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美無疆 共通共享」之「傳承?探索?求真」——北京琉璃廠文化廊橋藝術作品展播

「大美無疆 共通共享」之「傳承?探索?求真」——北京琉璃廠文化廊橋藝術作品展播

北京琉璃廠大街位於北京和平門外,是北京一條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於清代,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因此在這裡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大多數外國人來京旅遊都要到這裡。聞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廠文化街,位於現在北京的和平門外,西至西城區的南北柳巷,東至西城區的延壽街,全長約800米。實際上從歷史上遠在遼代,這裡並不是城裡,而是郊區,當時叫「海王村」。後來,到了元朝這裡開設了官窯,燒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裡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裡燒窯,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北京琉璃廠有許多著名老店,如槐蔭山房、茹古齋、古藝齋、瑞成齋、萃文閣、一得閣、李福壽筆庄等,還有中國最大的古舊書店中國書店,以及西琉璃廠原有的三大書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而琉璃廠最著名的老店則是榮寶齋。

北京琉璃廠作為北京著名的傳統文化商業區,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一直是文人墨客徜徉、流連忘返的地方。尤以清代、民國年間老一輩文人、書畫家,如紀曉嵐、曹雪芹、任伯年、張大千、吳昌碩、齊白石、魯迅、老舍等文化名人都是這常客。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對琉璃廠的文化遺產保護,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琉璃廠經歷多次翻建和修繕,使這條著名的文化老街又煥發出新的青春。如今的琉璃廠已成為廣集天下書畫、古玩、文房四寶所在地,成為國內外遊客光顧的老北京文化的必游之地,吸引國內外收藏家和文化產業企業家。

項目介紹:

北京琉璃廠文化廊橋是由市政府固定資產全額投資建設的項目。該項目主要採用古建亭廊外嵌現代半封閉玻璃欄板結構,集標誌性、藝術性、功能性於一體。古今結合的設計理念充分體現琉璃廠深厚的歷史底蘊,同時融入時代元素,使琉璃廠煥發出新的藝術生命力,為南中軸地區增添新的文化地標。文化廊橋創建的「LED高清視屏」展示了琉璃廠深厚的文化底蘊。專為當代書畫藝術家打造了宣傳展播平台。自2013年10月至今,在琉璃廠文化廊橋LED高清視屏上播放了全國許多著名藝術家的名作。

文化廊橋視屏已展播藝術家:著名近現代書畫家吳作人、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當代著名書畫家劉文西、張海、沈鵬、霍春陽、蘇士澍、姚治華、歐陽中石、王西京、馮遠、張飈、劉大為、何家英、徐里、王明明、旭宇、史國良、艾軒、簫瀚、李庚、王培東、盧禹舜、馬海方、郭公達、陳醉、張仁芝、周尊聖、紀連彬、趙准旺、王西京、郜宗遠、裘緝木、胡永凱、張飆、等200多名藝術名家。(按播放時間順序排名)

項目邀請:

「大美無疆 共通共享」——「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是由北京逸韻文化中心發起,並得到了商務部、國資委等相關部委直屬協會大力支持舉辦的主題系列落地項目。「大美無疆 共通共享」之「傳承?探索?求真」——北京琉璃廠文化廊橋藝術作品展播作為主題系列活動之一,旨在深入貫徹落實本市城南行動計劃,積極推進首都功能核心區文化創新和發展。

為擴大藝術品收藏開闢一個全新的藝術品投資領域,推動中國書畫產業發展。北京逸韻文化中心受北京市政府琉璃廠視屏管理處委託,特邀請國內外優秀的藝術家,將作品資料上報至琉璃廠視屏管理處,參加視頻展示宣傳。

作品資料審核批准後,入選藝術家作品會被製作成專題片形式,在琉璃廠的文化廊橋每天循環播出展示。在此展播的藝術家作品可以讓世人賞識,讓社會同仁認同,讓作品價值體現,讓藝術家的人生出彩!琉璃廠文化廊橋LED高清視屏有機會挖掘和發現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書畫藝術名家作品,被各大企業家及國內外藏家收藏。

以「服務於藝術、服務於大眾」為發展理念,以「加強藝術交流與合作、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為己任,紮根於國內五千年文明孕育的藝術沃土,著眼於拓展國際文化藝術市場,努力打造「國際化、多元化、專業化、大眾化」的文化藝術交流服務平台。構建起以「藝術文化金融、藝術文化論壇、藝術文化旅遊」三大精品項目為主體的格局。構築了藝術品經營、藝術品備案(鑒定、聯保)、電子商務、網路傳媒(網上藝術館等)「四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品服務網路。織就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銷售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逸韻字畫 的精彩文章:

TAG:逸韻字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