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單反與微單 誰才是高像素攝影更優選

單反與微單 誰才是高像素攝影更優選

在攝影圈子裡,「高像素」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畢竟縱觀數碼相機的發展史,其實就是感測器像素的進化史。而作為現階段最為成熟的相機系統(可能沒有之一),全幅單反的成像質量在近幾年突飛猛進,目前像素最高的是佳能EOS 5DS R,達到了5000萬的水準。

當然,除了單反之外,微單系統在成像方面也有著長足的進步,索尼A7RIII作為目前像素數最高的全幅微單機型,具備4200萬的像素水平。那麼5DSR與A7RIII誰會帶來更好的成像表現呢?一起來看我們的對比測試——

首先說說兩款機型的外觀設計,儘管5DSR與A7RIII分別屬於單反、微單兩大不同陣營,但外觀造型上的差異其實並不大,兩者均具備突起的軍艦部,同時都採用了亞光全黑色的機身塗層,看上去低調且專業。

佳能EOS 5DS R(搭配EF 16-35mm f/2.8L III USM)

索尼A7RIII(搭配FE 16-35mm F2.8 GM)

高像素機型的用戶大多是風光攝影愛好者,經常需要帶著器材外出取景拍攝,因此這兩套設備的便攜性同樣值得關注。從機身角度而言,A7RIII作為一款微單體積相對小巧一些,這也是微單產品的結構優勢;不過搭配兩家各自的16-35mm F2.8鏡頭之後,在體積上並沒有太大差別,從外出攜帶的角度考慮,兩套設備的便攜性基本一致。

A7RIII(右)作為一款微單,體積相對小巧一些

搭配各家的16-35mm F2.8鏡頭之後,兩套設備的便攜性基本一致

接著來看看此次測試中搭配的鏡頭。我們選擇了EF 16-35mm f/2.8L III USM和FE 16-35mm F2.8 GM,分別是佳能、索尼兩家的頂級廣角大光圈變焦鏡頭,在高像素風光攝影中能夠帶來很強的實用性。兩款鏡頭的體積基本沒啥差異,硬體配置可以說各有千秋,佳能具備對焦窗、索尼具備對焦停止鍵,分別照顧到了單反、微單用戶的使用習慣。

兩家的廣角大光圈鏡頭在配置上可以說各有千秋

索尼16-35mm F2.8(右)採用外變焦設計,實際拍攝時有進灰的風險

而在鏡身方面,可以看到兩家廠商不同的設計理念。佳能16-35採用了內變焦設計,變焦時鏡筒部分不會伸出,因此鏡頭整體有著更好的密封性;索尼16-35採用外變焦設計,雖然收縮狀態下便於攜帶16mm廣角端時鏡筒會伸出(這一點與其他家是相反的,需要適應),室外拍攝中有可能出現進灰、進水等問題。

兩款高像素機型都有著專業的按鍵及撥輪設計

5DSR(左)具備肩屏,操控效率更高一些

再來說說操控感受。5DSR、A7RIII都提供了豐富的按鍵、撥輪以及焦點撥桿,專業性無需多言。值得一提的是5DSR配備了一塊肩屏,配合周圍的功能按鍵,無需看屏幕即可實現快速設置;索尼A7RIII沒有給配肩屏,設置時必須查看屏幕,實際調整參數時的效率稍遜一籌。

對於如今的高端機型而言,雙卡槽已經是標配了

存儲介質方面,5DSR採用SD+CF雙卡槽,A7RIII採用雙SD卡槽,對於高像素用戶而言,雙卡槽能夠帶來更靈活的存儲及讀寫能力,大尺寸照片寫入、拍攝備份等等都更有保障。總的來說到了高像素這一級別,單反與微單的差異其實弱化了很多,無論機身結構還是操控設計上兩者都有著足夠專業的表現。

看過外觀造型及機身設計的對比之後,接著我們來看看這兩套裝備在實拍中的硬實力。高像素機型的最大優勢在於細節表現,筆者將這兩款相機分別搭配兩家最新的16-35mm F2.8鏡頭進行實拍測試,實拍中均使用了F8的小光圈,一起看看實際出片的銳度如何。

5DSR實拍樣張

A7RIII實拍樣張

首先來看16mm端,廣角端下這兩款高像素全幅機都帶來了出色的出片質感,實拍照片觀感非常紮實,畫面細節、色彩都有很明顯的層次體現。之後我們將照片進行100%放大,並且選取相同區域進行對比——

100%放大細節對比

從放大結果來看,兩者都帶來了豐富的畫面細節,橫向對比來看5DSR出片相對要更加紮實,實拍照片細節對比度更高,同時細節部分更有質感;A7RIII的照片在放大後也有著清晰的畫質,但解析力表現略遜一籌,建築的細節紋理部分有些模糊。

