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省科協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問計有機旱作農業

省科協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問計有機旱作農業

省科協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問計有機旱作農業

省科協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問計有機旱作農業

省科協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在首屆全國有機旱作農業科技交流大會期間舉辦。

什麼是有機旱作農業,其在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中發揮了什麼作用?有機旱作農業在培育優質農產品品牌、擴大市場銷售、提高農業效益方面產生了什麼影響?7月28日,在首屆全國有機旱作農業科技交流大會期間,以「推廣有機旱作 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為主題的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在呂梁市嵐縣舉辦。來自全國從事旱作農業的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2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活動。

活動邀請到中國農業大學農學系主任、農業部農作制度重點實驗室主任陳阜,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杜森,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娟玲,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李玲玲4位專家與媒體記者、與會代表,圍繞有機旱作農業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如何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等方面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

什麼是現代有機旱作農業?陳阜表示,有機旱作農業不等於有機農業+旱作農業,也不等於傳統有機旱作農業。有機旱作農業是現代農業模式之一,是用現代工業裝備、現代科技武裝、現代組織管理方法經營的社會化、商品化農業。他認為,有機旱作農業是特定區域的農業發展模式,壯大傳統的特色種養業、加工業是核心,但引進和培育新產業同等重要。如何發展現代有機旱作農業?他指出,技術創新是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的基礎支撐,核心是要素投入精準高效、技術模式集成配套、產品質量標準規範、產業功能拓展延伸。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在於觀念轉變,綠色發展要求突出綠色生態導向,與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差異很大,涉及政策調整、制度優化、技術創新、市場引導等,但核心問題還是轉變理念和意識。

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有哪些作用?杜森表示,推廣和發展旱作農業技術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推廣旱作農業技術的地區多為光、溫、地資源豐富,但是糧食產量較低,增產、穩產潛力大。這些地區還是綠色發展的重點領域,也是優質特色農產品的主產區,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的推廣對於這些地區的資源高效合理利用、污染防治和提質增效起到重要作用。他指出,目前,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取得一些成效,機理研究不斷深化,技術模式不斷創新,設施技術不斷配套,應用範圍不斷拓展,社會影響不斷擴大;但是也存在思想認識不足、資金投入不夠、基礎工作薄弱、機構隊伍不強、保障措施不力等方面的問題。

王娟玲首先介紹了有機旱作農業的含義以及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的發展歷程。她認為,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山西農業的必由之路,是自然與歷史的選擇,是現實發展必需。山西在生態、技術等方面有良好基礎,在發展過程中要做好頂層設計、推動科學發展,走全面有機旱作道路,打造山西農業的綠水青山。對於山西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她指出,山西的氣候、土地條件、種植結構都比較特殊,但是農業發展走了一條不特殊的道路,因此遭遇了與其它地區相同的困難與問題,如「傷心菜」「賤蘋果」「低價糧」。面對這些問題,各地要突出特色產業,要明確比較優勢,確定優先順序,有條件先扶持。大力發展功能食品(農業),打造高端產業,體現產品的個性化、高附加值,走精、專、特、優之路;要嚴政策、高門檻、硬標準,強化規模質量控制,使產業科學有序發展。

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否有助於我國「兩減一增」目標的達成?李玲玲表示,農業農村部開展 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其背景之一就是我國有機肥資源利用率比較低,農作物秸稈的養分還田率只有35%左右。農田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要達到「兩減一增」的目標,就必須維持農田生態系統,實現可持續循環,因此出路之一就在於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利用農作物秸稈還田替代化肥農藥的使用。

本次活動由山西省科協、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中心主辦,山西省旱作農業學會、山西省名優土特新產品協會、山西科技傳媒集團、嵐縣縣委、嵐縣政府等單位承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血檢新方法能預測早產
官方緊急提醒:這種常見的退燒藥兒童禁用!快告訴家人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