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叫Emma的女子,告別12年公關生涯的最後一天

一個叫Emma的女子,告別12年公關生涯的最後一天

「Emma辭職了。」

對任何人來講,頂多算一則消息,只有對她自己而言,才稱得上是一件事,還是一件大事。

協助公司把一場在上海進行的品牌活動舉辦好,是她身為品牌公關接到的最後一項任務。提前一天從北京搭上飛機,匆匆三小時。

上海陰雨綿綿,見她要來,太陽才肯稍稍露個臉。「下一次來,估計就是純旅遊了吧。」她在心中自語,想想也不是什麼壞事。

Emma在活動現場引領媒體嘉賓參觀

Emma是誰?

你不認識她並不重要,因為當她辦完所有離職手續,公司里一些舊同僚也一樣「不認識」她了。

Emma這個名字今天代表的是她,以後再有新人入職,倘若湊巧英文名也叫Emma,他們自然會用以輩分區分「大Emma」、「小Emma」。

怎麼當人離開一個公司,在別人心中連一個名字也難以留下。

Emma並不在乎,因為她準備留下的,是自己過去的輝煌和感動。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打算離職令她想明白,那些都是用來忘記的。

飛機落地上海,時間尚早,她去造訪了一位對自己情意深重的公關前輩,送花道賀,慶祝她事業又邁開了新一步。

入行12年,曾遇上的貴人都牢記於心。當初憑藉一腔熱情干起了公關,被公司前輩讚揚了激情,也指點出粗疏,Emma一時無法接受,為自己辯得面紅耳赤,時間證明前輩不僅一針見血,還令她受益匪淺,是她敬重每一位貴人的原因。

前輩的幫助,就像力的牽引,使Emma從一個菜鳥新手,歷練12年蛻變成處事不驚的資深公關。當她第二天來到現場,看到用上千根繩子的牽引力,支撐一個立面,實現跨界裝置藝術品,第一次見面,又早已熟悉,她想到了自己。

陽光灑在裝置作品上,Emma發自內心地感慨:last work,真美!

Emma(右二)參與品牌活動主持

出差辛苦她不怕,去年秋天來上海的狼狽也不會再有。當時公司安排入住的酒店新裝修,導致她引發過敏性哮喘,高燒一夜不退。

第二天,Emma拖著病體和執行公司開會解決現場布置的棘手問題。那次發布會主題是「東京瞬移」,現場勢必要布置成東京霓虹街頭的模樣,可是採用中文字店招,幾次製版效果都難令人滿意。

他們開始嘗試從網上搜索東京澀谷街頭的照片,放大研究那裡的店招Logo的字體、顏色、規格、尺寸,從中午一直製作、研討到深夜,長達12個小時的工作對一個普通人來講都算高強度,何況Emma當時拖著病體,藥物也只幫助她緩解部分病症。

直到現在回憶起來,她還是用「煎熬」、「痛苦」來形容那12個小時,同時也難以忘懷最終的一版,內部人員一致稱讚逼真的喜悅感。

"東京瞬移"活動現場被成功打造成逼真的澀谷街頭

當現場被整個搭建出來,她站在這條像造夢空間一樣的澀谷街頭,感受著身邊來賓為之震撼的讚美聲,她靜靜站在那裡不說話,心裡只剩下感動。

Emma是沒法向別人表達,語言總是這樣蒼白,窮盡辭彙也無法令對方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因為只有她一個人的身體經歷了高燒、哮喘的病痛,只有她一個人的大腦經歷了12個小時的頭腦風暴,只有她一個人鬥爭過「值」與「不值」之間的得失,自然只有她一個人嘗到勝利果實的甘甜。

「東京瞬移」的視覺衝擊,令現場賓客拍照、尖叫、發朋友圈,沒人會關心這些是從哪來的、怎麼來的,只有Emma知道一切與她自己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Emma在向媒體嘉賓講解射線裝置藝術的靈感

Emma想,作為活動幕後工作者與呈現出來華美台前的關係,真像這一根根射線,牽引起一整塊立面,達到勢均力敵的平衡。

第二天的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她一早到,幫助做最後的布置,迎接商場開門湧進首批訪客。

映入人們眼帘的是一座腦洞大開的Pen House,由著名的建築大師青山周平與知名日本美妝品牌進行的跨界合作。只是,吸引女性消費者的並不是建築大師的裝置藝術,而是到處張貼著以眼線筆當畫筆的塗鴉,生動有趣。

活動現場展示的Emma的塗鴉手稿

只有了解Emma的人才認得出,裡面混進入多少張她的作品,以此為活動充當門面。

Emma準備離開自己效力了12年的公司,最後一場執行居然與她的專長天緣湊合,公司里沒有人比她更合適勝任了——也許是命定安排,要她親手為這間公司謀獲的12年工齡畫上句號。

說來最初會畫畫,也和工作有關。

去年一次公司品牌的發布會,展示手帳達人的作品,Emma一見傾心。活動結束,由於公司要作為資料留檔,拒絕了Emma收藏的請求。

一氣之下,她就嘗試著自己畫,她不怕萬事開頭難,照著網上高手po的圖研究、模仿。如同作家會遣詞造句表達想法,她用顏色、筆觸當成「語言」來揮灑。

Emma手繪的瑜伽動作筆記

後來,由於瑜伽課上教的動作需要做筆記,她不得不去研究人體素描,難以一步登天,Emma嘗試用簡筆勾勒人體,自成一派。

緊接著在ins欣賞到不少插畫作品,受到技法啟發,她開始創作自己與貓咪之間萌萌的日常。就這樣朋友圈裡得到了熱烈迴響,很留言說每天就等著她更新塗鴉,甚至有人拜託她把自己的孩子或家寵當成作畫對象。

