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數學界諾獎菲爾茲獎昨夜揭曉,伊朗裔數學家Caucher Birkar獲獎

數學界諾獎菲爾茲獎昨夜揭曉,伊朗裔數學家Caucher Birkar獲獎

8月1日,2018年「菲爾茲獎」獲獎名單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揭曉,四位獲獎者分別是:40歲的伊朗裔英國數學家Caucher Birkar,現任劍橋大學教授;34歲的義大利數學家Alessio Figalli,現任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36歲的印裔澳大利亞數學家Akshay Venkatesh,現任斯坦福大學教授; 30歲的德國數學家Peter Scholze,現任波恩大學教授。

圖|四位2018年「菲爾茲獎」獲得者,從左至右分別是:Caucher Birkar, Alessio Figalli ,Akshay Venkatesh和Peter Scholze(來源:Handout)

「菲爾茲獎」是最著名的數學獎項之一,正式名稱為國際傑出數學發現獎。它在數學界分量極重,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於1936年首次頒發,並且自1950年以來,每隔四年向最多四名40歲以下的數學家頒發。除獎牌外,每位獲獎者還獲得1.5萬加元的獎金。迄今為止,已故的Maryam Mirzakhani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女性。

圖|「菲爾茲獎」獎牌

在今年的獲獎者中,個人經歷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伊朗庫爾德裔英國數學家Caucher Birkar。他出生於1978年的伊朗馬里萬(Marivan),這是一個受1980年代兩伊戰爭嚴重影響的城市,以庫爾德人為主。此後Birkar在伊朗德黑蘭大學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為了逃避戰亂和紛爭,他在2000年以難民的身份前往了英國,並於2004年獲得了諾丁漢大學博士學位。在開始攻讀博士時,Birkar只會講基礎的英語。

圖|伊朗裔英國數學家Caucher Birkar(來源: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我在學校的這段時間處於十分混亂的時代。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發生了戰爭,經濟形勢非常糟糕,」Birkar接受採訪時表示。「我的父母都是農民,所以我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做農活。從很多方面來說,這並不是孩子對數學萌生興趣的理想環境。不過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哥哥教了我更高級的數學技巧。」

在難民庇護申請的審批過程中,Birkar一直住在諾丁漢。出於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和過人的天分,他的博士生涯也從諾丁漢開始。Birkar的博士生導師之一,諾丁漢大學教授Ivan Fesenko表示,「他主動來找我,因為他對與我的研究工作很感興趣。」

「在開始攻讀博士之後,Birkar立刻展現出了他的天分。我給了他某個問題,我認為如果他找到了解決辦法,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通常來說,攻讀博士(這一過程)要持續三到四年。實際情況是,我給了他一個問題,他只用了三個月就解決了。」

「Birkar極其聰明。一旦你和他對話,你就會意識到他可以提前知曉你的想法。但他從來沒有濫用這個優勢,他非常尊重(別人),會溫和地幫助他人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想法。」Fesenko補充道。

Birkar獲得了「菲爾茲獎」主要基於他在代數幾何領域中的重大突破,包括「證明了法諾簇(Fano簇)的有界性,以及對最小模型項目的貢獻。」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Paolo Cascini教授指出,通俗地講,Birkar的研究重點是分類幾何形狀和描述它們的構建塊。

「希望這個消息可以讓世界上4000萬庫爾德人會心一笑。」

其餘三位獲獎者也都有著非常傑出的貢獻。當中最年輕的是30歲的德國天才數學家Peter Scholze—他24歲就成為了一名教授,被之前的「菲爾茲獎」委員會稱為「已然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

圖|德國數學家Peter Scholze(來源:Phys Org)

Scholze提出了狀似完備空間理論,這也是讓他獲得「菲爾茲獎」的成就之一。他致力於研究代數和幾何的結合,將棘手的問題從一個數字系統轉移到另一個系統,解決了代數幾何中許多的難題。

「幾何學是對空間和形狀的研究,」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Kevin Buzzard說。「幾何學家使用的一種技術是將簡單的空間映射到複雜的空間上,從而實現對複雜空間的研究。例如,線條比圓形更簡單。但是如果你將一條線想像成彈簧的形狀,並將其壓縮,那麼你就找到了一種將線條映射成圓形的方法。幾何學家可能會使用這種技術來分析與圓形相關的問題,將其變成關於線條的複雜問題。」

然而,狀似完備空間反轉了這一邏輯。Kevin Buzzard解釋道,「Scholze引入了反直覺的想法。為了研究一個幾何對象,你要從一個怪異和扭曲的空間中找到它的映射,從某種意義上講,該空間不能再被扭曲了。這種思路的結果是,你要解決關於極其複雜的對象的簡單問題,而不是簡單對象的複雜問題。」

義大利獲獎者Alessio Figalli致力於偏微分方程和最優運輸理論的研究。後者起源於18世紀數學家Gaspard Monge,意在尋找一條最優路徑,將某個物體的運輸成本降至最低。這一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涉獵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Figalli也因在該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而獲獎。

圖|義大利數學家Alessio Figalli的獎章(來源:Silvia Izquierdo/AP)

印裔數學家Akshay Venkatesh是第二位獲得「菲爾茲獎」的澳大利亞人。他在13歲時成為了西澳大利亞大學最年輕的學生,並且在沒有上課的情況下,通過了大一所有科目的考試,直接開始學習大二的數學課程。最終16歲的Venkatesh在純數學系獲得一級榮譽學士學位,考入了普林斯頓大學。

圖|印裔澳大利亞數學家Akshay Venkatesh(來源:Stanford.edu photo)

Akshay Venkatesh的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動力學理論、數論、表徵理論和拓撲理論等。他在領獎時表示,「在研究數學時,很多時候你會被止步不前。但恰恰就是這些時刻,讓你感到能夠研究和鑽研數學是一件很榮幸的事。」

「你會擁有一種超凡的卓越感,覺得自己已經正在從事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Venkatesh的早期導師之一,Cheryl Praeger教授認為他一直是「非凡的」。「那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面,Venkatesh才12歲。當時我正和他的母親Svetha談話,而他坐在一張桌子上,讀著黑板上博士生留下的研究片段,」 Praeger教授回憶道。

「在Akshay的要求下,我解釋了黑板上的問題。我發現他可以理解很多細節,並且輕鬆地掌握研究的本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Coinbase宣布正式獲臉書廣告解禁!加密貨幣進軍主流市場再奏凱歌
挖角谷歌高管成功,Facebook 在自製晶元上能走多遠?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