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平詭計太多,損陰折壽自知無後,但真正無後的卻是張良

陳平詭計太多,損陰折壽自知無後,但真正無後的卻是張良

原標題:陳平詭計太多,損陰折壽自知無後,但真正無後的卻是張良


只做原創,敬請關注,郎若有情妾必有意!


陳平、張良都是輔佐劉邦得天下的功臣,他倆都是能出計謀,能出奇計謀的人。他倆還有一共同點,都是道家信奉者。道家對詭計是忌諱的,認為詭計太多會損陰壽,對後代不好,他倆對此也心知肚明。

陳平,雖然未被列入漢初三傑,但六齣奇計,在劉邦得天下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司馬遷《史記》中,陳平被列為「世家」。有資格被列入「世家」的,只有陳勝、蕭何、曹參、張良、陳平、周勃六人。陳平能列其中,可見其功勞是很大的。甚至後人評論認為陳平的功勞比漢初三傑還大。但,在《史記》上還記載,陳平自己說:「吾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發,亦已矣,終不復起,以吾多陰謀也。」奇計是用陰的,是陰著乾的,違反了道德。陳平說,我的後代將來不會有好的果報,功業會被攔腰截斷。後來果然如此,前178年(孝文帝二年),丞相陳平去世,謚號為獻侯。他的兒子共侯陳買接替侯位。陳買為侯二年去世,他的兒子簡侯陳恢接替侯位。陳恢為侯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兒子陳何接替侯位。陳何為侯二十三年時,犯了搶佔他人妻子的罪,處以死刑,封國被廢除。



張良名聲比陳平好多了。傳聞陳平又是偷嫂子、又是受賄,幸虧劉邦肚量大也能識人,傳聞未能使他降低對陳平的信任。張良就不一樣了,富有傳奇色彩,傳聞又都是正面的。秦王東巡之際, 與刺客在博浪沙奮力椎擊秦王,黃石公授書張良的故事,功成名就時婉拒劉邦的挽留,成功隱退,都是很正面,但張良的爵位,卻只能傳到他的兒子,距他的死才十年,便被滅,後代也沒續封,從這個角度說,張良遭到災禍的時間比陳平還短。張良出過什麼陰損的計策嗎?


劉邦向關中進攻時,西攻嶢關。秦將欲「連和」投降,正在往來談判時,張良出主意說:「不如因其懈怠而擊之,永滅後患。」劉邦遂「引兵而上」,打的對方措手不及,守將和他手下的人馬都給砍了。這是劉邦已經同意秦將連和的主張,已經投降了劉邦,劉邦卻又把他殺了。這樣的情況是極其惡劣的。是要獲大罪惡的,這是其一。又如,劉邦與項羽在滎陽戰後,雙方都比較疲憊,商定以鴻溝(今之滎陽縣境內的賈魯河)為界,各自罷兵歸回自家基地,休養生息,有條件咱們再戰。還簽下罷戰和約,項羽按約就領兵回了彭城(徐州),劉邦也想回關中,偏偏張良給劉邦吹風說:「這是放虎歸山!」勸劉邦回師追擊,滅掉項羽。


後人評議說,這兩件事,比誅殺降兵還缺德,「其惡固不止於殺降也,其無後(人)宜哉!(是罪有應得)」


歷史是真實的,文章是原創的,靈魂是有趣的!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佳石 的精彩文章:

國王公然被擊殺——夾在大國間的樓蘭古國的悲劇
皇帝拉著理髮匠來一同認祖宗,卻遭到拒絕——打死我也不會認

TAG: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