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清則無魚?看這位玉雕師如何用玉雕顛覆傳統!

水清則無魚?看這位玉雕師如何用玉雕顛覆傳統!

樊軍民作品·水清亦有魚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魚是一個美好的意象。

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里,祥林嫂興沖沖的端上一盆鯉魚準備上供;某些地方的春節習俗里,供桌上那少不了的一尾活鯉;或者年夜飯時吃上一口魚頭,寓意著年年有餘、家庭富足安康……

「魚」諧音「余」,作為美好願望實現的載體,不僅是盤中物,更是詩中景、語中意。

材質:新疆和田籽料

尺寸:236×93×30mm

重量:960g

《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中有句被奉為經典的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了就會沒有夥伴,同時也引申為對人對物要求不能太高。

但今天要給大家欣賞的作品——《水清亦有魚》,作者卻是巧藝新解。畢竟河東先生也曾在《小石潭記》里寫:「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水清亦有魚》是2017年天工獎的銅獎作品,工藝上採用了淺浮雕和圓雕的技法,並以巧妙構思描繪了一個超脫世外的胖和尚在清水中釣魚的故事,觀之耐人尋味。

觀白玉插牌背面,是一株清麗秀雅的蓮花,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在水一方。而正面,則是胖和尚垂釣於塘、大魚上鉤的畫面。玉牌上的魚兒出水,撲騰中頗富靈動之感;立體雕刻的和尚喜意十足,他張起的雙手、略微凸起的腦袋和肚子充分地傳達出了人物愉悅的內心,趣意又活潑,給人以一種彷彿目睹了魚兒上鉤的感覺。

整塊和田籽料白玉插牌,玉質上乘,白潤細膩。線條流暢似行雲流水,彼此間交匯融合而成的弧面,圓潤有度,將玉質的脂質感光澤表現的淋漓盡致。柔美、圓暢的線條既勾勒出了生動美好的圖景,也將作品吉祥的寓意表達得精準透徹——富貴吉祥、連年有餘。

整件作品,最有韻味的就是作者的構思了。按「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畫中的胖和尚應該是釣不上魚的。作者卻讓和尚釣起了魚,而且還是一條大魚。這是為什麼呢?

水清無魚顯然是符合自然的規律的,而在大水面的河流湖泊里水清有魚也是有可能的。之所以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是因為大家心中對水清界定的尺度不同。

推及生活,雖然說一個處處追求圓滿的人常常會身心疲憊,人際關係也是緊張複雜,因此對人不能太過苛責。但在遇上某些事的時候,卻應當是「清水亦有魚」。

也就是常說的處事自清。自清是出淤泥而不染,是遺世獨立,是眾人皆醉我獨醒。深處濁世時,對待他人寬容和豁達的同時,更要堅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保持住自己的赤子之心,潔身自好——這就是樊軍民的「水清亦有魚」。

一方亘古的和田白玉籽料,蘊含無限生命;一位柔情的玉雕師,心有萬千情愫。以玉為紙、以刀為筆,將心中的故事書寫在這一方方的玉石上,一條魚和一株蓮因此邂逅。

魚有雅意,蓮有柔情,水暖魚肥連年有餘。玉雕師從傳統文化的意境中剝離出來,賦予了「連年有餘」新的意義和活力。於是,在這遼闊的水域里,從此不再只是蓮與魚。

| 編輯:苜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州尋玉 的精彩文章:

賞玉蟬:他雕的玉蟬讓很多70後、80後看了都直呼想收藏一個!

TAG:蘇州尋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