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小就有明星范兒的克隆羊「多利」,它是怎麼叫的呢?

從小就有明星范兒的克隆羊「多利」,它是怎麼叫的呢?

雖然古希臘人有給自己養的綿羊起名字的傳統(比如希臘神話中長著金羊毛會飛的克律索馬羅斯),然而全球範圍內,最有名的一隻綿羊恐怕還是克隆羊「多利」了。

你想過,多利羊是怎麼叫的嗎?看完本文你就會知道了。

由「多利」克隆而來的「四姐妹」。圖片: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 npr.org

初識綿羊

雖然在書上讀過不少綿羊的知識,但是因為沒有長在牧區,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綿羊已經是大二的時候。當時學校農學院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農業日」,展示了一些大型農用機械、一隻可以讓你伸手進去摸它胃部的奶牛、各種玉米牧草南瓜等等。

不過我最好奇的,還是同專業的Emma帶來的幾隻綿羊,她把它們放在一個塑料籬笆圍欄中,不時要走開一會兒。令Emma鬱悶的是,每次她回到這群綿羊身邊,都會有兩隻以上的綿羊把自己的腳纏在塑料籬笆中,發出陣陣羊叫,感覺十分可憐。在我坐在乾草垛上圍觀的半小時里,綿羊和Emma重複了「纏腳—解救」行動大概有5次,Emma十分生氣,綿羊則保持一臉無辜的表情,而我卻快笑翻了。

綿羊下垂的尾巴和三瓣嘴使它看上去永遠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圖片:Jamain / wikipedia

後來幾次遇到綿羊,都是在動物園裡,有時是純粹展示,有時飼養員會給它們剪毛,剪毛時偶有弄破皮膚出血的情況,但很少見到綿羊大力掙扎,總給人感覺它傻傻的、笨笨的、智商不高的樣子。不過我們對於綿羊的刻板印象,主要源自綿羊的群居性。

肉、皮、毛、奶

作為最早被人類養殖的動物之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區的人們在公元前一萬年前從包括歐洲盤羊(Ovis orientalis orientalis)在內的幾個羊屬物種中,馴化出了綿羊。

歐洲盤羊。圖片:Christian Biemans / NIS / mindenpictures

綿羊有個明顯的習慣就是跟隨羊群中的領導者,而領導者的身份是可以改變的,有時只是第一隻邁出步子向前走的羊。只要數量超過4隻,綿羊就會聚集在一起成為羊群,這讓人類或者狗很容易就帶領羊群遷徙(人類養狗的歷史很有可能比養綿羊更長)。一群綿羊吃起草來十分認真,堪稱羊型「除草機」,所以要經常帶著羊群遷徙。

牧羊犬的工作原理正是基於這種「從眾心理」。圖片:Janko van Beek / Buiten - beeld / mindenpictures

根據綿羊不同的用途,可以分為肉用羊毛用羊(可再細分為細毛羊,半細毛羊和粗毛羊)、乳用羊皮用羊(可再細分為羔皮羊與裘皮羊)。當然這些分類並不是完全獨立的,比如粗毛羊往往也是優質的肉用羊,但它的毛主要適合製作羊毛地毯。深受我國吃貨喜愛的小尾寒羊就屬於粗毛羊,而湖羊和灘羊品種就屬於皮用羊。

讓澳洲聞名的美利奴羊就屬於細毛羊,細毛羊的一個特點就是羊毛會不停的生長,一年需要剪5次,紐西蘭曾經有一隻美利奴羊跑進了山洞中躲了7年,結果被人發現時身上的羊毛足足有27公斤!大名鼎鼎的綿羊油也來自於羊毛剪下後洗出的油脂。和商家宣傳的不同的是,綿羊油並沒有什麼特別神奇的護膚作用,它和人類皮脂的相似程度也不高。

澳大利亞盛產羊毛,也因此更是被稱作「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你還記得,兒時聽過的那一曲《剪羊毛》嗎?圖片:Nerfarm / youtube

與大多數的養殖動物類似,人們偏好雌羊,雄性羊即使留下也往往會閹割掉,特別是在肉用羊中,如果沒有在公羊小時候及時閹割,會導致羊肉的質量下降賣不出好價錢。此處一個關於綿羊的冷知識:綿羊存在性偏好——有8%的綿羊是同性戀,綿羊是對同性伴侶有終生偏好的少數物種之一

在很多國家,綿羊奶製成的乳酪也十分有名。綿羊奶的乳脂含量是牛奶的兩倍,十分適合製作成乳酪,而由於綿羊的飲食結構往往比山羊簡單,綿羊乳酪的風味也不像山羊乳酪那麼沖,有機會嘗試不要錯過。

一整塊綿羊乳酪。圖片:ebay.com

科研中的綿羊

除了大名鼎鼎的多利羊,去年綿羊又一次成為了科研焦點——這次是在一項人造子宮的研究中。

研究者把在母體內發育至105~120天左右的羊羔(類似於人類胎兒發育至22~24周)從母體中取出,裝進了一個模仿子宮環境的袋子中,讓羊羔成功在這個人造子宮的環境中發育至足月。

在多利羊誕生20年後,在綿羊身上進行的科研依舊在更新我們的認知。

處於「人造子宮」中的小羊羔。圖片:The Verge

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問題,雖然在中文中我們形容羊叫是「咩-咩-」,但在英語中,人們普遍認為綿羊叫聲是「拔-拔-」,有一首著名的英語童謠就叫做「Baa Baa Black sheep」。多利羊出生在蘇格蘭,那裡的人們也應該覺得它的叫聲是「Baa Baa」的。

據研究多利羊的科學家說,多利羊從小就很上相,面對鏡頭毫不緊張,還會展現出符合人們認知的微笑臉,感覺從小就有明星范兒了。

可惜她只活了6歲多,最後死於肺部疾病和嚴重的關節炎。她的早亡一度讓人們懷疑克隆動物會有基因上的缺陷短壽,但是最近對於她的同胞姐妹Daisy、Debbie、Denise和Diana的研究顯示,它們的健康狀況和同齡非克隆綿羊沒有明顯差別。多利的早逝,或許只是作為明星的不幸吧。

排版:毛毛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物種日曆」,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格列衛誕生記:難以複製的抗癌奇蹟
方法太重要!松鼠會員和學霸總結出來的高效學習方法,總有一種適合你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