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最近,很多很多女性都站出來發聲,分享自己曾經遭遇過的性騷擾或者性侵害的經歷。

我相信你們和我一樣,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情,除了憤怒以外,也會反思作為父母的我們,對於孩子性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這方面的話題,我從小D 1歲後就開始關注了,以前也寫過很多。

1、告訴孩子隱私和界限的概念:性教育只是告訴孩子「身體不能讓人碰」,你這是在敷衍啊!

2、讓孩子學會保護身體界限:社會「兇險」,這才是家長幫助孩子「金剛護體」的第一步

3、關於身體安全教育:防性侵的安全教育要從小抓起,願我們孩子的善良都能有鋒芒

4、如何幫助孩子了解身體:媽媽你為什麼有乳房,我沒有|和孩子一起聊聊身體吧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這些知識很重要,性教育和安全教育真的需要從小開始,刻不容緩。但這幾天,我持續在關注這個事件,看到了很多當事人的發聲後,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是那個發聲女孩的媽媽,當我若干年後才知道女兒經歷了這些,我的心情會怎樣?

我相信除了難過外,我會非常非常傷心,為什麼女兒出了這樣的事情,她都沒有第一時間來和我說呢?這個思考讓我開始了反思,是的,性教育和安全教育很重要,但千萬不要只剩下這些了。

我們都知道這些教育做的再萬無一失,有些「萬一」還是防不勝防,而我更希望的是,當我的孩子遇到傷害,都能想到「家」這個安全港灣。我們是否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如何讓孩子可以安心地第一時間向我們求救呢?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不要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形成羞恥感

我上周分享了一篇《想讓孩子自信,從鼓勵臭美開始吧!》,當時就有很多朋友留言,父母小時候對自己的一些評價。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不三不四、妖精、不學好」,這些評價看似是父母在希望孩子不要把心思放在打扮這件事上,但殊不知,這樣的評價也讓孩子產生了對於追求美、對於自己身體的羞恥感。

很多人受到性侵後不敢發聲,很有可能就是小時候那句「你那麼愛美不學好,是不三不四的女人」,讓她們覺得自己有錯的;或者讓她們覺得,自己發聲就需要承受社會更大的壓力,會被批判為「蕩婦,去勾引他人的」,所以他們選擇了忍。

不可否認,性侵背後存在著權力的失衡,這需要整個社會立法的推進。但落實到每個個體,怎樣的孩子是敢於為自己發聲的?一定是覺得自己背後有靠山的,而父母任何時候都是孩子最重要的靠山。當一個孩子從小可以源源不斷地從父母那裡接收到肯定、支持和安全感,她就會更有自己的立場。

這一點不僅僅只針對女孩的父母們,男孩被性侵的比例也很高,而男孩對於美和身體的認知更容易被打壓,特別是很多男孩小時候喜歡摸小雞雞而被吼叫,這些也會讓男孩形成羞恥感。

讓孩子從小明白自己的任何部分都很美好,自己值得追求美好,他們就能對自我認知形成一個正面印象,對自己的界限很確定,而不是為外界言論所累。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任何時候都是孩子的聯盟

孩子開始有了人際互動時,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一點,父母任何時候都是你的聯盟。是的,孩子當然需要管教,但任何的管教不該以犧牲親子關係為基礎。講道理和接納聆聽孩子並不矛盾,永遠無條件喜歡孩子和不喜歡孩子做個某件事也不矛盾。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我小時候那個故事《我就是那個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後來呢?》嗎,我上小學後才一周回家就對媽媽說,我要把學校燒了。媽媽一聽就炸了,一頓數落,越說我越要燒學校,最後氣得她吃保心丸。

我現在也當媽媽了,也能理解她了,說了這麼」大逆不道「的話,肯定要教育。但她沒有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是把孩子拉過來,而不是推出去。

當時我爸爸回家後第一句話就是,「你平時不是這麼說話的,你這麼說一定在學校受氣了」,後來我爸爸也在教育我,但是他的話就是把我拉過來了。我從很小就明白,我和爸爸是一隊的,我有啥事情和他分享不會被罵。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其實現在回想,爸爸對我的教育從小到大沒少過,但正是這份被理解、被接納,讓我選擇靠近爸爸,有了底氣任何事情發生都是第一時間告訴他,也更加聽得進他的教育。。

孩子的信任很脆弱的,如果每一次當孩子來和你求助或者告狀時,你總說,「做人要大氣一點。你是不是要自我檢討呢,為什麼他不這麼對別人,就這麼對你呢?」 如果每一次其他人來告狀時,我們不問青紅皂白就是一頓批評,「你怎麼總是闖禍?就是你總是在外惹事?」

說這些話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不過他們的愛中帶著「怕」,害怕不教育不批評,孩子就變壞了,但恰恰就是這些話把孩子推出去。

