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娛評訪談】《我家那小子》總導演陳歆宇:生活,就是把平凡、普通的日子過成閃閃發亮

【娛評訪談】《我家那小子》總導演陳歆宇:生活,就是把平凡、普通的日子過成閃閃發亮

原標題:【娛評訪談】《我家那小子》總導演陳歆宇:生活,就是把平凡、普通的日子過成閃閃發亮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當《我家那小子》上一期內容,將人物觀察視角深入到各自原生家庭背後時,讓觀眾看到了在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其實我們可能會遭到的各種各樣不同困境。


生活中並不全是甜蜜幸福,有苦有澀,才會讓我們格外珍惜短暫的甜蜜時刻。而《我家那小子》中呈現出的真實狀態,就像是在一層一層地剝洋蔥,讓觀眾透過別人的喜怒哀樂,看到生活原本的樣子。比如陳學冬很小遭遇父母離異導致安全感的缺失,比如武藝遭遇父母爭吵給他留下了心理陰影,再到徐海喬工作壓力大造成的失眠焦慮,朱雨辰媽媽過度干涉兒子生活導致他強迫症般的潔癖等……這檔節目,在把藝人還原成了普通人、讓我們看到他們光鮮亮麗背後的脆弱和孤獨後,也更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了社會上普遍大齡、單身男女的生活現狀。



節目中邀請的五位嘉賓,可以說是各個年齡層的代表,可謂70後看朱雨辰,80後看錢楓、徐海喬,90後看武藝、陳學冬,而節目中呈現的情感,包含了母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原生家庭對婚姻觀的影響,再加上大齡、單身、催婚、兒媳標準、生活常識等,讓這個切口打開後包含了豐富的話題。


可能正是因為能夠引發社會層面的共鳴,才使得這檔成本相對低的節目,收穫了較高的關注度。這檔沒有超一線明星加持,沒有炫酷舞美、複雜賽制的節目,卻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四期節目同時段收視第一,累計播放量已超過5億的好成績。


作為節目總導演,陳歆宇認為,無論是做綜藝還是寫文章,其實都需要從一個小切口進入,如果選對了,可能挖開的就是一整座冰山,而《我家那小子》正是以社會熱點為切入口的現實題材綜藝代表。


同時,面對《娛評視界》的獨家專訪,陳歆宇也回應了此前網上關於朱雨辰媽媽的熱議,他認為,一邊倒的批評聲音,其實是社會環境缺乏包容度的表現。


娛 ·· 訪 · 談



《娛評》:為什麼會想到做一檔節目,從男藝人的單身生活切入?


陳歆宇:首先從我個人來說,面臨跟節目中藝人差不多的狀態,每次春節回家就被催婚,然後發現我們辦公室、包括電視行業中,也有大量這種情況存在;再看整個社會,有龐大的大齡未婚人口數據,從這三方面來說,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熱點話題。

無論寫文章還是做節目,肯定都是從一個很小的切口進入,好的內容切進去後會發現是一整座冰山,《我家那小子》的切入口是大齡和單身,又是在拍日常,進入後就會發現有很多話題,都是生活層面非常現實、具體的,就都呈現出來了。


《娛評》:這檔親情觀察成長勵志節目跟以往真人秀不太相同,為什麼會設定這種綜藝形態?


陳歆宇:《我家那小子》是觀察類真人秀的2.0版,以前我們做的《花兒與少年》《親愛的·客棧》等,其實都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種觀察類真人秀。而《我家那小子》從拍攝題材上來說,是真正進入了藝人生活的日常;從技術手段來說,增加了主持人、觀察員的棚內觀察部分。而這種母子之間的關係,也讓觀眾的觀感更真實。



《娛評》:導演組會特意安排一些任務嗎,比如陳學冬學習開飛機、武藝照顧經紀人的寵物等?


陳歆宇:如果是導演組安排的話,可能就感受不到這種真實了吧。導演組安排的,那是我們的生活,不是他們的,結果就會變成他們來演我們的生活,肯定不是這樣。


其實人的日常生活是有一定規律的,比如和朋友吃飯,比如去看病和體檢,這是人們生活中的共性和規律事件。然後每個人又都會有個性的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陳學冬學開飛機,武藝帶寵物等。因為我們是以5天為一個拍攝周期,每個月拍攝兩次。在拍攝前,我們會給每位藝人一個空白的表格,讓他們自己填寫這五天每個小時要做什麼,這就相當於是前期的劇本。



《娛評》:填表的過程,就是藝人填充自己生活的過程?


陳歆宇:填表這個過程還挺有趣的。因為大多數現代人,我們除了工作時會填寫計劃表以外,生活中唯一會填表格的,可能只有旅行才會安排時間計劃表了。所以當藝人們拿到表格時,也感到很困惑、迷茫,不知道該怎麼安排工作之外的生活。我覺得填表的過程也是反思一些事情的過程,我們該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這其實也符合這檔節目想要表達的理念,主題就是「好好生活」。其實不光是藝人,我覺得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尤其是生活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人,他們可能真的是沒有生活、不會生活,因為把90%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了。

《娛評》:看節目內容的呈現,藝人好像一直處於不用工作的狀態?


陳歆宇:因為節目拍攝初期就定義了是拍生活、日常,而不是拍攝工作狀態,所以跟藝人談時,我們要到的就是完整、沒有工作的時間段。


《娛評》:此前網友對朱雨辰媽媽的言論也有很大爭議,能否回應一下您的觀點?


