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昌,從不平靜!

南昌,從不平靜!

原標題:南昌,從不平靜!

它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歷史文化名城;它是共和國歷史上獨具重大意義的英雄城市。它是南昌

作者:陳忠海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


南昌城依水而建、因軍而興。


與西安、北京、洛陽等著名古都相比,南昌2200年的建城史算不上多麼炫目輝煌。


但是,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南昌一點都不輸於上述城市。


因其特殊軍事價值,這片土地在中國歷史更迭中多次扮演了重要角色。


1灌嬰築城,因軍而興


南昌所毗鄰的贛江,是長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支流之一。通過贛江和鄱陽湖,南昌可以快速與長江相聯,因此,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長江航運體系中的重要樞紐。


春秋時,南昌一帶長期是楚國的邊境,也曾歸附於吳國、越國,因而有「吳頭楚尾」的說法。



春秋戰國時期南昌處「吳頭楚尾」之地


為爭奪這片土地,吳、楚兩國常常開戰。

最著名的一場戰爭發生在公元前509年,吳王闔閭用計誘使楚國攻吳,吳軍先採取守勢,後迎頭還擊,在這一帶大敗楚軍。


公元前216年,統一天下後的秦朝設九江郡,今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區歸該郡管轄,南昌自然也在其轄下。


秦、漢兩代都向嶺南用兵,贛江往往是其後勤保障的生命線,必須嚴防死守。


為了鞏固統治,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派御史大夫灌嬰領兵南下。灌嬰命人在此地築城,並依託該城設置了南昌縣,取「昌大南疆」之意。



漢代灌嬰城模型


由於此城為灌嬰所築,也稱「灌城」,具體位置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4公里處。


這是南昌建城史的起點,迄今已2200多年。


2豫章故郡,成就霸業


隨著疆土不斷拓展,西漢朝廷將原屬九江郡的部分土地分出來,以水取名(贛江古稱「豫章水」),增設了豫章郡,郡治就設在南昌縣。

因海昏侯劉賀墓葬而聞名世界的海昏縣,也在豫章郡。


後來,王莽篡朝,建立新莽政權,大搞「托古改制」,將豫章郡恢復為九江郡,南昌縣一度更名為宜善縣。


東漢統治者恢復了原有地名,豫章郡下轄十餘縣,常住人口有40多萬戶。


漢末動亂四起,各地陷入群雄割據的局面。


而「西銜荊州、北接豫壤」的豫章郡,是個能夠成就霸業的地方。


孫策眼光毒辣,早早將其攻佔,到孫權時,豫章成為江東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晉及南北朝時期,伴隨著中原文化南渡,因軍事而興起的南昌城,在文化和經濟上得到了很大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版圖上的重要城市。



陳武帝陳霸先(503年—559年)


557年(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前梁舊臣蕭勃在嶺南起兵,試圖恢復南梁。其子蕭孜率兵進逼豫章,陳武帝派周文育在豫章迎戰。

雙方激戰2個多月,南陳軍隊獲勝,由此奠定了南陳數十年的基業。


3洪都新府,物華天寶


隋朝改革地方行政區劃,撤銷了郡級單位,豫章郡原轄區主要歸新設的「洪州總管府」管轄(唐代後更名為「洪州都督府」),南昌縣及周邊的鐘陵縣合併成為豫章縣。


不過,這個名字也沒叫多久,因為唐代宗名喚李豫,為了避諱,豫章縣又改稱鍾陵縣,後來又恢復古縣名——南昌縣。


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有一位青年才俊在探望父親的途中路過洪州。


當時恰逢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在重修的滕王閣大宴賓客,本想藉機讓自己的女婿大顯才華。


結果,這位耿直的年輕人面對美景盛宴禁不住即興作文,一時間光芒四射,成就了傳誦千載的佳作: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

「披綉闥,俯雕甍,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摘自《滕王閣序》)


滕王高閣臨江渚

想像一下這樣的美景吧:

打開滕王閣精美的雕花閣門,俯視華美的屋脊。遠遠望去,山峰平原綿延遼闊,湖川曲折優美,令人驚嘆。


庭院密布,皆是大富大貴之人家;雄偉的船隻均雕刻著青雀黃龍紋,數量之多,幾乎塞滿了渡口。


雨過天睛,虹消雲散,陽光朗照乾坤。落霞與孤雁齊展翅遨遊,長空與秋水連成一片沁人心脾的碧色。


傍晚,漁舟中傳來美人曼妙的歌聲,響徹彭蠡湖濱;在綿綿的寒意中,雁陣長鳴而南飛,到衡陽岸邊方止……

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因軍而興的南昌,在勇武的陽剛之氣之外,充斥著令人陶醉的柔美氣息。


