖為研究明代貴族婦女的生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由於宣德時期青花原料數量較少,因此在青花器上繪製人物圖案者為數不多,此器則更顯珍貴。

青花纏枝蓮紋執壺署款

青花纏枝蓮紋執壺,通高15.3cm,口徑4.8cm,足徑7.7cm。

壺直口,腹部滾圓,圈足外撇。一側置彎流,為加固壺流,流、頸之間連以雲形橫板,另一側置曲柄。通體青花裝飾,頸部繪纏枝蓮紋,柄上繪忍冬紋,流的根部繪龍頭,龍張口怒目作銜流狀。流的正面署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外圍青花雙線長方框。壺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鈕,蓋面繪折枝花紋。

此壺大小適中,在結構上一改唐代執壺流部過短,宋、元執壺流部過長的弊端,更趨於合理化。其年款不署在底部而署於流上,審視中國歷代陶瓷執壺,此種署款方式唯宣德朝所獨有。此外,宣德官窯瓷器年款有些還署在器物的口沿、頸部、肩部、腹部等處,故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說。

古董鑒定出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陳藝術品交易 的精彩文章:

「崇寧通寶」款錢幣鑒賞

TAG:小小陳藝術品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