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家教雜說」之六十八:《魯班教子學手藝》

「家教雜說」之六十八:《魯班教子學手藝》

原標題:「家教雜說」之六十八:《魯班教子學手藝》


標籤: 實踐能夠得到檢驗 分類:


《魯班教子學手藝》

魯班,公輸氏,名般,春秋時期魯國人。因為他生活在魯國,「般」與「班」同音,故稱之為魯班。


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創造發明家。曾創造作戰攻城用的雲梯和磨粉的磨,又相傳發明木作工具。過去,木匠們都稱他為「祖師」,非常崇敬他。由於魯班木工技術高超,誰也超不過他,所以後來人們就把在行家面前炫耀本領,稱做是「班門弄斧」。現在,人們又把「班門弄斧」這個成語作為在行家面前的自謙語。


傳說魯班有個兒子叫伢子,從小聰明伶俐,父母十分疼愛,希望兒子長大以後能有出息。那麼,兒子快長大了,干點兒什麼事呢?父母很關心這件事。


在伢子15歲的時侯,父親魯班問他:「伢子,你已經不小了,想干點兒什麼呢?」

伢子說:「我要去學種地。」


父親說:「種地好啊。不種地,就沒有飯吃。」於是,他把兒子送到農民家去學種地。


一年過去了,伢子回家來了。對父親說:「種田這活太累了,我可不幹了。


父親問:「你不願種田,那想幹什麼呢?」


兒子說:「我要去學織布。」

父親說:「織布好啊。沒有布就沒有衣服穿。」於是,把兒子送到一個織匠那裡去學藝。


一年過去了,兒子又回來了。對父親說:「織布忙死人了,也沒意思。我不幹了。」


父親問:「你想幹什麼呢?


兒子很乾脆地說:「我要當木匠。」


父親說:「當木匠也好。沒有木匠就沒有房子住。」於是,他又把兒子交給他的大徒弟張班,讓他專門教兒子練上三年斧子。

只幹了一年,兒子又回來了。對父親說:「木匠活我也不想幹了。」


為什麼又不想幹了呢?」父親詫異地問。


兒子說:「師傅要求太嚴了,活太也太苦。這師傅的心太狠了。」


父親問:「你說,你師傅是怎麼個嚴法、苦法、狠法?」

兒子說:「這師傅專揀帶節子的木頭讓我砍,要求我砍得平如鏡面,光得發亮,上邊圓來下邊方。師傅一天從早到晚不讓我閑著,讓我早砍見星,晚砍,颳風下雨不停工!還讓我斧把兒磨出凹,斧刃磨平牙,手上老繭要開花!你看,這是有多嚴、多苦、多狠呀!」


父親聽了,笑著說:


「不嚴、不苦、不狠,你能學出手藝嗎?你既然怕苦、怕累、怕忙、怕嚴、怕狠,那好吧,從今天起,你就別吃飯了,因為你不愛種田。從今天起,你就別穿衣了,因為你不願意織布。從今天起,你就從這屋子裡搬出去吧,因為你不想當木匠!」


兒子一聽,呆住了,站在那裡一聲不吭了。


這時,父親從棚頂上取出一箱子他使過的斧子,每把斧子的把兒都磨出深深的凹,每把斧刃都磨平了牙。父親指著那箱斧子嚴肅地對兒子說:


「伢子,你看我磨損了一箱子斧子。你連一把斧子都沒有磨到這個程度,就不想幹了嗎?


兒子理屈詞窮,無話可說了。


最後,魯班取出三把新斧子,對兒子說:「伢子,要學到手藝,就得刻苦地去練;不下苦功夫,什麼也學不成。給你這三把斧子,拿去練。若三把斧子斧把兒攥不出凹,斧刃磨不到頂,就別來見我!」


兒子只好提著斧子,又回到師傅張班那裡去了。這回他可下了狠心,苦學苦練,終於把木匠手藝學成了,也成為一名能工巧匠。


魯班是一位勞動人民出身的發明家。他的創造發明都是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實現的。因此,他很重視實踐。他對兒子的教育就體現了這個思想。


魯班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地讓兒子自己選擇職業,一是充分表明魯班非常有遠見,重視而且堅定不移地堅持培養兒子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精神和能力;二是要兒子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苦,體驗學好什麼手藝都是不容易的;三是讓兒子在不斷選擇職業的過程中,還充分暴露齣兒子怕苦、怕累、怕難的問題,引導兒子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


事情做到讓兒子「理屈詞窮,無話可說」這個份兒上,就是父親不對兒子做出評價,兒子自己也會做出自我評價。這就叫「水到渠成」。


父親一次又一次地讓兒子自己選擇謀生職業,親身體驗學手藝的不容易。最後,魯班總結說:「不下苦功夫,什麼也學不成。」這就是「畫龍點睛」。


這樣,教育起來就更具有針對性,兒子對父親的教育也會容易接受,教育效果自然也會好。


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魯班重視培養兒子自主、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堅定信念和高超的教育藝術,很值得今天做父母的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忠心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幼教雜說」之一:《先磨合後載重》

TAG:趙忠心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