唐代的洪州號稱「江南第一大都會」,造船、造紙、印刷、紡織、兵器、制瓷業非常發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青瓷的重要發源地,洪州窯是中國歷史上六大名窯之一,燒制的青瓷是皇家貢品。


到了五代時,南昌地區歸南昌府管轄。


當年洪州窯的生產情景


偏安於東南的南唐失去了兩淮地區,沒了戰略縱深,統治區內除金陵外就數洪州最為堅固。


於是,南唐在洪州建立「南都」,以備非常之需。


4宋元明清,存亡之地


宋代,南昌府復為洪州,是當時五大造船基地之一。


北宋滅亡後,宋朝宗室南遷。


南宋王朝與金國南北對峙,把洪州列入沿江六大帥府之一,以抵禦金兵,韓世忠、岳飛、張俊、李綱等名將先後在此駐兵。


1129年(建炎三年),金國將領完顏兀朮率兵南下,因為洪州城池堅固,宋朝的孟太后率一批朝廷重臣來此棲身避難。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兩軍人馬,圍繞南昌展開了激烈攻奪。朱元墇的軍隊在弱勢情況下苦守當時稱為洪都府的南昌城85天,陳友諒不得不撤退。


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之戰示意圖


此戰是朱元璋事業的重大轉折點,可以說,沒有這場「南昌保衛戰」,就沒有大明王朝。


此後,明代設南昌府,下轄「七縣一州」。


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曾帶著一名助手由廣東到南京,途中路過南昌。


利瑪竇在信札中這樣描述南昌:「富麗堂皇,面積廣大」,街道「寬敞而整潔」,到處可見「雕工精緻」、「布局緊湊」的牌坊。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與明朝官員


正德年間,寧王朱宸濠叛亂,王守仁負責平叛。他趁朱宸濠率兵攻打南京之機,乘虛攻取了南昌。


朱宸濠聽說後,立即回兵反奪,王守仁用計大敗寧王軍,朱宸濠戰敗被俘。


這場戰事也非常關鍵,沒有它的勝利,明朝可能提前100多年就結束了。

1647年(順治四年),清政府設置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總督府一度遷至南昌。


註:清朝地方行政區劃,設省、府、縣三級單位,江西省下轄13個府,其中南昌府為首府,南昌府下設南昌等縣。



太平軍征戰示意圖


1853年(咸豐三年),太平軍西征,進抵南昌城下,在此圍城3個多月,期間,發生4次大規模攻城戰,但終未能將城攻破,太平軍不得已撤兵。


5八一起義,軍旗飄飄


在中國封建王朝結束後,南昌的軍事地位仍然發揮著重要影響。


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曾將其定為中華民國的軍事首都。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發動了兩場反革命政變(4月12日和7月15日),在南京、武漢實施「清共」。


中共臨時中央決定在南昌舉行起義。


為什麼選在南昌?


一方面,當時,湘、鄂、贛等地區農民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起義基礎較好,中國共產黨掌握或影響較大的北伐武裝,大多匯聚於距南昌約100多公里的九江附近,九江與南昌之間有鐵路聯絡;


另一方面,國民黨重兵多布防於長江沿線,南昌與它們之間有鄱陽湖區相阻隔,敵人短時間內大規模向南昌調兵有困難;


同時,南昌距當時的革命策源地廣州較近,便於機動。



八一南昌起義


8月1日凌晨2點,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


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戰,起義軍佔領了全城。


註: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的二十軍、十一軍二十四師和十師一部、四軍二十五師兩個團,第五方面軍的三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裝,以上共2萬多人。


當日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


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自當年起,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此後,這支人民軍隊在血與火的歷練中,走向了革命聖地井岡山,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與新四軍的基礎,並領導著中國人民實現了偉大的民族解放。


南昌起義精神至今仍在激勵著中國人:


*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矢志不渝;


*敢於鬥爭的英雄氣概,在白色恐怖面前不畏強暴,奮起反抗;


*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在困難和失敗面前堅韌不拔,愈挫愈勇。



南昌市八一廣場


1949年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昌,南昌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直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駐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南昌起義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6近七十年,東風乍起


1951年,中央作出建設我國航空工業的決策,著名的洪都機械廠在南昌應運而生,該廠創造了建國以來中國工業史上的多項「第一」:


第一架飛機(1954年)


第一輛軍用摩托車(1957年)


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飛機(1957年)


