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刺繡的活化石」不是蘇綉也非湘繡,是大山深處水族馬尾綉

「刺繡的活化石」不是蘇綉也非湘繡,是大山深處水族馬尾綉

水族馬尾綉是中國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馬尾繡的製作過程繁瑣複雜,成品古色古香,華美精緻,結實耐用。刺繡圖案古樸、典雅、抽象並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水族馬尾綉在三都自治縣傳承上千年,有刺繡「活化石」美譽。圖為貴州中和鎮塘州小區安塘村八組水族綉娘。

貴州中和鎮塘州小區安塘村八組水族綉娘王芬,水族馬尾綉綉娘,1963年11月29日生,中和鎮塘州小區安塘村八組水族母親。出生於水族書香門第,其父親王品魁苦讀水族詩書,家學飽滿,通曉經、史、詩、文,致力於水族古文化的整理和研究。

王芬之女王銀麗,1985年3月4日生,32歲,結婚不久誕下兒子80天,年輕丈夫不幸車禍離世。王銀麗不甘命運不公,頑強不屈,隨同母親同心開創馬尾綉事業,獨自撫育幼兒,令人唏噓。

2017年,為紀念三都水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編製水族首部《馬尾綉典藏》,樣版製作由王芬、王銀麗製作定稿,以此為樣集典成冊,為具歷史意義的典藏奉獻心血傑作。圖為王芬和王銀麗獲得的獎狀。

2006年5月,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申報的水族馬尾綉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被譽為「中國刺繡藝術活化石」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水族馬尾綉現已成為貴州省三都縣的重要文化產業項目之一,去年的銷售總額突破一千多萬元。

水族馬尾綉到底有多長的歷史,書及相關資料都無記載,全靠聰明嫻慧的水族婦女世代相傳,才保留至今。在水族傳統節日里,男子們賽馬,女子們身著馬尾綉盛裝參與節日活動,成了最美麗動人的習俗。馬尾綉錢包、香包精美的圖案,巧奪天工的綉法,是饋贈親友、家居裝飾、收藏研究的佳品!

水族婦女從小就在長輩的精心傳授下,學做刺繡和剪紙。剪紙的花樣很多,主要用做刺繡。長期以來,水族婦女在刺繡工藝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們對各種事物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並通過熟練的技巧反映在各種刺繡品上。用馬尾線在背孩帶和鞋子上刺繡製作十分細緻的圖案,是各地水族婦女的拿手活。

水族婦女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對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審美能力,她們將自然萬物和民俗事象經過想像加工後,反映在馬尾綉工藝上,綉品上的花鳥蟲魚造型別緻,頗富民族韻味和藝術效果。

關於水族馬尾繡的歷史,相關資料上不見記載,但這是一門傳承了上千年的技藝,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傳統大節水族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有賽馬的習俗,看來養馬賽馬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水族婦女發明了用馬尾製作刺繡的藝術。

在傳統節日里,男子們賽馬,女子們身著馬尾綉盛裝參與節日活動,成了美麗動人的習俗。圖為馬尾綉綉娘王芬靠一雙巧手賺到錢蓋的新房子。

可能主要是水族有養馬賽馬的習俗,馬尾綉應運而生。其實,這種以絲線裹馬尾製作圖案的刺繡方法,有兩個較為明顯的好處,一是馬尾質地較硬,能使圖案不易變形,二是馬尾不易腐敗變質,經久耐用。另外,馬尾上可能含有油脂成分,利於保養外圍絲線光澤。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民間工藝,聞名遐邇的水族馬尾綉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堪稱世界一絕。

隨著時代變遷,馬尾綉藝術也在變化。兩條背帶主色調發生了變化,解放前的背帶色調主黃色。與封建社會以黃色為高貴相關聯,解放後的背帶色調主紅,與今天人們以紅色為吉利的觀念相同。

王芬和女兒王銀麗不僅自己刺繡,還帶領村裡的其他人一起刺繡,一人富不算富,要全村人都富起來才算富,她們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把家傳馬尾綉毫不保留的教給村裡的婦女。圖為王芬和女兒王銀麗在家裡吃飯。

自治縣三洞鄉板告村是馬尾繡的發祥地,那裡的馬尾綉工藝品遠近聞名,成品遠銷海內外。村的所有女性公民都精通馬尾綉製作技藝,而且馬尾綉已經成為該村的知名副業,成為該村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當地,人們把是否精通刺繡作為判斷一個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誌。她們這裡的姑娘出嫁,母親必須備一條馬尾綉小兒背帶作為嫁妝送給女兒,預祝早日生兒育女。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民間工藝,聞名遐邇的水族馬尾綉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堪稱世界一絕。

水族馬尾綉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馬尾綉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一古老的原始藝術的保護帶來了更好的機遇。 (公眾號:張藝攝影)已開啟全網版權保護,盜版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藝攝影 的精彩文章:

暑期來廣東「賞花摘果」,領略年產六萬噸 從化荔枝大豐收
電影《我不是葯神》印度藥物美價廉,赴印度醫療旅遊成新熱點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