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中國老兵隱姓埋名40年,背後故事催人淚下

一個中國老兵隱姓埋名40年,背後故事催人淚下

原標題:一個中國老兵隱姓埋名40年,背後故事催人淚下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我們想講一個老兵的故事,他為國家獻出了一生,卻隱姓埋名了40年……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朗博


探究東西文化,洞察差異化的世界

1998年7月,解放軍301醫院,一位老人即將離去。


他的病床前站滿了解放軍總政治部的領導們,聽了他的故事,無人不落淚。


他曾是我軍最年輕的超級戰鬥英雄。


他隱姓埋名40年......


他用自己一生,書寫出共和國軍人真正的精神。


他就是張國富



1


張國富,1931年生於吉林省榆樹縣農民家庭,1946年參軍。


1947年,他建立奇功,當時《猛進報》發表《16歲放牛娃張國富活捉國民黨中將趙佰昭》一文,報道了他的事迹。

1948年,遼瀋戰役最後階段,張國富等幾十名戰士追趕敵人,來到了一個叫「胡家窩棚」的地方。


村裡燈火通明,停著很多軍車,連長猜這應該是敵軍的一個團部,就要端掉它。


敵人炮火甚是猛烈,幾十次衝鋒,戰友們大都倒在敵人的炮火之下,張國富趴在陣亡的戰友屍體中裝死。



當衝鋒號又吹響時,他一下躍起來,衝到敵人指揮所,扔出一顆手榴彈,爆炸讓敵人懵了,他藉機沖了進去,拿著爆破筒,大聲斷喝:「放下武器,不然就同歸於盡!」敵指揮官只能乖乖做了俘虜。


沒想到這個指揮部竟然是東北國民黨軍的司令部,相當于軍隊的大腦中樞,這讓整個東北國軍癱瘓、垮掉,大大加快了整個戰役的前進速度。


這次戰鬥中,五連除張國富和兩個重傷戰友以外,全部犧牲。


戰後,軍委給張國富記特種功一次,評價他「對戰役起天大的作用」。


1950年,在全軍的英雄代表大會上,張國福作為「特級戰鬥英雄」出席會議。



張國富所獲立功受獎證書和軍功章


主席在台上一眼認出他,說:「47軍的張國富,你到台上來,坐到我的身邊。」在場所有的戰鬥英雄們都驚呆了。


會後,主席特設家宴,宴請了張國富等四位英雄,並向他們敬酒。


1951年,張國富隨47軍入朝作戰。


在臨津江戰鬥中,堅守345.6高地七天八夜。



張國富率領全連戰友們,頑強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沒有帶過多的乾糧,戰士們最後只能吃皮帶、棉絮和衣服。


當阻擊敵人任務完成的時候,全連只剩下張國富一人。


一條腿已經骨折的他,爬回了師部,用微弱的聲音說:「師長!全連人全都犧牲了,我們的陣地沒有失守……」,就暈了過去。

當師部指揮員看到血肉模糊的張國富,全都失聲哭了。


2


1952年,張國富回國療傷。


他完全可以有前程似錦的人生,可以繼續深造,當時各地的女大學生給他寫信,表達了對英雄的愛慕之情。


但是,他選擇了復原回到家鄉。



吉林省榆樹縣委對這位英雄非常重視,要他到縣委工作。


張國富拒絕了。他說,勝利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他能活下來,已經很幸福了,不能代替犧牲的戰友們享受高官厚祿。


一席話說得縣委書記熱淚盈眶,只能安排他回到地方。


他來到鶴崗礦務局十三廠當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把「張國富」改成了「張國福」。

一字之差,這位共和國特級戰鬥英雄,從此消失了......



在十三廠,他是最苦、最累、最危險的火藥押運工。


他從南方把TNT原料押運到礦務局,然後再把炸藥運到各地的煤礦。


押運的過程非常艱苦,當時的火車是鐵皮悶罐車廂,麻袋片鋪開就是床,吃的是乾糧就水。



六七十年代的悶罐車


夏天,悶罐車又悶又熱,氣溫達到40度以上;冬季,車裡氣溫零下二三十度。每次押運,都要在高溫或者冰冷中煎熬幾天。


一次押運過程中,下了暴雨,車頂有一個腐蝕的小洞漏水。於是他就用自己的身軀遮住了炸藥的原材料,整整4個小時。


就這樣,張國福在平凡的崗位中一干就是25年,進廠時工資是四級工標準,直到退休還是四級工。他的老伴叫他——「張四級」。

3


張國福家裡生活非常艱苦。


一人的微薄工資要撫養5個孩子和父母。



紀錄片劇照


特別是從1958年起,是我國最困難的三年,全家人都揭不開鍋了。


因為張國福的特殊行業,每次押運回來後,能得到三個玉米面窩頭的「保健飯」。


他就把一個窩頭掰成兩半,分給父母,然後兩個分成五份給五個兒女,他和妻子喝「稀水粥」。


父母不忍,就讓他去找民政部門解決一些口糧。


張國福卻說:「我雖然參過軍,這也不是向組織要糧食的資本呀!堅持吧!國家也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母親哭著說:「16歲你就參軍打仗,不說你有功勞,那還有苦勞吧!你找單位解決口糧,這還算過分么?這個兵白當了!你簡直是一個窩囊廢!」於是不吃不喝,以死威脅。


