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今天——1918年8月2日,庄士敦成為溥儀的英語教師

歷史上的今天——1918年8月2日,庄士敦成為溥儀的英語教師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1918年8月2日,庄士敦成為溥儀的英語教師


公元1937年,曾經統治中國的清王朝已經亡國25年。而在與中國相隔萬里的歐洲,一個名叫雷基納德·約翰斯頓的63歲英國老頭跑到一座小島上,披上了清朝官服,升起了一面象徵大清國的龍旗。這個老頭還有一個中文名,叫庄士敦。


1918年,清遜帝溥儀的老師徐世昌因要出任民國大總統而辭去「帝師」之職。經李鴻章的次子李經邁推薦,徐世昌代向英國使館交涉,聘請融貫中西的庄士敦擔任溥儀的新老師。1919年2月,庄士敦處理好威海事宜後趕赴京城,開啟了自己的帝師生涯。這一年溥儀14歲,庄士敦45歲。庄士敦帶著先進的西方思想與現代科學步入紫禁城,為這個古老皇宮帶來了新氣象。依據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回憶,年少的小皇帝對這位「蘇格蘭老夫子」以及其帶來的西方事物充滿好奇和崇敬。庄士敦則對這位特殊的學生竭誠盡忠,傾其所知相授。



在皇宮中,庄士敦教授溥儀英文,為他講解西方的歷史、生活和風俗,並為他起了個英文名「亨利」。日子久了,庄士敦與溥儀之間淡去隔閡,信任倍增。1922年,溥儀在大婚之日賞賜庄士敦「一品頂戴」,這是清朝官員的極高榮譽。庄士敦興奮異常,他恭敬地戴上官帽、身披大臣朝服(儘管此時清朝已終結多年),在北京的居住地拍了張照片寄送給英國的眾多親友。此後的歲月里,庄士敦向溥儀傳授西方的君主立憲思想,並提議溥儀到歐洲留學。他由衷期盼溥儀復辟後能成為優秀的國家元首,並擁有英國紳士般的非凡氣度。


庄士敦的到來讓自幼封閉宮中的溥儀大開眼界。在這位洋夫子的引導下,溥儀戴上了眼睛,剪掉了辮子,在宮裡裝上電話,騎起自行車。在庄士敦的介紹下,溥儀會見了一些外國使節,還和胡適通電話。很快又改革宮內的財務制度,把一千多人的宦官隊伍裁汰到一百餘人。庄士敦開始成為宮廷內務大臣的眼中釘,但是溥儀喜歡他,還加封他為御書房行走、頤和園總管。就這樣,庄士敦陪伴溥儀度過了紫禁城最後的黃昏,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帝師,也是帝國歷史上極少數的外籍高級大臣。



1924年,溥儀被國民政府徹底趕出紫禁城,在庄士敦的幫助下借道英國使館逃往日本轄區。庄士敦就此去職帝師職務,返回英國租界地工作。


庄士敦於1874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先後畢業於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主修現代歷史、英國文學和法理學。1898年,庄士敦經過激烈角逐考入英國殖民部,同年以東方見習生身份被派往英殖民地香港。由於其優秀的漢語水平,庄士敦在港英政府中不斷升遷,先後出任輔政司助理、港督私人秘書。1904年經駱克哈特力薦,庄士敦被殖民部派往租借地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先後任政府秘書、正華務司和南區行政長官等要職,獲英國政府授予「高級英帝國勛爵士」勳章。


庄士敦是一位漢學功底深厚的學者。在中國生活的三十餘年裡,他廣獵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對中國的儒家文化和佛教哲學十分推崇。庄士敦崇尚儒家思想。來華後他不僅為自己起了漢名庄士敦,還按照傳統為自己起字「志道」,該字取自《論語》「士志於道」。在庄士敦的著述中,絕少出現同時期西方人眼中對中國人的歧視意味和陰暗色調,更多是為中國的傳統習俗進行辯護。在庄士敦眼裡:「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處在各自社會發展的試驗階段,因此不管對哪個半球而言,把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強加給另一方是不明智的。」為此,他不僅反對洋商們急欲把中國進行社會和經濟西方化改革的企圖,而且尖銳地抨擊西方教會在華的變相傳教行為。



庄士敦十分熱衷旅行,在遊歷的同時切身體會當地風土習俗,寫出大量關於中國的著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學術研究價值。庄士敦還被佛教哲學深深吸引,他大量閱讀佛家經典,遍訪名山寶剎,與眾高僧法師探討佛教理論,認為「佛教思想較《聖經》遠為深奧」。1906年,他沿長江而上抵達四川、西藏。1908年,他到達了五台山、九華山、普陀山等地,沿途考察佛教聖地,為研究佛教理論搜集第一手資料。1913年,他再次走上普陀山之行研究觀音文化。在此期間,他沿途實地考察著成《從北京到瓦城》、《佛教中國》等書籍,提出中國的儒家思想與佛教思想相結合,方能彰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拯救未來世界之良方。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派兵闖進紫禁城,轟走了清朝皇室的所有成員。庄士敦為了保住溥儀,通過英國使館把他帶到了日本轄區。之後,庄士敦辭去了「帝師」一職,回到英國。走的時候,溥儀雇了一支樂隊歡送他的離去,曲名是《友誼地久天長》。


1934年,溥儀跑到滿洲國登基,庄士敦得知消息後立刻趕到長春。他幻想著溥儀能帶領軍隊再次殺入關內,一統中國。可等到庄士敦來到長春參見溥儀之時,卻大失所望。溥儀只不過是日本人手上的一個傀儡,他本人沒有任何實權。滿洲國也只是日本人的一個殖民地,就連國旗也不是大清的龍旗。溥儀見到庄士敦後十分激動,希望他能再次輔佐自己。此刻庄士敦的幻想已然破滅,他婉言拒絕了溥儀。庄士敦沒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教出來的學生竟然甘心當日本人的傀儡,堂堂大清朝皇帝竟然寄日本人之籬下。



隨後,63歲的庄士敦回到蘇格蘭,在當地買了一個小島,建造了幾個房子,分別叫皇帝廳、威海衛廳等。庄士敦一輩子忠於清朝,但非常厭惡滿洲國。為了將二者區分開來,庄士敦找到了一面大清朝的龍旗,插在了島上。自己還披上清朝官服,顯示自己曾經的榮耀。1938年3月6日,庄士敦帶著些許遺憾和對中國往事的無盡思念在家鄉愛丁堡逝世,享年63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文物介紹——黑龍江博物館第一鎮館之寶的金代銅坐龍
歷史上的今天——1528年6月17日,《明倫大典》修成,世宗朱厚熜親自為之序。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