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余秋雨筆下的明末清初畫家八大山人

余秋雨筆下的明末清初畫家八大山人

余秋雨自言非常看重中國繪畫史上晚明至清朝一段,那是一個藝術家個體生命強悍呈現,筆墨丹青對人格內核直捷外化的階段,朱耷即八大山人就出現在那個階段。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畫家,是中國畫一代宗師。他本為皇家世孫,明亡後落髮為僧。他擅長書畫,尤以水墨寫意花鳥著稱,花鳥形象奇特,筆墨凝練沉毅,風格雋永雄渾。其山水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

八大山人國畫山水

朱耷一生坎坷,落魄後歸隱,與世隔絕,在書畫詩文創作中安放自己的孤獨靈魂,他用一首詩寫下自己的處境:「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

余秋雨寫道,山水、花鳥原本是人物畫的背景和陪襯,當它們獨立出來之後,一直成功地表現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學意境,在這種意境中又大多溶解著一種隱逸觀念,並與人生意識關聯,進而牽引畫家傾注心力在筆墨趣味上。

八大山人國畫花卉

筆墨趣味是一個既模糊又複雜的概念,是一種筆墨習慣,並在筆墨間帶有整體性的境界、感覺、悟性。

在古代,凡是像樣的畫家都會有筆墨趣味,這些畫家的作品常常因為高雅精美而令人嘆為觀止,但是,總缺少一種更強烈、更坦誠的東西,例如文學中的《離騷》。

余秋雨圖

有沒有可能讓藝術家全身心的苦惱、焦灼、掙扎、痴狂在畫幅中燃燒?人們可以從筆墨、氣韻、章法中發現藝術家本人,並且從根本上認識他們。

余秋雨認為,能明確延續著這種在中國繪畫史上很少見的強烈悲劇意識的就是朱耷,一個能把人生意識幻化成一幅幅生命本體悲劇的色彩和線條。

八大山人國畫花鳥魚蟲

朱耷是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後裔,他的悲劇性感悟有著寥廓的層面,在沉淪的天地里,他只能在紙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殘葉、怪石,描繪出一個個地老天荒般的殘山剩水。他畫出的鳥和魚,完全掙脫了秀美的美學範疇,以丑傲視甜媚。

余秋雨指出,中國畫在表現花鳥魚蟲時常常講究一些象徵,牡丹、梅花、喜鵲等都有象徵意義,但這是一種層次比較低的符號式對應。

余秋雨書法

然而,更高品位的畫家卻會追求一種整體性的氛圍象徵,這是強烈的精神能量要求在畫幅物象中,充分直觀所必然導致的要求。

朱耷的畫作並不具體對應什麼,卻分明有一種遠遠超越自然的功能,能與殘山剩水一起指向一種獨特的精神氛圍,叩動人們的心扉。

八大山人山水:煙江釣艇

余秋雨認為,我們現在的許多藝術家常常過著一種缺乏藝術激情的生活,因此漸漸與藝術的過去和現在一併遊離起來,因此說到底還是藝術首先疏離了他們。余秋雨問道:什麼時候我們身邊能夠再出幾個朱耷那樣的畫家,幾百年後藝術大師們趕過來對他禮拜?

余秋雨還設問:現代藝術家在哪裡?請從精緻入微的筆墨趣味中,再往前走上一步吧!人民和歷史最終接受的是坦誠而透徹的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迪谷 的精彩文章:

本法自然不失真,水墨山水求空靈——速寫畫家向維果
啟功晚年在書房——平凡生活中的永恆瞬間

TAG:元迪谷 |