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歲前,保護好寶寶的這些「小怪癖」,長大才會有出息

2歲前,保護好寶寶的這些「小怪癖」,長大才會有出息

GIF

有時候,

感覺小寶寶真像「謎」一樣的存在,

他們的好多「小怪癖」,

都令我們捉摸不透。

比如小侄子就喜歡沒完沒了地撕紙,

小侄女就喜歡把她媽媽的包翻個底朝天,

還有隔壁老王家的兒子,快把他們家的電視拆了。

雖然,說起這些「小怪癖」令人哭笑不得,

但是這些「小怪癖」正是寶寶的可貴之處,

它們帶給寶寶的成長,

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

GIF

1

「愛撕書、愛撕紙」的小怪癖

有助於促進大腦發育

朋友家的寶寶8個月,總是愛撕紙。一不注意就能把衛生紙撕得碎碎的,有時候繪本看著看著就被撕的四分五裂,朋友都不敢再往回家買繪本了,再多繪本也禁不住娃這麼造啊。這是在故意搞破壞嗎?!

撕紙是寶寶精細動作發展的表現

也是手部精細動作相關腦區的發展

寶寶每一次手部精細動作的進步

都反映了寶寶大腦功能的飛躍

這樣的寶寶將來動手能力更強

更加心靈手巧

可以給寶寶準備不同材質的可以撕的紙(皺紋紙、餐巾紙、硬紙殼等),讓寶寶有更豐富的觸覺體驗。

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找一些帶有圖畫的紙,按圖畫邊緣撕紙,鍛煉寶寶的精細動作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寶寶撕出不同形狀,開發想像力。

2歲內給寶寶買的繪本,都盡量選擇耐撕的材質(比如布書、塑封硬卡書等),把不能讓寶寶撕的(比如爸爸媽媽的文件等)都收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Tips:要避免給寶寶報紙之類油墨印刷的紙張,這類紙含鉛,寶寶撕完紙再吃手就太危險了;注意看護寶寶,撕紙的同時不要誤食;不要給寶寶太鋒利的紙,避免劃傷;撕紙之後及時給寶寶洗手。

2

「扔東西、拆東西」的小怪癖

不是故意搞破壞

是在探尋因果關係

有的寶寶在1歲左右的時候,特別喜歡扔東西,拿到什麼都扔。有些男孩子還特別喜歡拆東西,家裡的小鬧鐘、手電筒,都是他「霍霍」的對象,家裡被他「毀」掉的東西不計其數。

其實,孩子反覆扔東西是在觀察。比如,球扔出去會滾動;積木扔出去會響;毛巾扔出去回緩慢落地等。拆裝東西就更高級了,不同物件,有什麼作用,應該裝在哪裡。

寶寶會逐漸認識到扔不同的東西

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發現物體更多新的屬性

和因果關係

寶寶將來的邏輯思維會更強

只要家長耐心引導、接納孩子的探索和嘗試,就會發現寶貝的動手能力會越來越強,懂得、理解的也會越來越多。

里貴重的、易碎東西,統統收起來。

和寶寶玩扔東西遊戲。比如接拋球、把球扔進籃子里,或把石頭扔進池塘里。在遊戲中宣洩掉寶寶扔東西的慾望。

和寶寶一起收拾殘局。可以對寶寶說說「看咱倆誰撿的積木多」或「你能幫我把黃色積木塊都找到嗎?」既增加寶寶積極性,又養成了可以扔但要收拾好的習慣。

做些有意義的扔。比如和寶寶一起把襪子扔到洗衣筐里,把用過的紙巾扔進垃圾桶里,把玩具扔進玩具箱里等等。既玩兒了扔的遊戲,又把家裡收拾乾淨了。

3

「吃手」的小怪癖

幫助寶寶探索世界

還有助於減壓

有個媽媽很發愁。她家寶寶從3個月就開始吃手,媽媽每次都把手從她嘴裡拿出來。5個月吃手更頻繁,連睡覺都含著大拇指。現在一歲了,還是有事兒沒事兒就嘬兩口。

「吸吮」是讓小寶寶感到最舒適

最安全的動作

寶寶通過吃手來給自己解悶兒

緩解焦慮和不安

是情商在慢慢發展的表現

寶寶正在學著安撫自己的壞情緒

同時也是寶寶探索外部世界的一種途徑

粗暴阻止,反而更麻煩。吃手是寶寶的減壓行為,粗暴制止反倒會讓寶寶對吃手的依賴會延長,增加成年後「咬指甲、啃鉛筆、貪吃」的幾率。

給寶寶更多的關注和陪伴,從源頭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多陪寶寶做一些動手的遊戲,多玩拉、拽、捏的小玩具。當寶寶的雙手逐漸靈活起來,ta的手自然不會滿足於只放在嘴裡啦!

