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最初被嚴重打壓的基督教能鯉魚跳龍門,成功逆襲?

為什麼最初被嚴重打壓的基督教能鯉魚跳龍門,成功逆襲?

原標題:為什麼最初被嚴重打壓的基督教能鯉魚跳龍門,成功逆襲?


在我們身邊會發現不少人有宗教信仰,其中見得最多應該是在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佛教徒,當然,還有許多穆斯林、基督徒等。20世紀,基督教在中國也有廣泛的傳播。


據統計,截至2016年,基督教的註冊信徒已高達24.6億,佔世界總人口的近34%。從規模,和影響力來講,基督教遠遠高於世界三大主流宗教的伊斯蘭教和佛教,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


不過,基督教在創教之初,也經歷了不少波折,規模影響力也非常有限,全然不見世界大宗教的派頭,即使在其誕生地—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古敘利亞迦南地區,也不見有多大建樹,早期只能以地下宗教的身份存在,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劣勢宗教。羅馬帝國政府打壓了基督教幾百年,但最終也未能消滅它,反而在逆境生長,越來越強大。


這主要是因為羅馬帝國版圖太大,地緣結構的相對鬆散,同時,帝國核心板塊的實力優勢不明顯,使得羅馬帝國的統治力相對薄弱。另外,羅馬的階級矛盾十分尖銳。作為代表異族中下層的宗教文明體系,基督教反而在羅馬的強勢打壓下越來越受異族被統治者的歡迎。在羅馬中晚期,基督教在底層羅馬人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局勢下,羅馬帝國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逐漸認可了基督教。基督教的地位得以飛躍發展是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米蘭敕令》,基督教正式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公元392年,基督教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基督教從建立到至高無上的榮耀,花了三百多年的時間,實現了完美逆襲。

那麼,為什麼會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態度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轉?雲石君將做簡要分析。


第一、羅馬帝國內部長期政局不穩。



雖然,羅馬帝國版圖遼闊,但卻是四分五裂的地緣結構,這就大大削弱了帝國中央羅馬對四方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另外,帝國的核心本部亞平寧半島地,本身地緣實力有限,在與邊緣板塊博弈中,難以形成絕對的優勢和壓制力。這些都加大了羅馬帝國的分裂基因,使得內部長期陷入不穩定的狀態。


羅馬帝國早期,羅馬還可以依靠超強的軍事力量來壓制四方,以彌補本部與邊緣板塊的地緣疏離和本部實力的缺陷。再加上作為本部的亞平寧半島因開發早,文明質量更高,使得其形成了對落後的邊緣板塊的絕對優勢。

進入到羅馬帝國中晚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羅馬本部的政策措施等,各邊緣板塊逐漸被開發,文明質量也在提升,逐漸縮小了與羅馬本部的差距,使得亞平寧半島本部的相對優勢越來越小。另外,這個時期的帝國,軍事實力也相對衰落。羅馬本部漸漸沒了壓制個地緣板塊的優勢。


在這樣的局勢下,羅馬帝國希望通過在東地中海建立一個東方核心區,來加強對與亞平寧半島地緣關係相對疏離的亞洲板塊的控制。


不過,畢竟事物都有兩面性。二元核心設置,雖能加強對亞洲領土的控制,但羅馬的權力架構也被分成了兩份。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兩者畢竟會有利益糾紛,進而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和衝突。而羅馬要維繫其領土的完整性,不得不加大投入來緩解二者的矛盾,但久而久之,羅馬的內耗也到了非常高的度,同時也削弱了羅馬統治邊疆板塊的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羅馬必須要尋求一個意識形態做支撐,來輔助二元核心的政治架構,維繫羅馬統治。隨著基督教在羅馬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羅馬統治者找到了契機,扶植其為國教,以此為紐帶,來增強民眾對羅馬政權的認同。


有的人要問,基督教長期受打壓,且羅馬原有本土化改造的多神教體系,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將基督教視為國教呢?

原因主要有二。一, 帶有明顯羅馬烙印的多神教體系,難以被受壓迫的羅馬廣大異族人士接受,選擇基督教更易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二、多神教體系本身是鬆散的,可信奉不同神的宗教,不利於人心的凝聚和思想的統一。而基督教信奉的是耶穌一個神,利於保證國家精神層面的一致性,凝聚民心。


第二、中晚期的羅馬帝國,面臨嚴重的蠻族入侵,羅馬人需集聚國內的異族之力,共同抵禦外敵。



但是,羅馬人對異族的壓迫不是一天兩天,長期高壓之下,在羅馬帝國有難時,異族人也很難有強烈的要出力保衛國家的意識。將基督教扶植為國教,就可以將保衛羅馬帝國上升到保衛基督的高度。就算異族對羅馬人厭惡至極,但出於對基督教的保護,在大敵當前,也會有較強的保衛羅馬帝國的意識。

同時,羅馬帝國需依靠基督教來消化吸收蠻族。最開始,羅馬是將蠻族拒之國門外,不過,蠻族來勢洶洶,總會找到突破口擁入羅馬。於是,羅馬採用了羈縻之術來籠絡蠻族,最大限度的吸納可悲同化的蠻族,用他們之力來抵禦那些頑固不化的蠻族威脅者。


但是,如何施展羈縻之術呢?


當然,劃一些土地給這些蠻族是必要的,但是要杜絕他們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話,還得讓他們歸心。畢竟,羅馬不可能將既得利益分給他們,統治者和蠻族因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就會激化民族和階級矛盾,那時候,對於羅馬統治者而言,真可謂是養虎為患。


在這樣的背景下,讓蠻族信仰基督教,依靠基督教的紐帶作用,來增強蠻族對帝國的認同感,讓他們身心都繫於羅馬,才能儘可能避免嚴重的民族和階級矛盾。


所以說,羅馬帝國從最初的強力打壓基督教,到最後將它奉為國教,這中間的態度大轉變,是符合羅馬帝國中後期的國情的。


不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羅馬的現實危機,但因帝國本身早已江河日下,內憂外患愈演愈烈,最終,基督教也不可能扭轉羅馬帝國解體分裂的局面。


不久,西羅馬帝國走向了滅亡,歐洲也開始了長久黑暗的中世紀,各式各樣的蠻族接管了歐洲。在蠻族統治歐洲期間,基督教沒有走向滅亡,反而大放異彩,其影響力遠遠高於羅馬帝國時期,主宰了歐洲的精神文明。


那麼,基督教為什麼可以主宰歐洲呢?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59。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子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既不敢又不甘——越南的「反華」為什麼總是這麼糾結?
為什麼俄羅斯歷朝歷代都特別喜歡擴張領土?

TAG:浪子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