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還在為收筆而收筆嗎?

你還在為收筆而收筆嗎?

很多朋友對於書法中的收筆十分重視,很多老師也多次強調書法收筆的重要性。其實,收筆是一個偽命題。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我們先看看傳統的書法教學中是怎樣說收筆的:

收筆主要有三種:一是回鋒收回畫中,含蓄蘊藉;二是露鋒行筆承上啟下;三是露鋒平出,如捺和懸針豎。

其實如果我們大致分類,二、三兩項是一類,一單獨成類。區分標準為收筆要不要刻意再做手部動作。

在楷書中,收筆的方法在細節上有很大的區別。如柳體「大」字的橫畫的收筆,是中鋒行筆之收筆之前先蓄勢後提筆向上在向右下作頓,要注意下頓的幅度,頓出畫尾,然後回鋒收筆之畫中,之後提筆做好下一筆的書寫準備。

你還在為收筆而收筆嗎?

「中」字則需要中鋒行筆,邊行邊提,但鋒不離紙,也可回收或離紙做好下一筆的書寫準備工作。

你還在為收筆而收筆嗎?

顏真卿的「華」字的各個點畫的收筆。以長橫為例。中鋒行筆,由細漸粗行之適宜處,向上提筆,在下頓回鋒收筆,顏體比柳體的頓挫幅度相對較大。

你還在為收筆而收筆嗎?

在行書中如《蘭亭序》中的「長」字和「氣」字,多有牽絲引帶以承上啟下。

你還在為收筆而收筆嗎?

你還在為收筆而收筆嗎?

可見上述的情況可見收筆有一個很重要的共性:為下一筆做好準備。古人在書寫中是沒有一個刻意的收筆動作的,即是是在楷書中,提按是為了筆畫的順利完成和方便下一筆的起筆。

你還在為收筆而收筆嗎?

傳統的說法是,書法要藏頭護尾,筆筆收鋒,這不能機械理解。所以我們不能光為收筆而收筆,要明白收筆的目的。經過自己的摸索和實踐,並閱讀了古人的書論和觀看真跡,我認為,收筆的目的除了上述的為了承接下筆外,還為了達到含蓄蘊藉的效果。

你還在為收筆而收筆嗎?

如果一個字的筆畫,或一個字的結束,自然地連接到下一筆的筆勢,這樣會增加流動感。如果你有收筆藏鋒動作的話會更顯含蓄穩重。

其實收不收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為什麼收筆,怎樣去收,收不收有什麼區別,能達到怎樣不同的美感效果。總的來說,收筆會更顯含蓄,不收會更顯流動,這裡強調一下,不收筆不意味著快速一筆划過,而是要徐徐圖之,為圖快而不收筆極易顯輕浮。

所以書法中的「收筆」是一個偽命題,這只是為了方便表述一個筆畫結束時我們的書寫動作,並不是為了讓我們收筆而創作的名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書法,是一場沒有盡頭的修行!
日本國寶:空海大師行草書63行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