5DSR實拍樣張

A7RIII實拍樣張

之後來看35mm端。我們同樣用這兩款相機在同場景下進行實拍測試,可以看到兩者同樣都能帶來紮實的成像表現,照片觀感都很銳利,只是在色彩風格上有些不同,5DSR傾向於飽和、暖色調的出片風格,A7RIII傾向於平淡、冷色調的出片風格。色彩可以通過後期軟體進行調整,我們接著還是將照片放大對比細節——

100%放大細節對比

放大後的樣張中,可以看到兩款相機在35mm端同樣都能帶來出色的解析力,100%放大後依舊有著清晰的細節紋理,這對於追求細節的高端玩家而言有著非常大的誘惑力。得益於更高對比度的出片風格,5DSR的照片在成像上相對紮實一些,但筆者個人認為35mm時這兩套設備的解析力表現差異不大,基本處於同一水準。

通常情況下,像素密度越高,高感時越容易出現噪點問題,因此理論上暗光拍攝並非高像素機型的強項。不過,實拍中難免會遇到光線不足的情況,這兩款像素怪獸的控噪能力同樣值得關注。為了保證光照條件的統一性,筆者用這兩款相機在評測台上進行客觀測試。

ISO 1600控噪能力對比測試

ISO 3200控噪能力對比測試

ISO 6400控噪能力對比測試

從實際測試的結果來看,兩款相機在ISO 1600、3200下出現了少量噪點,但畫質整體並未受到影響;到ISO 6400這樣一個高感光度時,兩者都出現了些微噪點顆粒,不過畫面的細節依舊沒有損失。可以說在極高的像素前提下,兩款相機仍能帶來純凈的高感畫質,能夠滿足常見暗光場景的拍攝需求。

經過解析力及控噪能力的測試之後,接著我們將目光轉向鏡頭光學素質。關於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和索尼FE 16-35mm F2.8 GM的銳度表現,前面的解析力部分筆者已經做過對比,之後來看看這兩款頂級廣角分別具備怎樣的光學素質,我們均採用評測台在同場景下進行測試。

16mm畸變測試

35mm畸變測試

首先說說畸變,筆者分別測試了兩款鏡頭在16mm及35mm端的畸變抑制能力。16mm作為超廣焦段,兩者不可避免地都出現了桶形畸變的現象,在畸變控制表現上基本一致;35mm端兩款鏡頭的畸變現象大幅好轉,基本都做到了橫評豎直。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Photoshop中利用Adobe Camera Raw插件可以輕鬆去除畸變問題,對實際拍攝基本沒有影響。

色散抑制能力對比測試(光圈F2.8)

接著看色散。色散問題通常在大光圈時容易出現,筆者將兩支鏡頭同時設置為F2.8光圈進行測試,可以看到佳能16-35mm F2.8在色散方面控制得很理想,基本沒有出現色散問題;相同條件下,索尼16-35mm F2.8出現了些微綠邊及紫邊問題,色散抑制能力有些不足。

廣角拍攝大場景時難免會遇到逆光的情形,這時很容易產生眩光現象,給照片帶來光斑、光線甚至霧化等不良影響,尤其在小光圈下更為明顯。筆者使用F16小光圈進行實拍測試,一起來看看它們各自的眩光抑制能力——

眩光抑制能力對比測試(光圈F16)

從實際測試的結果來看,兩者在眩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別,5DSR配合佳能16-35mm F2.8進行拍攝,在小光圈下並沒有看到明顯的眩光,A7RIII配合索尼16-35mm F2.8鏡頭在實拍中的眩光問題比較嚴重。綜合眩光、色散的表現來看,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鏡頭在光學素質上要更勝一籌,這與其成熟的鍍膜技術及結構設計是分不開的。

·總結 高像素拍攝選誰更合適?

5DSR與A7RIII,誰才是高像素記錄的更優選?相信各位讀者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成像能力方面,5DSR具備5000萬級別的像素,配合佳能16-35mm F2.8鏡頭能夠帶來更清晰、銳利的畫質,對於追求細節的用戶而言更具吸引力;在鏡頭素質這塊,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鏡頭也提供了更好的眩光、色散抑制能力,出片成功率更高。從拍照出片的角度而言,佳能這套高像素機+超廣角的配置有著更好的實用性。

綜合測試結果來看,5DSR無疑有著更高的性價比

另外這兩套設備的價格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佳能5DSR搭配EF 16-35mm f/2.8L III USM鏡頭總價在25500元左右,索尼A7RIII搭配FE 16-35mm F2.8 GM鏡頭總價在35900元左右。面對一萬多元的差價,如果你打算入手一套高像素拍攝裝備,個人認為5DSR加上佳能16-35mm F2.8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關村在線 的精彩文章:

家庭影院本該如此 Sonos PLAYBASE智能音響
谷歌已錯過區塊鏈市場先機 但正全力追趕

TAG:中關村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