第一批海防導彈(1966年)……


在南昌向共和國提交的成績單上,我國第一架超音速強擊機「強五」的誕生尤其值得一提。



「強五」系列飛機


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形勢,「強五」研製計劃被撤銷。在陸孝彭的爭取下,經過1500多個日夜的艱苦工作,洪都人完成了15766張技術圖紙。


註:1958年10日,陸孝彭擔任超音速強擊機「強五」的設計師。


1962年秋,「強五」樣機製造成功。


1966年3月,在經過嚴格的檢測後,我國第一架超音速噴氣式強擊機在南昌誕生,從此填補了我國航空工業的一項空白,為提高人民空軍戰鬥力和捍衛祖國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計劃經濟時代,「南昌製造」是一張光鮮亮麗的名片。


但是,改革開放以後,作為一個既不沿海、也不沿邊的城市,與許多內陸城市面臨的問題一樣,南昌的製造業存在體量不大、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與東南沿海城市相比差距不小。


當然,南昌也有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得益於特有的地理位置,南昌是全國唯一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峽西岸城市群相毗鄰的省會城市,可謂「眾星環繞」。



南昌的區位優勢


有人形象地說,上述三大經濟圈依次展開,就像中國的一把巨大摺扇,而南昌以其不可替代的聯結作用,成為這把「巨扇」的「軸心」——無論「泛珠三角」還是「泛長三角」,都把南昌及江西列入其重要的經濟範圍內。


南昌適時提出「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提出把南昌打造成投資環境好的高地、投資成本低的盆地、投資回報快的福地。


7千年古城,煥發新機


目前,以南昌為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可以覆蓋400萬人口的市場,「4小時經濟圈」覆蓋4000萬人,「6小時經濟圈」涉及4.5億人!


從商業戰略考慮,大公司們無疑都願意把南昌作為發展基地。


世界銀行在《中國23個城市投資環境調查報告》中,把南昌與北京、深圳等並列為B+類城市。


近年來,「南昌製造」再一次風生水起,尤其在航空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智能製造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業方面具備了相當實力。



2017年南昌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

據統計,2017年,南昌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003.2億元,增長9%左右;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左右;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15.2億元,增長12.7%;


實際利用內資1390億元,增長20%;


實際利用外資31.8億美元,增長10.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97億元,增長12.4%左右;


外貿出口63億美元,增長8.9%。

其中,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5項指標增速穩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方陣;地區生產總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項指標增速位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


除了經濟在快速發展,南昌城還越來越漂亮了。


自2010年開始,南昌人用了5年時間,改造提升了28個公園、90個公共休閑場所,全市主要交通幹線綠化率達95%,全市剔除濕地面積後的森林覆蓋率達35.04%,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08%,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04平方米。


南昌人出門500米即有綠地公園。



南昌風貌


2015年,南昌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兩項桂冠。


8大都市區,踏浪而來


未來,南昌要建成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區。


到2020年,南昌大都市區常住人口規模將達1255萬人,大都市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城鎮人口達到815萬人。


根據《南昌大都市區規劃(2015-2030)》,南昌大都市區包括南昌市域,撫州市的臨川區、東鄉縣,宜春市的高安市、豐城市、樟樹市、奉新縣、靖安縣,上饒市的余干縣和九江市的永修縣,總面積約2.3萬平方公里。



南昌大都市區規劃(2015—2030)城鎮體系圖


南昌大都市區要形成「一核、三組、七廊」的空間結構:


「一核」:指包括南昌市轄區、南昌縣和安義縣部分地區的大都市區核心區;


「三組」:在大都市區東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別形成三大城鎮組群,分別是撫州城鎮組群、豐樟城鎮組群和昌北城鎮組群;


「四廊」: 以南昌中心城區為核心向外形成放射狀的四條發展廊道,包括滬昆走廊、京九走廊、向莆走廊和景銅生態走廊等四條主要廊道,四大廊道形成「夫」字型發展結構。


由此可見,南昌大都市區的定位是:


*江西省核心增長極


*長江中游區域中心


*中部地區開放發展新高地


*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生態人文都市



南昌大都市區規劃(2015—2030)空間結構圖


南昌人肩上的擔子不輕!


現在,這處兵家必爭之地,這座「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文化名城、在共和國歷史上獨具重大意義的英雄城市,散發著嶄新的活力,如江南翩翩少年,正踏浪而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工圈 的精彩文章:

美軍航母要過台海?解放軍用一場指向清晰的實彈演習回應
金一南:為什麼盧溝橋竟然成為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地?

TAG:軍工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