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上市沒多久,就遇到了一個危機

小米上市沒多久,就遇到了一個危機

p2p爆雷不僅折射出小米的盈利困境,更讓它在米粉中建立的信任感出現了裂隙。

文|杜博奇

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沒多久,小米就走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小米公司通過旗下app、用戶任務等方式推廣的p2p產品,令一部分購買了理財產品的用戶蒙受損失。7月24日,小米公司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透露:從6月底就開始陸續收到用戶對p2p方面的投訴反饋,已接到429名用戶投訴,涉及投資金額約4000萬元。

小米還聲稱:將幫助購買了p2p產品的用戶維權,並不再收錄新增的P2P理財類應用。

傷透了心的米粉並不買賬,他們集結成群,討論挽回損失的辦法,有人甚至寫好了經濟賠償起訴書,打算把小米告上法庭。

這個夏天,那個自稱「價格厚道、感動人心」的小米,在p2p的轟隆雷聲中遭遇信任危機。

1、憤怒的米粉

7月23日,一位朋友給雷軍發來幾張小米手機拍攝的照片,雷軍隨手就轉發到微博上,馬上引來大批米粉評論。與往常不同的是,很多購買了小米推薦的p2p理財產品的受害者跑過來討說法。

一個名叫「大白醫森」的網友留言:「我在小米vip任務里下載了2025金融理財,為了獲得小米筆記本pro獎品,買了10萬理財產品,現在平台跑路了,我覺得你應該給個說法吧?」

第二天,他們就等來了回應:小米應用商店清查並下架大部分金融類應用(主要是出問題的p2p應用,目前小米應用商店還有100多個p2p理財應用),不再收錄新增p2p理財應用,並保留所有P2PApp開發者聯繫信息和營業執照副本信息,當用戶需要時提供必要的支持。

這當然不能令憤怒的投資者滿意。他們都是小米手機用戶,有些人甚至此前壓根都不知道p2p,看了那些p2p公司在小米運動App上發布的廣告,或者為了完成小米推送的VIP系統任務,比如購買一定金額的理財產品就可以獲得小米8等獎品,他們通過小米應用商店下載這些p2p軟體併購買了它們的理財產品。一旦投資收不回來,大家便將矛頭對準信用背書的小米。

一些米粉在qq上組成了維權群,網名後備註了購買的小米所推薦的p2p產品名稱與金額,少的幾千元,多的幾十萬。他們整天在群里商量著如何挽回損失,有人建議到youtube熱門視頻下面留言以引起更多關注,有人提議大家集體到小米總部討說法,還有人翻出香港證監會的電話打過去投訴,或者乾脆搜集證據準備起訴小米,甚至已經寫好了訴訟書。

其實,很多人心裡明白只是不願承認,這些投資恐怕十有八九要打水漂了。如果是從其他渠道購買p2p理財產品大概也就認栽,但「要和用戶做朋友」的小米怎麼也會把自己給賣了呢?因此,他們殘存的一點希望是,小米公司能夠站出來幫助收拾殘局。

2、小米互聯網金融路線圖

2014年9月,雷軍擔任董事長的小米科技與順為資本聯手,領投北京樂融多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B輪融資。這家公司在2013年8月上線了提供網貸服務的p2p平台積木盒子。

當時正值p2p第一輪洗牌期。小米在p2p行業震蕩期戰略投資積木盒子,被視為進軍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大信號。

果然,2015年手機業務還沒有迎來拐點、處於高速增長期的小米公司全面進軍互聯網金融行業,相繼推出供應鏈金融、小額貸款、支付、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分銷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

2016年,小米集團在重慶成立小米小貸公司,並參股設立了新網銀行,以此為班底組建了一個綜合理財平台——小米金融,為用戶和供應鏈企業提供理財、貸款等一攬子金融服務。