4

「愛翻抽屜、愛翻包」的小怪癖

有助於「空間感」和邏輯思維

的發展

我閨蜜家的寶寶快2歲了,最大愛好就是翻東西。每次我到她家去,包里的口紅、紙巾、手機、充電寶、鑰匙……絕對都會被抖摟出來。閨蜜平時我都不敢輕易請別人來做客,更不敢帶他去別人家玩,常此顏面大失。

寶寶這不是誠心搗亂,更不是沒禮貌

處在「空間敏感期」的寶寶

更是痴迷於對抽屜、書包等空間的探索

這對寶寶的的空間認知

大小認知、以及是什麼、會怎樣等

邏輯思維的建立有好處

2歲內的寶寶,別限制TA翻。家裡,可以把寶寶能夠到的抽屜、柜子,盡量放可以讓寶寶翻的東西。家外,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避免寶寶亂翻別人東西。

2歲以上的寶寶,適當立規矩,告訴寶貝,什麼能翻,什麼不能翻。家裡有一些固定的抽屜或柜子,可以讓寶貝翻個夠。但除此之外的抽屜、柜子、書包,不能隨便翻,否則會怎樣(比如就不再帶TA去做客了)。

TIPS:小寶寶翻抽屜、翻包包的時候,家長要注意看護,以確保寶寶不會誤食異物,或被抽屜夾到手。

5

總說「不」的小怪癖

不是寶寶不聽話

是自我意識好、有主見的表現

都說寶寶的2歲很可怕,你說什麼TA都說「不」。你說該吃飯了,寶寶偏偏非要這會兒出去玩;你說該睡覺了,寶寶非不睡,必須再講個故事。總之,你指東他走西,就是非跟你不一樣才高興

這個階段恐怕是所有爸媽的噩夢,曾經乖巧、聽話的小孩兒不見了。迎來了一個事事都跟自己擰巴著、對著乾的小惡魔。但這樣的寶寶,要比一直都聽話乖巧的寶寶聰明得多。

這說明TA自我意識的建立和發展非常好

很有主見,並且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

這樣的寶寶將來長大會更獨立

不會事事依賴家長拿主意

心智更成熟、更有擔當

別跟寶寶對著干。並不是說讓家長事事遷就寶寶,而是儘可能無關原則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主,尊重TA的成長和堅持己見。並讓他自己承擔相應的後果。

等待這個小叛逆的階段過去。通常這樣的執拗、叛逆階段,會在寶寶2歲半後慢慢好轉,曾經的小天使還會回來的。

別動不動就跟孩子發脾氣。雖然這段時間可能你真的會被寶寶激怒到,但請努力剋制,畢竟咱是大人,多少也比孩子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6

自言自語、愛嘮叨

寶寶不是話嘮

那叫擅於表達

我朋友家的寶寶,小的還不到1歲。會說的能讓人聽懂的話沒幾個詞兒,但就是咿咿呀呀的可以聊好長時間。她們家老大更愛說話,從早到晚說不停,不是跟爸媽問這問那,就是自言自語一人分飾兩角色,聊的不亦樂乎。朋友逗趣的說,真是生了倆話嘮。

這是寶寶在建立自己的語言系統

並且努力嘗試用語言表達情緒情感的過程

說明了寶寶正在變得更聰明

更具備駕馭自己語言發展的優勢

不打斷、不制止、耐心聽。別嫌寶寶自言自語煩,更別覺得這是不好的事,寶寶自言自語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寶寶對話,也可以耐心傾聽。

但也不要鼓勵。自言自語只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過渡階段。如果過分鼓勵,比如寶寶自言自語的時候媽媽說:「寶寶說的真好」,這反倒是阻礙了寶寶正常的語言過渡,更容易讓寶寶沉浸在自言自語階段,缺失了更多和外界接觸的機會和慾望。

7

「偶爾聽不見」

不是反應慢或不愛理你

那叫專註力很好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在寶寶投入在玩玩具的時候,媽媽叫寶寶的名字,寶寶經常沒有反應。難道是故意和家長對著干,成心不搭理?

並不是!不是寶寶故意不理人,而是TA正沉浸在當下的活動中,專註著自己的事情,不容易被周圍其他聲音干擾到。

這恰恰說明了寶寶擁有很好的專註力

擁有較好專註力的寶寶

將來的學習成績會更好

做任何事情的效率和成功率

都高於專註力差的人

別打斷寶寶。很多媽媽,尤其是老人,總喜歡在寶寶專心致志玩的時候,喂口水、或跟寶寶說話。這些都是在破壞寶寶的專註力。

別因為寶寶這種「無禮」的表現,而責備孩子。

耐心等待、旁觀。有什麼事,等寶寶眼前的活動告一段落再說,小寶寶的專註時間不會太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DNF盜號的也看旭旭寶寶直播?洗號不成送滿全背包小八加油!
寶寶近視的「三大元兇」 父母一定要注意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