陳歆宇:如果網友有兩種不同的爭論聲音,我覺得輿論環境是健康的,但現在只有一種「一邊倒」的批判聲音,我覺得還是不太健康的。其實我們要考慮到,朱雨辰的媽媽已經70歲了,她是處在相對傳統的成長環境中過來的,可能她的觀點對於現代女性來說比較難接受,但是從傳統角度來說,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包容度更高一點呢?


當時跟拍導演也提醒過,這種觀點容易有爭議,只是我沒有想到爭議會這麼大。但家庭中女性做賢妻良母難道就是錯嗎?以德國為例,他們的人口也是負增長,國家認為對下一代子女的培養,比女性出來工作更重要,所以對女性生育後再出來工作會收很高的稅,那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問題呢?我覺得各種觀點都要有,但不要一邊倒的批判,否則就不是一個包容度很高的社會環境。



《娛評》:我們發現有爭議的聲音後,嘉賓由朱雨辰換成了徐海喬,換人是出於對朱雨辰媽媽的保護嗎?


陳歆宇:這倒沒有,因為朱雨辰的內容是在今年四月份拍攝的,後來他有了工作安排騰不出時間了,我們才更換了一名嘉賓,不是因為爭議原因。我個人還是覺得,朱媽媽這種對兒子全部的付出,她的母愛我感覺還是挺偉大的。


《娛評》:節目嘉賓的設置是怎樣的,會有常駐嘉賓,還是會不停更換?


陳歆宇:我覺得這些隨緣吧!藝人及導演組如果覺得越拍越有意思,就會繼續拍下去,如果遇到了某種瓶頸,就不妨停下來。


《娛評》:我們對嘉賓的選擇標準是什麼,除了大齡、單身外,還有沒有其他特徵?


陳歆宇:從選角角度看,我們主要有兩條標準。第一,首先要看母親跟兒子在一起的化學反應,雖然他們拍攝時並不在一起,但拍攝前母親和孩子是一起面談、一起聊天的。第二,重要的是真實,母親和兒子都要真實,這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們包裹地很緊,要很長時間才能進入狀態,這就不會是優選的。


《娛評》:確實媽媽們真實的狀態非常吸粉,這種真實是如何呈現出來的?


陳歆宇:第一,母親對孩子的這種邏輯就註定了是真實的,任何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情感,她的狀態、表情,都是天生的,大自然決定的,是偽裝不了也掩飾不了的。


從技術角度來說,我們棚內的錄製跟常規真人秀錄製也不太一樣,我們從化妝間開始到棚內錄製,全部架設攝像機,沒有喊開始或中間有NG停機,就是從進來就真誠聊天的風格,這樣一種拍攝狀態會讓大家都很放鬆。



《娛評》:藝人部分的拍攝也很真實,比如朋友聚會,他們是知道處於被拍攝狀態的,但還是能拍攝到很多交心的畫面,這是否也需要一些技巧?


陳歆宇:藝人每一家房間內會設置30-40個攝像頭,外出時會有跟拍導演,也會布置隱蔽攝像頭。我覺得首先還是人物關係決定的,因為他們是朋友,當朋友們在一起時,不可能說非朋友的話,這也是導演偽裝不出來的。


《娛評》:網友們評論這檔節目就像一面鏡子,從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您在做節目的過程中,是否也會有感觸,是否生活會有改變?

陳歆宇:從嘉賓角度來說,朱雨辰年齡剛好跟我是一樣大的,包括我身邊的朋友,對他的共鳴感、代入感是最強的,因為成長環境、成長時間很相似。從這檔節目中,我們看到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其實是有表達權利和慾望的,父母想跟兒女交流,但缺乏表達的機會。


就我個人的改變來說,我以前都不怎麼看電視的,即使是自己做的節目,因為製作過程中已經看過太多遍了。但是這次,這檔節目我真的會每周回家陪他們一起看,這是我有改變的地方。父母對節目的共鳴感和認同感也很強,他們現在說的比較多的是節目,因為該說的此前也都說過了:人生中該早點解決的問題,就要早點解決。



《娛評》:這檔節目反應了很多問題,比如母子關係、原生家庭對婚姻觀的影響等,在做這檔時希望更反映現實還是希望更輕鬆?


陳歆宇:從我的角度說,我還是希望節目整體調性是相對輕鬆的,不要過於沉重。因為現代人工作很累,壓力很大。但生活中我們就是會觸及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當把明星還原到普通人時,所有人的喜歡、快樂都是一樣的。


這檔節目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可以讓自己思考生活本身。我覺得現代人一是被物質追求綁架了,二是被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不安和焦慮綁架了。是時候除了工作以外,好好安排我們的生活了。


《娛評》:您曾經做過很多大型綜藝,還有跨年晚會,做這檔節目跟以往感受有什麼不同?


陳歆宇:以往我們做旅行類真人秀,對節目的定義是,讓每個日子閃閃發亮。那是一種非日常的狀態,但我覺得需要更進一步,是除了旅行以外,讓最普通、最平淡的每個日子,都要活得閃閃發亮。


現在節目還在第一階段,未來階段能夠看到藝人們的改變,他們的獨居生活也會變得更美好,這是節目的意義所在。


《娛評》:單身的藝人會在這檔節目中爆出戀情嗎?


陳歆宇:不一定,有更好,沒有也沒關係,因為是否會爆出戀情不在這檔節目的內容主線上,畢竟我們不是一檔婚戀節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評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娛評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