小米在招股書列出了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潛在風險,並標明因為流動性、信貸危機等不可控因素,互聯網金融業務整體資產質量可能惡化,還謀劃把全資控股子公司小米金融分拆出來獨立運營。

在廣泛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布局中,理財產品分銷與p2p廣告給小米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小米所謂的「理財產品分銷」,就是通過「應用程序推廣知名金融機構的優質理財產品」,並聲稱「加強產品篩選程序,確保僅向消費者推廣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產品」。

小米公司在招股書中還披露:除了通過小米金融、小米錢包、小米貸款等app應用銷售自家理財產品,還向用戶提供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第三方保險產品和其他便民服務。

包括理財產品分銷在內,小米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營收從2015年的8400萬人民幣暴增到2017年的17.35億。同一時期,廣告推廣業務營收從18億增長到56億。

廣告是流量變現最快的途徑。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中,互聯網金融不足20%,廣告推廣佔比穩佔50%以上。而這次p2p暴雷潮,無疑是對小米廣告推廣業務一次沉重的打擊。

3、盈利模式陷入「囚徒困境」

雷軍多次放言:「硬體綜合毛利率不超過5%」,通過「價格厚道」的產品「感動人心」,打造互聯網業務的流量入口。這在理論上講得通。

客觀上,智能手機、IoT硬體的白熱化競爭讓硬體行業成為微利的紅海,也很難獲得5%以上的毛利,所以通過「硬體產品+軟體服務」開闢第二戰場就成為小米的戰略選擇——賣硬體不賺錢,那麼就通過互聯網流量變現來盈利。

互聯網公司的生意模式是「羊毛出在豬身上」。購買了小米手機的用戶的確沒被割羊毛,但是他們作為流量被倒賣給了廣告主。於是,小米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2015年底MIUI操作系統月活用戶數量已經達到1.12億人,小米通過向他們推送廣告,從B端客戶收取18.21億廣告費。到2017年底MIUI月活用戶增加到1.71億人,而小米的廣告費猛增到56.14億,比2015年多了整整兩倍,高歌猛進的P2P是其中最壯觀的一批廣告主。

MIUI的活躍用戶通常都是被小米手機所打動而成為米粉,當他們聚集到上億人的時候,小米公司擁有了開闢互聯網業務的流量池,蓬勃發展的p2p廣告則成為流量變現的捷徑。

與大眾媒體亂槍打鳥式的廣告投放不同,小米app廣告、VIP系統任務,精準地把p2p產品投放給米粉,很多米粉購買這些理財產品時,並不會料到自己將成為一場金融災難的受害者。

6月底,當雷軍率領小米的高管團隊奔赴香港、紐約,站在聚光燈下為小米上市開展路演的時候,小米的客服就開始陸續收到p2p用戶投訴。期間,小諸葛、秋田財富等曾在小米做過推廣的p2p平台相繼出現問題,有用戶特地跑到小米社區發帖問,「小米推廣的p2p平台還能信嗎?」

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上市。而這段日子,P2P平台進入雷暴高潮,幾乎每天都有P2P平台跑路或出現提現困難。小米p2p維權群給出這樣的不完全統計:小米曾經做過廣告、現在已經暴雷的p2p平台至少有50多家。

小米談及其互聯網金融業務時曾表示:公司建立了先進的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辦法,通過專有風險評估模型評估用戶的信用風險,並根據信用評估結果授予用戶一定的信用額度。

但這樣的信用評估,針對的是向小米申請貸款的用戶,而非那些p2p廣告金主。

做生意講求誠信二字,信心比黃金還寶貴。雷軍和小米公司埋頭苦幹了八年時間,才積攢下MIUI的1.7億日活用戶,為了賺一波廣告主的快錢而挫傷米粉的信任,值得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網商 的精彩文章:

和美女共事也有煩惱?他靠這個消除「男人穿了女裝」的錯位感
《我不是葯神》原型陸勇:我開了這樣一個廠,它讓我續命、救人

TAG:天下網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