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那麼多勇士說這句話: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可亂

為什麼那麼多勇士說這句話: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可亂

為什麼那麼多勇士說這句話: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可亂。這句話,如果放在現在,許多人都當玩笑,一笑而過。可是如果,放在明末清初,那可是具有石破天驚,要殺頭的。這句話不亞於民國時期的「敢稱帝者,天下共擊之」,這些名言警句對當時的百姓具有振聾發聵的啟蒙作用,激勵這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砥礪前行。

「要剃頭就早點剃頭別拖拖拉拉,別等到正月剃頭」「為什麼呀」「對舅舅不好」,這些話從小母親就對我們說,一直不知道什麼意思,直到後來的一次偶然機會,我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明朝末年,統治階級黑暗,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矛盾激化,民不聊生。於是有一個朝代出現,那就是清朝。

闖王李自成揭竿而起,於1644年攻陷北京,最後一任皇帝崇禎自縊,明朝覆亡。可是手握重兵山海關的明朝將領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投降了清軍,幾十萬清軍鐵騎就好像沒有抵抗一樣,直至中原大地。清軍入關,就和當時日本鬼子侵華所犯的滔天罪行一樣,奸淫擄掠,一遇抵抗,便殺,轉戰燒殺三十七載,使中國人口減少三分之二。

其中,揚州十日是清軍屠殺的一個重要標誌,在現在的人看來就和南京大屠殺類似,其行為對於當時揚州的人民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傷害,其行為罄竹難書,令人髮指。

但是人殺的太多又不利於他自己的統治,於是統治階級就想了許多辦法加強其在中華大地的統治,剃髮令就是其中重要一條。

所以說: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可亂,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動的縮影

多爾袞採取剃髮易服之策,順治二年六月十五日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髮令」,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清朝頒布「易服令」規定「,」此時恰逢兵臨揚州,揚州人在史可法領導下對滿人的攻擊下的頑強抵抗,惹惱了統帥多鐸親王。

史可法退兵留守揚州,但是卻被清軍重重圍困,孤立無援,向弘光皇帝求教,弘光不應,揚州告。弘光元年四月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試轟揚州城,形勢危急,史可法用血書告急朝廷,沒有反應。史可法知其不可而為之,決定抗戰到底,一死以報國。當時清軍多達10萬,而明軍只剩不到一萬,多爾袞寫信勸史可法,不同意,多爾袞又多加五封信,不同意,於是屠城開始,長達數十日,其慘烈程度,無法用言語表達。其中還有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就不一一介紹。

後來,為紀念揚州人民反抗壓迫,侵略,有些地方就規定正月的時候不剃頭,為了「思舊」,為了緬懷,所以以後知道了以後就不要當做好玩的話一笑而過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眼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部隊為建場地開山炸石,炸出世界唯一的國寶!
諸葛亮最看重的不是張飛、關羽,這位將軍死後,他痛哭流涕

TAG:魚眼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