Emma萌發了一種小膨脹,自己塗塗畫畫,誤打誤撞獲得了一種能使自己滿足,同時給人帶去快樂的天賦。

Emma現場作畫

媒體嘉賓對畫作甚是喜愛,Emma大方向送

眼下公司舉辦這個眼線筆活動,正需要大量的手稿布置塗鴉的氣氛,Emma當仁不讓,提筆就畫,彷彿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

能將這種製造快樂的天賦帶到工作的現場,喜悅甚至蓋過了她即將告別這間公司的感傷。

臨近中午,商場越來越熱鬧,慕名而來參加活動的媒體嘉賓Emma已經接待了好幾波。她親力親為講解活動背景,引領參觀體驗,公關稿上的白紙黑字早已倒背如流,不記得一早上重複了多少回。

這些媒體嘉賓當中,一些多年來已成了朋友,更多的是流動的新面孔。快消品行業留不住人是公開的秘密,和他們建立好關係,下達品牌宣傳的賣點是Emma的本職。

Emma在向媒體嘉賓介紹產品賣點

從他們見面的招呼上可以察覺熟絡程度的端倪。

如果是拿著手機等待相認,一定是新面孔。如果二話不說杵在Emma面前,要麼換來一個擁抱,要麼是一聲驚嘆。

但他們中沒幾個知道Emma離職的消息,即使知道,也揣著明白裝糊塗,沒人會深問她離開幹了12年的行當非走不可的理由。這個圈子就像一場流動的盛宴,來來去去太平常了,離職原因不說也能猜到那幾個,但具體Emma是因為哪一個,沒人知道,Emma也不會道明。

Emma在工作中八面玲瓏、如魚得水,招呼著各方來客,最可貴是從品牌活動延伸向各個專業領域的話題,她都能侃侃而談,因而合作過的媒體嘉賓們都記得這家日本化妝品企業有一名出色的公關。

到底什麼是「出色」?

Emma對這個詞有全新的看法,是2016年與日本著名的仿妝博主zawachin澤醬「有驚無險」的合作之後。

原定計劃變身板野友美的中國視頻博主,在和澤醬見面時一見如故,大膽提出調換更有難度的仿妝對象。要知道所有流程中日方面早就反覆確認,臨時調整對公關應變能力是極大的挑戰,一旦失敗後果無人能擔責。

可喜的是,主辦方最終還是接納了這份「意外」,且收穫了意料之外的滿堂喝彩。

中國美妝博主Joycelemon、Emma(中)、日本美妝博主Zawachin

雖說公關的天職是救火,但大多時候他們更希望無驚無險地度過。Emma不一樣,她曾嘗過「意外」的滋味,使得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充滿了冒險家的激情。

但,那個充滿激情的資深幹將怎麼突然決定了隱退。

「親愛的,今天是我最後一次『站台』公司的活動,你來不來捧場?」

Emma手起指落,勾選了幾個名字,按了發送鍵。再逐一核對名單上受邀出席的媒體嘉賓,編輯短訊,客氣地詢問是否在路上。

Emma給尚未到場的媒體嘉賓發短訊詢問情況

想必收到「你來不來捧場」的那幾位,是她此刻最想見的——以這家化妝品企業品牌公關的身份見的人,他們之間一定因公務結緣,而她固執地想要一個「有始有終」的儀式感。

「明天起,我們解除公務的聯繫,倘若你還願意交我這個朋友的話,讓你我『重新』認識吧。」這是Emma在短訊中未說出口的話。

活動首場告捷,Emma趕著起飛時間去機場。活動還會繼續幾日,但不需要她再到場。

這趟出差,她的隨身行李只有一個包、一本書,藏在現場搭建的臨時儲物間里,只佔了很小的一點面積。

臨時搭建的儲物間里擺著Emma的包與書

待到明天,她還要去一趟公司,整理個人物品、收拾乾淨工位、上交門卡鑰匙。她早將公司鑰匙用很精美的紙包了好幾層,源於一種傳統的日式禮儀。Emma在最外層寫下這樣一句話:希望下一位拿到這把鑰匙的人會感到快樂。

未抵達北京前,她應該就能在飛機上讀完那本《理想家2025》。

Emma剛結束了第三份工作,沒想過什麼職業規劃。青澀不在,隨性依舊。

雖然辭職信上的日期在迫近,顯然公務對她難分難捨,身心也彌流在隨時stand by的狀態。

「Emma辭職了」,對任何人來講,頂多算一則消息,只有對她自己而言,才稱得上是一件事,還是一件大事。

大事不代表是壞事,她又擁有了選擇的權利、擁抱未知與希望的權利比起繼續任職的人,何嘗不意味著轉機。

第二天起床,Emma磨圓刨光,又變了個新人。

*

老 規 矩

留 下 相 片,取 走 故 事

如 若 溫 暖,當 以 轉 發 向 我 告 白

訂 閱 我,不 負 擦 肩

要 不 要

聽 我 講 陌 生 人 的 故 事

看 快 門 寫 意 人 生

那 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局者醚 的精彩文章:

TAG:當局者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