第二天,張國福回家對父母撒謊說,找了領導,他們答應,在自己家房前屋後種點地,以解決家裡的口糧問題。


他就在屋子前後種起了土豆。後來,父母見他上班只帶一個土豆,很心疼,不忍加重孩子的負擔,要回老家。


張國福拿出剩下的五斤糧票,讓父母帶上,母親說:你留著用吧,不要考慮我們,我們都老了。



當時的糧票,憑它可以買糧,也可以換糧


父母回到老家不到一年,就相繼去世。


也就是從那一年起,每當清明節來臨,他都來到父母墳前,將五斤糧票鋪在供桌上,長跪不起。


4


張國福全家居住在12平米的小平房裡面,一家7口人睡一張大炕。

老伴見子女越來越大,讓他向廠里要房。


他實在張不開嘴,於是帶著家人就在外面撿磚頭,建了一間小房,並借了60元錢,買來木料、油氈蓋上房頂。


為了還上60元錢,他每天半夜起來帶著五個孩子去撿煤矸石,孩子的衣服全是工作服改出來的。



鶴崗當時的標準住房


總算孩子長大了,生活慢慢地好了。


每年過年,全家一起吃團圓餃子時,張國福就會悄然離家,買一瓶白酒,找個無人的地方喝完,醉死過去。


又一年春節,大女兒求他不要再自己喝酒了。


張國福的淚水流了出來,講了往事:1951年春節,朝鮮陣地上,全連的戰士用菜根做餃子餡,包了十幾蓋簾的餃子。


這時,敵機進行轟炸,兩名戰士為了全連人過年吃的餃子,便撲向了餃子……


每當過年,他就想起餃子上的戰友血肉模糊的身軀,「心如同萬箭穿心般地難受」。


張國福越來越老,越容易流淚了。


每當電視中看到《上甘嶺》等戰爭影片時,就會像一個孩子痛哭不已。


當看到反腐題材的電視劇,他也邊流淚,邊長吁短嘆,看著自己戰友們用生命和鮮血打下來的江山被腐敗糟蹋了,他心痛呀。


兒女們都猜想父親一定有很多的秘密。



張國福和女兒


一次,小女兒到了西安,她知道父親過去所在的部隊47軍駐紮在這裡。


當她來到軍隊榮譽室時,聽到講解員講起「孤膽英雄張國富」,她驚呆了,這不是自己的父親嗎?


小女兒回到了家中,全家人這才知道父親的英雄身份。


張國福解釋說:「如果要借著犧牲的戰友們的榮譽,來享受黨和人民給予的各種好處,我這不是卑鄙小人了么?對得起犧牲的戰友們嗎?」


張國富向提出女子要求,一不許向外界透露他的身份,炫耀;二不許借著他的名聲向上級組織講條件。


在那個時代,孩子們都沒有工作,參軍是解決就業最好出路。只要張國福吭個聲,就可以讓兒女參軍,但他卻沒有說一句話。


孩子們只能自謀出路,打工、擺攤。


晚年的張國福還幫大女兒賣早點。


5


1997年8月,張國福開始不斷地咳血,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肺癌。


醫生建議轉送到北京治療。


在北京武警醫院,廠里捐助和自家砸鍋賣鐵拼湊的醫藥費很快就用完了。


孩子們只能求救張國福的老戰友。



而47軍的老戰友尋找他40年,他的老團長黎原(後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和老主任穆建華(後任國家核工業部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原黨委副書記)得知他的情況,立刻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總參謀部彙報。


總政治部立即決定:特批張國福轉入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成立專家組對其特殊治療。


專家打開張國福的胸腔後發現,因為在戰場上和工廠中吸入大量火藥煙塵,他的肺膜厚得難以想像,已經無法救治。


住院期間,他的老領導來看他,張國福非常感動,感謝部隊沒有忘了他。



紀錄片《誰是張國福》截圖


當總政治部、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的首長們前來病房看望他,他掙扎坐起來,顫巍巍向首長行了最後一個軍禮。


三總首長們後退一步,立正挺胸回敬了一個莊重的軍禮,表示對這位英雄崇高的敬意。


大家問他對組織上有什麼要求,張國福回答比泰山還重幾個字:「希望我們黨和國家好!」


1998年7月11日,這顆火熱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終年67歲。


他的骨灰沒有按解放軍三總部的意見,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而是根據他的遺囑,送回到鶴崗殯儀館烈士陵堂。


三總部首長問他的兒女是否需要幫助,兒女們沒有提任何要求,也沒有要10萬元補助,甚至把三總部首長寫給當地政府予以他們照顧的信函,也壓了下來。



張國福的子女接受記者訪問


這也是父親對他們的最後遺願。


張國富,在戰火中九死一生,屢建奇功,這是一個英雄的名字。


張國福,因經歷了生死,看開個人功名榮辱,心中只有國家,坦蕩無私,這更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


英雄已逝,精神永在,如今當下,彌足珍貴。


老兵不死!



故事整理於:


紀錄片《記憶——誰是張國福》


紀錄片《大愛中華行——張國福和他的兒女》


周刊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你可能還不知道,每個人都具有第二人格
有了它,終於可以安全又優雅地喝口熱水了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