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陽明:逼出來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逼出來的「龍場悟道」

置於死地而後生,在軍事上也許只是一句鼓舞士氣的大話,但在生存哲學、生存智慧的錘鍊創建時,卻是必須如此的「基本原理」:不臨「實事」之真際,不可能求出真真切切實實的「是」來。

用存在主義的話說,這叫:不進入臨界狀態,不可能發現生存的真實境遇,也就無法看清「在」的本質。

現在,皇帝和老天還有劉瑾讓他專門來「打撈」這個「理」來了,他怎能不拚命地在被置於死地之後而求生呢?

他不但將三十七年的家底都拼將出來,還把他擁有的三千年的文化底蘊都用頭皮頂出來,日夜苦苦琢磨。在春夏之交的一個午夜,他忽然從石床上呼躍而起,跟從他的人著實嚇了一大跳。因為他本來睡得好好的,怎麼突然發起癔症來?像練氣功的人在發功一樣地抖動,身不由己地前仰後合。

一陣激動過後,陽明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過去從外物求天理是捨本逐末了,由外及里的路子整個是場誤會。要把顛倒了的大路子再顛倒過來,只有以我心為天淵,為主宰。

他此時悟通、後來再三申說的口號就是:「所謂格物致知並非如朱子所說的用鏡子去照竹子,而是倒過來,以心為本體。下功夫擦亮心鏡。」「所謂的『格』就是『正』,所謂『物』就是『事』」。

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他後來點醒學生的:「心中無花眼中無花」——「天下無心外之物。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歸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這就是他所大悟的「格物致知之旨」。

這就是中國思想史上的大節目「龍場悟道」!

首先,聖人之道就是成聖之道!就像佛教是成佛的學說和修養方法一樣。

其次,「吾性」就是我的心。理學家強調「性即理」,心學家則強調「心即理」。此時陽明還沒有簡易直截到說出「心即理」的時候,他說的「自足」的「吾性」就是吾心,就是我的精神。

第三,「自足」是夠了的意思。他的第一感覺就是:我完全能夠憑著我的精神走上成聖的道路,不需要依靠任何心外的東西。這樣,「心」就成了主體、本體。再引申一下就是:道和心不是二,而是一。

所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道心為一,分別「道心」和「人心」是永遠也走不上成聖之路的。這是他當年遍讀朱子之書而過不去「物理吾心終若判而為二」這個坎兒的關鍵。

心物二元論是中西哲學史上的大話題,西方可以笛卡兒為心物二元論的代表,中國沒有這麼典型的代表,但是強調「二」的特別多,譬如區分天理與人慾其實是種身心二元論。

王陽明是個從脾氣上就追求一元論的人,他反反覆復地探尋的就是個「精一之道」,他就是覺得不到「一」就不徹底、不究竟。他後來成功地證明了身心一元,現在他說的「吾性」其實包含著身心一元的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心裡有話先別急 聽聽別人怎麼說
情緒容易沖昏頭腦?理智來當「防火牆」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