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孩子就明白了,和父母說沒用,反正發生任何事情,都會被認為是我的錯。那麼再慢慢的,等到發生更大更嚴重的事情,孩子就更不敢和父母說了。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永遠讓家擁有治癒的力量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信任》,裡面講的一個14歲女孩與一個戀童癖之間發生性侵之前和之後的一系列故事。發生事情之後,當女孩慢慢走出陰影時,她的父親卻無法擺脫,他開始查看女孩的聊天記錄,時不時地責罵嘲笑女兒竟然會喜歡一個40多歲的男人。

父親的種種行為,不斷地在提醒女孩自己被性侵的經歷。讓她開始失去信任,失去對自己的自信,開始懷疑自己,「我什麼這麼傻?我為什麼這麼傻?」 ,之後女孩選擇了自殺。

身體的傷害容易痊癒,心靈上的卻很難,更難的是自己最愛的家庭又讓自己經歷了二度心靈侵犯。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電影《信任》的劇照

這雖然是個極端例子,但想想我們的日常也有這些縮影。孩子考試失利了,回家後父母的第一句話是,「你怎麼這麼不爭氣,周末讓你複習你不偏要看閑書,看到沒?」;孩子被人打了,父母第一時間看到就說,「你打回去啊,你怎麼這麼軟弱啊,被打了還不吭聲」。

是的,這些其實是父母「心疼」的另外一種表現,但這些話語在孩子耳里卻是在傷口上撒鹽。他們那時最希望的就是得到父母的一個擁抱,告訴他們「沒關係的,這次沒考好,我們下次努力」;「哎呀,寶寶哪裡疼了,媽媽來吹一下」。

房子被縱火後,是先去抓那個放火的人,還是先去救屋子裡的人?

錯誤傷害已經發生,是先執著於教育指責、憤怒報復,還是先幫助自己和孩子療傷?

這個選擇很容易做,但是我們在日常和孩子的互動中卻總是失去了靶心。是的,這個世界不都是美好的,但保護孩子不該僅僅只是停留在教育層面,更要給予孩子愛、安心和底氣。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讓我們都能成為孩子的懷抱,告訴他們,外面發生再大的事,沒關係,回到父母這裡,你就是安全的;

讓我們都能成為孩子的燈塔,外面也許黑暗,沒關係,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讓自己的處境好起來。

人生一定有暗流和礁石,父母提供孩子的這些力量,才能讓他們有正能量護體。父母心裡的愛和光,才能照亮他們的前路慢慢。


大J叨叨叨

昨天一整天仍然覺得很不真實,我的第三本書開始預售了,剛剛收到編輯發來的第一時間的消息,噹噹網新書熱賣榜總榜第一名,再次讓我看到了你們支持我的能量。

出版社和噹噹網的老師們都和我說,你這個公號很特別,關注你的父母們和你一樣,都是特別愛學習的。聽到這句話,真的是我最大的驕傲了。

昨天留言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關於「聯結」,因為一個平台,或者一本書,讓我和你們、也讓你們和其他人都有了聯結。育兒,需要支持系統,還好我們一直都在!

反思|保護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了

然後昨天有朋友給我留言,我才知道預售海報竟然成了噹噹網手機App的開屏。問了編輯才知道,這是噹噹網對我之前兩本書的認可才給的支持,好像是育兒書籍第一次霸屏的。

可惜今天已經換了,也沒截屏留念,但還是覺得好驕傲的,分享給你們,我的每一個小小的成績,都是你們造就和見證的,愛你們!

預售還在繼續中,現在購買可以獨家獲贈《辣媽自我管理精進指南》


推薦閱讀

1、上周文章回顧

  • 想讓孩子自信,從鼓勵臭美開始吧!
  • 當媽這件小事,讓我失去了職業競爭力?!
  • 家家都有的密封袋,竟是認知啟蒙的好幫手
  • 喂,躲貓貓能否認真點?!|躲不好,真的不是智商問題

2、溝通的藝術

  • 美國教授問我,你們如此深愛孩子,為什麼卻總在傷口上撒鹽?
  • 專治「不想吼孩子,脾氣上來忍不住」這種病
  • 專治「不想吼孩子,脾氣上來忍不住」這種病之第二集
  • 最傷人的莫過於打著愛的名義羞辱孩子卻不自知

3、賦予孩子勇氣

  • 沒經歷過害怕,怎能變勇敢|當孩子說,媽媽,我害怕!
  • 別讓孩子遇「挫」就「折」,這三點才是打造逆商的關鍵
  • 這個神奇的詞語,讓孩子不輕言放棄,勇於挑戰
  •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暢銷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瑩瑩媽媽給早產寶媽們的一些建議
美法日墨印,五國媽媽管教孩子誤區,也許也有你我的影子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